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清
(啟東市第二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 啟東 226200)
引言:積極心理學從人的積極情緒出發(fā),關注人類本身具有的正向情緒,挖掘其內心深處的潛在積極特性,促進人與社會融合,幫助人走向美好的明天。而中職學生絕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學校中度過,因此班級和學校對于他們來說,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利用人的積極情緒,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建設當中,是教師應用積極心理學進行班級管理期望達到的目標之一。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中職學生普遍在中考過程中遭遇了挫折,因此未能進入理想的高中進行學習。而這種挫折出現(xiàn)的原因多數(shù)是由于學生本身對于學習活動關注較少,被其他的因素牽扯過多精力,對于學習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得知無法正常接受高中教育之后,難免存在自暴自棄、對自己采取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家長的謾罵、同學的輕視、周圍同齡人的壓力等等都在摧毀者他們對自己的個體價值的認知,因此盲目自卑,想要從其他方面尋找平衡,所以才會出現(xiàn)不服管教、不守紀律、荒廢學業(yè)等情況[1]。
應用積極心理學的內容,作為教師可以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檢測,也為后續(xù)的管理手段的設計與開展提供原始數(shù)據(jù),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定期進行健康狀況評估,在評估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心理狀況變化趨勢進行留檔,以此來評定班級管理措施的實施效果,為管理手段的修正提供必要參考。
教師可以通過問卷法或是訪談法來調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與學生建立溝通,了解他們的家庭背景,人生經(jīng)歷,對待不同場景的個人選擇,發(fā)掘他們日常生活的面孔下所隱藏的積極情緒,為之后的班級管理手段的應用提供良好參考。在制定問卷或是進行訪談的過程中要注意,部分中職學生對于教師缺少尊重,因此在回答問題時很可能會故意漏填或是錯填,因此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出發(f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溝通,逐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對教師產生信任感,愿意主動吐露心聲。在溝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根據(jù)不同情況變換溝通方式,例如電話溝通、郵件溝通、家訪溝通等,在溝通過程中也許不會一帆風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好面對困難的心理預設,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多去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才能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對癥下藥,為之后的班級管理水平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2]。
教師在班級管理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學生的不良觀念,讓他們從內心接受自己,并且給予他們提升自己改變自己的具體措施,幫助他們獲得自身的成長。
積極心理學要求觀察者善于捕捉,發(fā)現(xiàn)人的言行之中流露出的閃光點,中職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由于成績不好來到學校的,所以應先從態(tài)度上入手,引導他們在上課時遵守課堂紀律,下課時表現(xiàn)出良好的言談舉止,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可以通過正向引導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幫助他們用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
正向激勵法在應用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善于看到每個學生思想和行為當中的閃光點,并及時提出進行表揚和鼓勵。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動物,無法脫離群體生存,也正是因此需要群體對他們的認可[3]。教師對他們的鼓勵和表揚實際上就是對他們正面行動的鼓勵,通過這種方式逐漸轉變班級中的風氣,積少成多,讓行為上的量變引起思想上的質變,優(yōu)化班級管理。在正向激勵法的應用過程中,除了他們的正向行為之外,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專長和優(yōu)勢等等都是他們的閃光點,關注他們的個性,提出相應辦法,讓他們感受到成長的喜悅和快樂。例如班級中有個學生很喜歡跳舞,我會在他跳舞時夸獎他的舞蹈跳得很好,引導他參與學校舞蹈比賽,或是讓他幫忙指導班級的排練節(jié)目環(huán)節(jié),幫助他融入班級集體當中,在參與集體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集體環(huán)境與教師對自己的關心和幫助,主動協(xié)助教師做好班級管理,使班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到負面情緒對學生情緒和行為的破壞。因此當學生被負面情緒影響時,教師需要及時的投射關注,利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的負面情緒進行疏導,鞏固平時的管理成果。教師可以使用疏導法,先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學生出現(xiàn)負面情緒的原因,之后找機會和他進行一對一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他,鼓勵他說出自己的煩惱,在傾訴的過程中逐漸消解他的壓力,之后教師可以對他遇到的問題進行說明指導,運用自己的積極情緒抵抗并消除負面情緒的影響,保證教育效果。
為提升班級管理水平,改變學生不愛學習的現(xiàn)狀,教師可以從人生目標入手,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讓人感到充實與滿足,最終使學生獲得自我的提升[4]。
而針對中職學校學習現(xiàn)狀,大部分學生實際上都對學習知識技能方面缺少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舉辦一場演講比賽,引導學生上臺發(fā)言,從說明自己的愛好開始,再到今后的目標或想法。如果本身不具備開展演講比賽的條件,教師也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真正想法,一些從未想過自己要做什么的人,可以讓他們寫自己喜歡做什么,然后引導他們進行聯(lián)想和延伸,思考自己今后的目標。例如一些學生很喜歡打游戲,每天都在打游戲。教師可以結合這一點,問他們今后想不想要成為一個職業(yè)選手,依靠打游戲去賺錢,然后對他們普及職業(yè)選手的一些生活作息,要求他們嚴格按照這種方式訓練自己,之后定期進行情況調查,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建議。一些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于未來缺少認知和概念,缺少緊張感,教師可以聯(lián)系家長和學校,到實際工作環(huán)境當中進行試用性工作,讓他們嘗試從事一些工廠工作,也可以結合自身專業(yè)課,進行崗位提前體驗,在這樣的過程中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參與到今后的學習進程中,使自己的能力獲得提升。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陪伴在學生的身邊,積極地進行指導和講授,及時地給予支持和關心。對于一些態(tài)度散漫的學生提出批評,對于一些想要放棄的學生進行鼓勵,讓他們努力堅持下去,用階段性目標法引導他們將自己想要實現(xiàn)的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在不斷地完成目標的過程中體會到完成任務獲得贊賞的成就感,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鼓勵班級其他學生對他的成長進行鼓勵,肯定他獲得的成績,激勵他們以更加主動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學習進程中,為自己的未來而奮斗。
教師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建設積極的班級文化環(huán)境,讓班級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思想施加積極影響,降低班級管理工作的展開難度。這種班級文化的形成,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實現(xiàn)[5]。例如,在班級中設置圖書閱讀處。中職學生正處在身心快速發(fā)展成熟的時期,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教師可以在圖書閱讀區(qū)域布置一些故事性和娛樂性較強的文學佳作,并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吸收文章中的積極思想,陶冶情操之余,使自己的精神思想得到提升。教師也可以設置心情墻和網(wǎng)絡留言板,讓學生可以自由自在的分享自己的感受,宣泄負面情緒。也可以組織學生與家長的見面會,或是依靠信息技術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錄成視頻,再將視頻發(fā)給家長,鼓勵他們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向其他人敞開心扉。在班級中組織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友愛精神,讓他們意識到班級是一個整體,其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班級的一分子,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榮譽感。集體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起唱歌,也可以是一起參加學校舉辦的運動會,進行拔河比賽等活動。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在一起,共同參與活動,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建立,完善班級管理制度。
在打造獨特的班級文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建立一個特長愛好群。將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學生拉進相同的聊天群組中,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空間,讓彼此興趣愛好相似的學生互相熟悉,并在熟悉的過程中產生共同話題,一起圍繞興趣愛好進行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深化彼此之間的感情,促進了興趣愛好的發(fā)展。例如,班級中許多男生很喜歡打籃球,教師可以在微信中創(chuàng)建一個籃球群,在閑暇時間鼓勵他們進行籃球比賽,讓他們相互分享彼此的感受與籃球技巧,在班級男生群體中營造積極向上的籃球運動氛圍,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讓文化環(huán)境的作用輻射到整個班級之中,使班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中職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成長的關鍵階段,逆反心理比較嚴重,對于外界的刺激較為敏感,情緒上和行為上容易走入極端[6]。因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更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提升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今后的學習和成長路程成為中職教師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
教師可以向學校建議增設類似的課程,在實踐過程中由淺入深的培養(yǎng)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情境模擬,逐漸強化學生遭遇挫折時內心的失落感與無力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意施加正向引導,幫助他們擺脫這種負面影響。例如運用信息技術,播放年齡相仿的其他人在學習和生活中遭遇困難的視頻,通過多媒體技術強化情境感受,在學生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帶給他們身臨其境的體會,之后教師及時的展開正向引導,通過具有親和力的話語和細心的指導,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當再次遇到類似情況時,可以自主運用積極情緒進行對抗。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展示各種各樣的情境,在展示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行為和心態(tài)面對更加復雜多變的情況,合理控制自身情緒,增強心理承受能力,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今后的校園生活。
綜上所述,在中職教育展開的過程中,運用積極心理學當中的精要內涵,逐漸了解、靠近中職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用科學的理念和手法挖掘他們的正向情感,以學習的方式逐漸使他們的積極感情占據(jù)主導地位,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的思想塑造和言行塑造,讓他們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獲得自身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