鄧麗君
(四川省彭州市北君平中學,四川 彭州 611930)
隨著新時代的降臨,教師要主動轉變思想,改變固有的教書匠思維。一切教學活動的主體都是學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也不例外,只有重視并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互動式教學模式才能取得成效。為此,教師應激發出學生的自我意識,讓學生真正成為道德與法治學習和課堂的主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觀察學生的情緒,推動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并構建出良好課堂氛圍。與此同時,學生也要樹立自信和正確的觀念。只有基于教與學的雙方都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大前提下,互動教學模式才能開展。
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比如在“消費”一課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動手進行社會實驗。首先,學生對某幾樣物品(需進行多樣化分組選擇)進行市場價格調查,并記錄其日常價格變化,結合生產新聞和所學“生活必需品、高檔耐用品”等知識,進行總結,得出結論,教師可以挑選幾個學生匯報,并趁機灌輸相關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加強了社會的互動,并借此機會加深了學習體會,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掘出了自己的特點,提升了自己的思辨能力,進而強化了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并達到提高全面素質水平的目的。
教師要善于建立教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好她們的學習積極性,令學生思考問題、提出疑問、相互辯論,這種方法是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有效互動的途徑。道德與法治學科是與現實息息相關的學問,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學以致用,教師要主動將道德與法治知識與時政熱點相結合,以社會問題建立起教學情境,推動學生進行相互的辯論,促進課堂互動的進行。比如,在當今疫情呈現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的態勢的社會現實下,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疫情背景,強調防疫政策的作用,講解每個人都遵守社會規則的重要性,并悄悄將之與“遵守社會規則”一課相結合,推動學生的大討論,強化互動教學的教學效果。
在陳舊的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方法中,教師往往采用死板的教法,整個教學過程枯燥乏味,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只是盲目地跟隨老師的進度和學習節奏。這樣一來,學生必然失去學習的欲望。眾所周知,只有良好的氛圍才能產生互動,沒有良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互動也就無從談起,無法產生。只有營造好課堂氛圍,加強好互動,互動式教學模式才能收獲成果。在“維護國家利益”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播放國家反間諜法宣傳紀錄片,并將該視頻展示與教學內容相聯系。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播放與本課相匹配的圖片、音樂和視頻,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和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使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思考和想象。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感和同仇敵愾之情,強化學習內容在學生道德品質中的內化。游戲教學法也是營造課堂氣氛的好辦法,通過游戲教法,教師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欲望,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并提高彼此的互動頻率,強化互動教法的教學成果。
道德與法治是生活的高度總結和提煉,理解較為困難,學生只有依靠集體的力量,加強互動,才能強化學習效果。在“在集體中成長”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教師可以成立道德與法治學習小組。道德與法治學習小組就是一個小的集體,推動集體小組間的互動和活動,就是推動互動式教學的開展。這種方式不但有利于增進學生的同學之情,強化學生間的互動,還能在短時間內產生頭腦風暴,加快解決問題進度,提高學習效率,并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方式方法,相互補充。在合作過程中,能力更強的學生能有效帶動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課堂環節順利進行,提高互動教學的開展效率。此外,教師也要經常參與小組合作,避免學生互動走上錯路,嚴格把控學生不走彎路、不走錯路,強化互動教學的教學效果,師生相互扶持,共同進步。
結束語: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促進了學生學習的全面發展,推動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成功地提高了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廣大教師必須高度重視互動教學模式的開展,建立起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體系,堅決落實黨中央要求,堅持教育育人的理念,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進步提供建設性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