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炎炎
(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迅速變革,我國高校環境藝術教育也呈現出了非常迅速的發展速度。自從我國高校體系加入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從第一批的環藝專業學生畢業之后,積極到各大高校參加環藝專業的教育工作,截至至今,僅僅花費了不到十余年的時間,就使環藝專業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成為了一門不可缺少的專業課程。另外,環境藝術專業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在時代背景之下,環藝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也得到了擴展。現階段,我國高校學生對自我發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學生們不僅想掌握充足了理論知識,還想獲得更多的實踐知識,所以高校教師必須要重視起此專業的教學改革,給予學生更好的未來,為我國輸送更多的全能型人才。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中的環藝設計專業無論是在課程體系還是在教學目標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還是非常模糊的,教師們沒有制定一套詳細的課程計劃和育人計劃。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專業性、科學性非常強的學科。只有把教學實踐和信息技術充分融入到此專業當中,才能塑造一個高效課堂。這也就說明,通過環境藝術設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他們成為祖國發展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才是此專業教學的根本目的。教學對象和培養目標作為環藝學生入學時就必須要確定的問題。只有確定了教學對象和培養目標,教師才能環藝設計課堂變成指導者與執行者互相起作用的課堂。也就是說教學對象和培養目標最終會決定著環藝設計專業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師資隊伍結構等總體的構架問題。
由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殊性質,再加上專業內容的復雜、綜合性以及實際應用價值,這也就要求環藝設計教師在實際的專業教學活動開展中,要把本專業的實際應用能力作為教學基本目標,不能僅注重理論性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實踐環節與理論的互相結合,才能真正突出環藝設計的作用,進而引領環藝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習生態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并能夠自主、獨立的完成藝術設計,最終使課程實踐能夠滿足日后的職業需求。然而,由于受到內部和外部的一系列影響,我國很多高校在開展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時,沒有把此專業的實踐性放在教學重心,對理論性知識的重視程度過高,希望學生們都能順利的通過學業考試,順利畢業,所以沒有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融合起來,這無疑是非常不利于高校教學改革的,同時也限制了環藝設計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無論是在質量層面還是在專業層面,都受到了很大的約束。
在國家教育部的號召下,我國高校的教學改革事業工作已經持續了多年,但是還有很多專業的課程改革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沒有充分貫徹落實教學改革。通過實際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仍然有一部分的環藝設計專業教師沒有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還是以教材、理論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沒有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進行完美的融合,再加上環藝設計專業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識非常有限,教師不愿意去幫助學生擴展更多的知識,認為學生們只要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順利畢業,就算是達成了教學任務,所以一直沿用著單一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完全被忽略,只能被動學習,按照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與此同時,很多教師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給學生傳遞更多的理論知識,沒有留給學生們足夠的課堂時間,長期以往,學生們喪失了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以及主動質疑的能力,無論是對教學效果還是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都帶來了十分不良的影響。
校方應該根據當前的社會時代形勢來設計環藝設計專業模塊化課程內容,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培訓活動,可以適當引進企業一線的環藝設計人才到校兼職,促進在職教師更加系統化、全面化的認知模塊化課程的基本內涵,以及對學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環藝設計教學的信息技術,認真考察與環藝設計相關的職業要點,才能以自身的價值推動高校環藝設計課程改革,充分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和帶頭作用,使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互相結合,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校方與環藝設計教師應該把目光放在事業單位和市場結構對環藝設計學生的具體需求和用人條件,然后根據社會的用人需求來設計環藝設計專業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比例。同時,高校需要對本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水平與核心素養做一個具體分析,隨后按照這些實際情況來規劃環藝設計專業模塊化課程需要包含的理論知識內容以及實踐教學內容,同時結合現階段已經形成的模塊結構,重點對環藝設計專業以往教學體系中包含的理論、實踐、應用內容進行合理篩選和重新整合。使高校形成自身獨有的、符合地域特色、校園氛圍的環藝設計模塊化課程體系,使環藝課堂的教學實踐環節有一個良好的改觀,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展。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斷聚式”模塊化實踐教學的設置能起到不錯的效果。例如,環藝設計師在設計圖紙之后,必須要經過策劃、設計、施工、監工、監管等環節才能完成,實踐性非常之強,然而在高校中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當中,所設計的專業實踐課程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包含著非常鮮明、充足的實踐內容。例如與建筑相關的材料課,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能夠為學生講述建筑材料的內容、種類以及各種加工工藝,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讓學生們更加直觀的感受知識,調動各個感官。如果學生想要更加深入的理解建筑材料,那么僅憑課堂的口頭講解和圖片、視頻感受是完全不能滿足的,教師必須抽出課余時間或者利用課堂時代帶領著學生們到建筑材料市場以及施工現場進行考察。如果脫離了實際考察環節,學生們對建筑材料的理論知識可能會非常通透,但是對建筑材料的應用方法和施工手段,了解的會較為片面,也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科特點與現代社會具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所以教師要把“斷聚式”課程設置體系發揮的淋漓盡致,不斷積累教學資源,創造合適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的教學環境,既不能脫離了社會事業,也不能脫離了社會對環藝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需求,切實際的為社會輸送更多滿足時代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高校環藝設計教師要根據此專業設計專業模塊,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來開展相關教學。在實際的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改變傳統的被動、依賴教學模式,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使模塊化實踐教學更加順利地開展。不同級別高校在環藝設計的教學對象和培養目標過程中,必須要求專業教師以現代化的理念強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借助信息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直觀、生動的掌握環藝設計理論知識,還要注重實踐技能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主體位置。不同級別高校的環藝設計專業教師,可以借助教學課堂為學生布置模塊化實踐任務,開展小組討論或者話題互動等實踐教學方式,引導環藝學生在課堂實踐教學活動中自主、積極的參與,使學生對環藝設計知識掌握得更加全面。
在現階段的環藝設計教育中,還有很多需要面臨的問題,環藝設計模塊化課程改革過程中所運用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能夠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現高校環藝設計教學改革,改善原有的環藝設計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