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勛梅
(貴州中醫藥大學外語教學部,貴州 貴陽 550025)
英漢兩種語言由于不同的文化淵源,使得英漢兩種語言在詞法、語法結構上均有較大差異。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曾指出:“就英語和漢語而言,也許在語言學上最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對比。”英語重形合是英語語言符號之間有較強邏輯關系;漢語重意合是指漢語句子主要通過字詞的意義連接起來。
正是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在結構的差異,使得學生在分析句子和翻譯時,出現較多錯誤。這些錯誤是否是受到母語的干擾造成的呢?語言學家Takashima(1989)對288 名日本大學生回答英語中的否定是非疑問句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發現88%的錯誤可以歸結為母語的干擾。漢語大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同樣也受到來自母語的干擾。本文在名詞的修飾成分分析方面對母語為漢語的大學生的翻譯進行調查研究。受試內容為對下列句子結構進行分析。
1)對于那些月薪較低卻渴望在大城市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體面、舒適的棲身之所的人來說,高昂的房價是他們無法承受的負擔。
根據句子結構分析,本句的主干是“對那些人來說,房價是負擔。”其中,那些人的修飾成分是“月薪較低卻渴望在大城市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體面、舒適的棲身之所”,很顯然,“人”的修飾成分位于被修飾詞之前。“高昂的”修飾“房價”,“他們無法承受的”修飾“負擔”。所有的修飾乘成分都位于被修飾之前。
2)剪紙最常用的顏色是紅色,象征著健康和興旺。
此句中,中心成分是“顏色是紅色”。“顏色”的修飾成分是“剪紙最常用的”。
我們來看看以上兩句話的翻譯。
1)For those who earn less but eager to own a decent and comfortable place of their own in a big city,the high housing price is a heavy burden that they cannot afford.
2)The color most frequently used in paper cutting is red,which symbolizes health and prosperity.
從句子結構來看,有的修飾成分在被修飾詞之前,有的修飾成分在被修飾詞之后。如1)中,“who earn less but eager to own a decent and comfortable place of their own in a big city”修飾“those”,位于those之后。“that they cannot afford”修飾“burden”,位于“burden”之后。句2)中,“most frequently used in paper cutting”修飾“color”,位于color 之后。
從名詞修飾成分的位置對比,英語名詞修飾成分在句中和漢語修飾成分的位置不同。主要歸納為前置定語,如單個形容詞;后置定語,如介詞短語,從句,分詞短語以及不定式。
通過測試,95%的同學能夠較好的翻譯出單個的形容詞和從句做定語的句子。不到50%的同學能夠較好的翻譯出分詞短語做后置定語,更少的同學較好能翻譯出介詞短語做后置定語。同樣,在分析英語句子結構的時候,學生在分析名詞的后置定語方面,分詞短語和介詞短不定式和做后置定語,學生們會比較困難,從而影響對句子的正確理解,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漢語為母語的大學生的此種情況,正是受母語的影響。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尤其是兩種語言分屬于不同語系,且差異較大的情況,母語的負遷移就比較顯性化了。
由于外語與母語之間差別越大,學生的學習困難也會越大。因此,在外語教學中,要盡量克服“跨語言影響(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Kellerman&Sharwood Smith eds.1986)”,并系統地分析這些現象的異同,從而使學生能夠對母語在外語學習和習得中的作用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并使這種認識作用于語言產生機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少母語的負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