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娜
(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祁各莊鎮田各莊學校,河北 廊坊 065300)
前言: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作為我們的母語,這樣重要的一門學科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尤為重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進行調整,要求教師不斷對新課改的內容進行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將教學方式多樣化,在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其一教學方法不夠先進,“填鴨式”教學普遍存在,很多教師喜歡把知識一股腦灌輸給學生,致使學生對于知識點不能很好吸收,往往舊的沒理解,新的學不會。課堂上很多教師一直處于主導狀態,學生則是被動學習,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慢慢對學習失去信心。其二在現代的語文教學中教學設備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學校不能及時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課堂上無法吸引學生注意,不能很好地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致使教學效率落后。其三在教育變革的大環境下對于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現實存在的問題是,很多教師的教學質量、教育水平低下,無法滿足教改之后的教學要求。現實的教育環境迫切地需要教師可以掌握教學改革之后的教育機制,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創立出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興趣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的最好方法,只有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才可以事半功倍完成教學。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一旦他不感興趣那就很難專注于課堂。教師要運用互動式教學鼓勵學生拓展思維積極發言,不要尋找固定答案、不要限制學生思維,通過對話式教學,平等的和學生交流,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散,在語文學習中掌握更多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那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了,而是一種享受。教師可以通過課前設計導入到課堂教學中,一個音樂、一張圖片一個身邊的事例都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導入到課本教學中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興趣中學習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高效地提高語文素養。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時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小壁虎沒有尾巴的圖片,為學生講解小壁虎尾巴的作用,讓學生進行思考,小壁虎的尾巴沒了怎么辦,引出課堂新課教學內容小壁虎借尾巴,之后對學生進行提問,文章中小壁虎向哪幾種動物借了尾巴,別人以怎樣的理由回絕它的,讓學生不斷進行思考,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的答案與學生進行交流,讓學生了解小蝌蚪借尾巴不成功的原因。之后教師對文章內容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主探究式學習的快樂,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和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的有效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上教師可以把跟課文相關的內容變換成圖片、視頻來進行綜合學習,可以高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感興趣從而更深入地參與到課堂中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學校要及時更新現代化教學設備,讓教師多借力多媒體優勢完成教學任務。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現階段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對多媒體技術等新的教學模式進行學習,結合教材內容更好的將多媒體技術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各類感官系統進行學習,在新課改背景下不斷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統編版二年級小學語文《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教師可以找到相關動畫給學生播放,讓學生更直觀看到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讓學生更深刻地記住課文結束處的知識科普,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這樣既可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鞏固所學知識。還例如,在統編版二年級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曹沖稱象》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圖片和視頻等多媒體的展示來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文章中所發生的場景,讓學生對于文章理解更深入,記憶也會更加深刻。在現代教學中作為教師應更善于運用信息化、科技化帶來的教學便利,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學會運用多媒體教學來提高教學效率很重要。
教師的專業水平可以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更新,還要不斷提高課外知識的掌握,從更多層面上來給學生講解相關知識,讓學生能全方位的了解所學知識。
例如,在統編版三年級小學語文第三單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無法示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很難帶學生融入課文情境中,教學質量會大打折扣。這就要求學校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職業培訓,提升教師專業技能適應教育改革,培養教師現代化教學的教育意識。還例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的課文學習中,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基礎知識點外,還應拓展出更多的植物相關知識,讓學生對于自然有更濃厚的興趣去了解去發現,這樣才有助于學生探索性思維的發展,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要求教學者做到“以生為本”,因此在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進行研究時,也需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在研究的首要位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可以充分將以生為本教育理念貫徹落實到教學中。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要適時開展合作學習,將學生放在語文教學的重要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進行“難忘的潑水節”這一課程的講解時,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4-6 人最好,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知道潑水節是什么意思嗎?潑水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1961 年的潑水節對于傣族人民來說為什么難忘?等等,讓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潑水節是我國傣族的傳統節日,因為1961 年的潑水節是和總理一起過得所以至今難忘。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問題答案進行糾正,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之后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語句進行學習,讓學生了解這類記敘文的寫作手法,讓學生感受到當年潑水節舉辦時的盛況。最后,教師不斷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總結和分析,讓學生進行交流,每組中選出一位學生進行總結發言。教師在對學生開展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對教學課堂的參與度,幫助學生構建了自己的語文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一舉多得。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材是專業人士在不斷實踐中逐漸改編確定的,每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情感含義,但在很多時候學生對文章表達情感體會不夠。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對文章的情感進行正確體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讓學生在對文章的重復閱讀過程中,加深學生對作者表達情感的理解。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對新的教學方式進行實踐,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進行“塞下曲”這一課的講解時,教師先為學生講解這是由“詩仙”李白寫的表達作者愿意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除了這類詩,作者還寫過哪些類型的詩,請舉例說明,學生思考之后對教師的問題進行回答,有利于學生文學知識的拓展。然后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這首詩的朗讀音頻,為學生簡單的講解誦讀方法之后,帶領學生進行閱讀,之后讓學生多次重復的進行閱讀,讓學生對詩人表達的情感進行深入思考。最后,帶領學生進行文章細化講解,講解文章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文章,讓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含義,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提供有利條件。
作為小學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如果給學生更多的是正面引導,學生就會有很大的學習熱情,會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如果給學生更多的是負面評價,一定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更多的鼓勵,給學生更多積極的評價,不著急否定,讓學生更有信心地參與到語文的學習中來,學生探索出的知識一定比教師灌輸的知識更易被學生掌握。在教學中即使發現學生的失誤或問題也要給到學生真誠的評價和指正,在不打擊學生自信心的前提下指出錯誤幫助改正,這樣才會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小學語文在教學中暴露出很多問題,教學方式老舊、教學設備落后、教師專業水平有待提高等等,有現實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我們需要直面問題,多方面配合改變現狀。通過精進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設施,提高教師自身素養,鼓勵式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等方法,來適應當代的教育制度改革,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