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金玲 2.杜博
(1.遼寧省大連市大連海洋學校,遼寧 大連 116000;2.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商業學校,遼寧 大連 116000)
我國生態旅游資源依地區不同而特征不同,若以旅游價值與非旅游價值差異來分,主要包括以下三類:(1)旅游資源開發價值較高或非旅游資源價值較高的生態旅游資源,具體是指那些自然保護價值或文化傳承價值較高的生態旅游資源,如自然保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等。(2)旅游資源價值明顯高于非旅游資源價值的生態旅游資源,不可復制性突出,主要包括名勝古跡、山川湖泊以及森林公園等。(3)旅游資源價值高于非旅游資源價值但總體價值較低的生態旅游資源,具有可復制性與一定觀賞性,如人工造景等。對于發展地方旅游而言,選擇正確、能夠突出當地特色的旅游開發模式至關重要。
針對第一類生態旅游資源自然保護及文化傳承價值較高等特點,政府宜充分發揮自身資源保護職能,單獨負責這類旅游資源的保護與管理工作,進一步來說,其資源保護管理工作的開展應以“保護為主,開發為輔”作為基本原則。一方面,政府確立了“國家公園”管理模式。結合旅游資源組成要素開設專門機構如自然資源保護機構、文化與文物資源保護機構等,與此同時,采用垂直管理模式落實具體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管理模式并不意味著政府享有“包辦權”,在具體的旅游管理工作中,政府只是處于核心主導地位,舉例來說,國家旅游局既負責為地方政府管理部門提供政策指導與資金支持,同時也會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以不斷豐富“國家公園”管理模式。
鑒于第二類與第三類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程度均已較高之現實,若全賴國家財政撥款來維持其運行與管理工作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其所有的市場價值,因此,必須探索更為合理有效的資源管理模式,而“政府主導+企業經營+社區參與”綜合性管理模式即為一例有益嘗試。第一,政府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利用政策引導、財政投入等宏觀調控手段初步培育旅游市場,為推動旅游產業健康發展構建良好環境。在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初期,政府部門需以進行招商引資和制定開發規劃為己任;而到了資源開發后期,還需擔負起逐步提升旅游企業與社區旅游資源管理質量水平的重要工作職責,在提供專業發展建議的同時,積極協調各方利益。第二,旅游企業充當參與主體,可于短期內為旅游資源開發項目提供較大資金支持,并為減少虧損、增加盈利而盡量提升旅游資源管理工作效率,推高旅游資源經營運作的市場化程度。第三,社區參與構建旅游資源管理利益共同體,可在進一步推動旅游資源開發工作的同時有效保護自然環境。以近年大熱的“農家樂”項目為例,旅游企業若可與社區方面形成合力,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特色文化打造、旅游資源宣傳、住宿餐飲服務開發、旅游紀念品銷售等活動,可以幫助社區居民創收并有效提高其旅游資源保護意識。
社區居民與社區團體應當認清自身重要地位,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清生態旅游產業進入社區后可以產生的生態價值與商業價值,樹立并發揮主人翁意識,積極構建社區綜合管理體系,推動社區生態旅游向前發展,實現多方利益主體之共贏。具體而言,當前的社區自主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兩種類型:(1)松散型社區自主管理模式。各地方經營戶自發成為或組織形成社區生態旅游項目管理主體并相對獨立地進行生態旅游經營活動,如前文所提“農家樂”即為一例。該模式特點在于缺乏合作協調機制,管理效率偏低。(2)協會型社區自主管理模式。地方各經營戶自愿自發形成協會,并由協會統一管理社區生態旅游資源的經營、開發以及保護工作。該模式兼有利弊:一方面,管理內容頗為豐富且管理方式相對自由;另一方面,協會所用柔性管理模式對經營戶來說尚且缺乏足夠的管制力度。
生態旅游委托管理模式以社會組織為主導,以三權分離為主要特征,強調政府與企業雙方共同參與旅游資源管理工作,各自履行其職能并進行相互制約。在這一模式下,生態旅游項目的所有權仍歸國家所有,而項目的經營權卻歸屬于企業。企業作為被委托方,可以承包、租賃等形式參與生態旅游管理工作,享有對項目的絕對領導權。與此同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還可以獲得政府扶持,從而更好地發揮自身經營管理潛能,推動生態旅游產業健康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推行這一模式,政府方需注重受委托企業的經營思維,并針對各個環節制定科學化限制政策,以有效避免企業借助政府權力形成市場壟斷的現象發生,確保生態旅游產業實現其利益最大化、服務最優化目標。
總之,生態旅游管理理念導向下的旅游管理模式不但頗具創新性特點,還憑其豐富的內容與較強的針對性,有效提升了生態旅游管理工作效率。通過打造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利益共同體。生態旅游管理理念向旅游產業的滲透,很好地落實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構想,實現了環境保護前提下的旅游資源開發,推動了新形勢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