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舉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大灘學校,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3558)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人才的要求由原來的單純看技術,逐漸發展到了素質與技術并重的階段。小學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人文素養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加以培養非常有必要。因此,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當中,教師需要審視自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矛盾與問題,通過分析閱讀教學的現狀,探究摸索關于有效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對應策略,進而通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引導學生愛上閱讀。
語文閱讀教育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對一些詞語進行學習,更需要重視學生良好素養的養成。日常語言的良好運用以及道德行為規范的養成等,都要從小進行教育。小學生的生活范圍一般較小,而且受到多方面的保護,對社會生活等的了解并不全面,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在長知識的同時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認識到這個世界的多面性,從而使學生的心智更加成熟,為學生全面了解社會提供途徑。閱讀教育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生活觀等,教材中的文章都充滿了正能量,這些內容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認識到各種行為的正確與否,進而讓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閱讀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書面語與口語,通過閱讀掌握更多的語言使用。另外還能夠通過別人寫的文章來整理思路,認識到文章各層次之間的關聯,然后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雖然目前小學語文教育方式已經得到了很大完善,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很多教師雖然適應了多媒體教學方法,但在教學方式上卻沒有全面轉變,還延續著以往的填鴨式講課方式。在語文閱讀教學方面,很多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依然根據相應的教學目標來對學生進行指導,不能夠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另外對于語文學習目標的認知也有一定的偏差,很多語文教材多以識字識詞為主要內容,對整個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不夠重視。但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道德素養,目前教師所遵循的教學目標并不能與人才培養的規范相適應。因此要在現有基礎上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優化,使其更符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
在閱讀教學之初,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角度上,以學生為教學的根本與主位來展開教學活動。同時,教師也應了解到該階段的學生群體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是否保持著積極的閱讀習慣,是否對閱讀感興趣。在進行教學時,教師的教學重點與教學目標,也應該放到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上。所以,在展開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之前,教師要首先運用可取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多種途徑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以積極有效的方式方法帶領學生投入到閱讀學習之中,以興趣作為支點,支撐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就此,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應采用怎樣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首要研究的問題。當然,興趣的產生與習慣的養成是互相聯系的環節,想要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嘗試為學生設置文章閱讀上的懸念,給予學生一個引人遐想的問題,之后再讓學生通過閱讀來找到此問題的出處以及原因。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肩上的責任是極其重要的。萌芽時期的學生對世界的未知秘密充滿興趣,他們會不斷地進行摸索與嘗試,用自己的感官來接觸與了解這個世界的廣闊。所以,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身為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要及時輔正學生的學習觀念,幫助學生規范信息閱讀行為。在學生早期的求知階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健康營養的閱讀素材。就此,對于閱讀教學,教師需要為學生選擇合理且具有積極意義的閱讀素材,引導學生進行健康化與整體化的閱讀。對于負面且雜亂的碎片化閱讀信息,教師需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去過濾它們。因為閱讀不僅是狹義上的通過文字瀏覽來獲取信息,在小學的教育階段,閱讀更是指向認識世界與獲取審美體驗的功能,也就是說,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需要他們能夠在閱讀中發展語言邏輯思維,感受情感內涵。在閱讀素材的選擇上,教師可以用教材中的內容去取代學生感興趣卻不適合他們閱讀的素材。
從學生的角度上來說,周圍環境的變化將影響其學習興致與學習態度。身為教師,應該也能夠從日常的教學現狀中看出,學生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的,所以需要教師能夠創造有所助益的閱讀環境。而在小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引入關于環境的正面影響,帶領學生展開積極的閱讀活動,就要從閱讀情境的創設入手,在教學課堂上為學生拓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展開一堂又一堂生動的閱讀課。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上,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取決于教師的授課內容。
關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教師應著重觀察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消化理解能力,觀察學生在閱讀中的一舉一動,看學生是否在積極閱讀,并主動理解其中內容與主旨。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不同的閱讀主題展開專門的主題閱讀課程,在每一節課中為學生布置不同的主題,并及時獲取學生的閱讀反饋,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便捷。并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讓學生通過不斷的閱讀練習,來摸索出一定的閱讀技巧,以提高閱讀的效率。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獎后,談及成功經歷,一再提到“童年是一個讀書的黃金時期”“閱讀是最好的教師”“讀書要廣泛閱讀,而且要盡量精讀”。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俞敏洪,應邀到石景山蘋果園作“給學生成長的天空”主題講座時分享了他自己的教育心得:“讀書會給人帶來三樣東西:情懷、胸懷和氣質?!币虼?,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適當地引導學生像莫言、俞敏洪那樣拼命尋找閱讀資源: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教師的閱讀分享”“學生的閱讀分享”作為一種“獎勵”;在課余時間,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把教室里圖書櫥里的書、學校圖書館的書借回家閱讀;在節假日,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書店、圖書館,去尋找閱讀的資源;在家里,要懂得引導學生用“壓歲錢”“零花錢”去買書、藏書、去讀書……
總而言之,教師需要創造出形式多樣的課程互動環節,通過由淺入深的引導,增強學生的語言理解深度,強化學生自主理解閱讀文本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群文閱讀的擴展延伸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從閱讀文本中提煉出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以精神主題作為提高學生道德水平的途徑,強化語文閱讀教學的情感升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