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5)
裝配式建筑是預制裝配式建筑或者預制裝配式住宅的簡稱,它表示部分或者全部的建筑構件的完成是在預制工廠生產,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以機械吊裝或其他的可信任的手段連接,用零散的預制構件組裝成整體,以此形成具有使用功能的房屋。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能夠縮短施工周期,極大提高施工過程的機械化程度,提高工程效率,減少施工現場勞動力和資金投入;減少施工現場濕作業量,降低施工過程中污水、噪音、粉塵等對環境的影響;減少模板和腳手架等支撐構件的消耗,減少資源的浪費。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速度逐漸變得平緩,曾經靠著人多力量大的發展模式開始逐漸遇到瓶頸,對于建筑業來說,要想更大范圍地開展裝配式建筑,必然需要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和操作手段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越來越多的生產工廠和建筑公司都急需受過專項培訓的高職院校學生的加入。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高職院校只有以這種新型建筑方式為出發點,逐漸提升對學生建筑教學工作的推廣,才能大批量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專業化人才,輸出到建筑業中,促進裝配式建筑的發揚壯大,因此高職院校要通過不同方面來進行教學改革[1]。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建筑行業發展需要的人力資源就越來越多。建筑行業的發展方向是節約資源,減少人工,縮短工作周期,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等也符合當下我國提出的保護生態環境的趨勢。所以,裝配式建筑這種形式的建筑就大量涌現,從而就需要大量的具有專業化的操作工人和專業的管理人才[2]。不管是建筑生產工廠和施工安裝企業,都要有大量的相關專業人士。建筑院校畢業的學生也投入到裝配式建筑施工領域,為新興領域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地方經濟發展程度決定著高等職業教育的水平,所以要將地方的產業和高職院校的專業有機結合。相關的高職院校在進行招生規模和專業的設置上,也要根據當地的社會發展和當下的就業形勢進行及時調整,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性人才。
地方政府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應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高校在辦學模式上也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形成產教結合模式。建筑類高職院校要加強與裝配式建筑企業和建筑行業協會的溝通交流,與時俱進,為自身人才培養提供目標和方向,制定出互利互惠的合作方案。建筑類職業院校也需要根據裝配式建筑領域的不同崗位要求來設置課程,讓學生們實現娛樂中學習,學習中娛樂,選擇較強的師資隊伍,著力培養及設計生產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綜合性人才,從而推動我國建筑產業向高精尖方向發展,為我國建筑行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裝配式建筑是未來建筑行業發展進步的方向,近年來在政策的大力引導下工程實踐逐漸增多。但目前課程教學的教師長期處于教學工作一線,缺乏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實踐經驗,對裝配式建筑工程一線的需求和發展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對裝配式建筑實踐的講解只能相對淺層表面,而做不到非常細致透徹。
房屋建筑學的教材內容滯后于工程實踐,如建筑構造的內容主要是現澆混凝土結構,部分內容如實心黏土磚、瓦屋面等構造,明顯滯后于行業施工建造水平的發展,無法給學生反映行業的新技術。同時房屋建筑學教材中缺乏對裝配式建筑基本設計原理和基本施工構造原理的引導和講解,不能使學生與后期裝配式建筑深化設計、施工實訓等內容建立較好銜接。
房屋建筑學課程通過手繪和CAD 制圖完成建筑設計圖、重要節點構造圖以及課程設計等,使學生融會所學理論知識,掌握工程實踐中的構造特點。但不論是手繪還是CAD 制圖,學生僅通過二維圖紙的繪制,不足以直觀感受并靈活掌握所需的實際工作技能。由于理論層面對裝配式建筑的學習不足,也影響對裝配式建筑實踐運用的理解和掌握,更缺乏實踐的創造力,不能適應未來行業在裝配式建筑層面上的要求。
建筑類職業院校也需要從崗位職業能力需要出發,結合建筑行業的實地情況進行調研,構建專業化的學科體系。從建筑行業需要的人才出發,明確學生需要具備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有重點,有計劃地培養出從事裝配式建筑領域的專業型人才。建筑類職業院校也要將崗位要求和培訓目標進行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在進行課程規劃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也要加強對土木工程專業中與裝配式建筑相關聯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在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訓練中,相關的工作人員還要加強裝配式建筑技術的實踐和訓練,讓學生對裝配式建筑的概念和理論操作掌握得更加熟練,從而更能勝任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工作崗位,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首先要確立教學改革的途徑,按照國家的工程師培養計劃的通用標準,與建筑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充分結合,科學的調整有關該建筑方式的課程,并適當增加基礎性教學內容,從而與其他建筑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學習,使得學生們意識到裝配式建筑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高等職業院校在對學生進行基礎教育的同時,也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趨勢,靈活的調整的專業方向的適配性。使得教育能夠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協同并進,符合建筑業新興發展方式的要求。在教學改革中,高職院校應該對裝配式建筑進行深入的了解,并根據社會性需求來優化教學課程中的設置。在注重學生專業知識能力的同時,還應將理論與實踐一一對應,使得院校可以培養出面向社會,具有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裝配式建筑提供一流的專業人才。
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勵房屋建筑學課程教師前往企業參與實踐鍛煉,學習裝配式構件在工廠制作的工藝、在施工現場安裝的技術,以及裝配式建造過程中的使用的新知識、新設備等,為房屋建筑學課程拓展裝配式教學知識點提供實踐支撐。邀請裝配式建筑一線工作的技術骨干作為課程的兼職教師,開設1-2 次案例教學,介紹工程實踐中裝配式建筑的生產模式、管理模式、操作方法等,豐富課程的教學形式。通過校企聯合組建并培養適應裝配式教學的房屋建筑學課程團隊,使學生在課程中更全面認識并學習裝配式建筑知識。
在教學改革中,院校應在布置傳統建筑施工課程之外,額外為裝配式建筑增加相應的課程。在實行理論課程中,可以運用BIM 三維模型技術來進行情景教學的模式,使學生在模擬情景中,充分了解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方式兩者的特點,從而使學生們更加了解新工藝的特點與做法,從而有效地解決裝配式建筑在教學中所遇到的瓶頸與難點。同時還要開設相關的施工實踐課程。可以與工廠進行實地實習,使得學生進一步了解到新型建筑方式與舊式建筑方式的區別,在觀摩實習過程中進一步分析裝配式建筑的先進性,各種裝配式建筑的手法都分別具有什么樣的特點,其新材料、新手法對于不同建筑的適配性,如何通過方式更好地體現出來。例如裝配式剪力墻體系,其多通過剪力墻、疊合板、樓梯與陽臺等結構來進行裝配式組裝。其施工計劃通常由以下幾點構成:①按照設計圖紙進行現場拼裝;②利用細石混凝土對墻板間縫隙進行灌裝;③利用豎向受力鋼筋對上下墻板進行連接;④外加鋼筋網片進行二次現澆。其體系的優點則為高度工業化且便于操作,現場調整的比例較小,可以較高的適配在超高層的住宅建設中[3]。
由于校企合作的方式需要一定時間和地點的多重考慮,因此校內在加強校外實習的同時,還可以在校內建立實習專區,具體可以設置節點模型、生產沙盤和安裝模型等設備,使得學生可以不出校門就得到現場實踐零部件的生產與組裝與裝配,以及現場驗收等多種實訓的機會。在實習的同時,要充分地給予學生動手實操的機會,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讓學生們自己動手操作,才會使他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理論知識背后的現實意義,從而更好地運用在將來的工作建造中。院校只有高效地利用校企合作和校內實訓的雙重機會,才能使學生的理論知識、技能操作和綜合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為我國的建筑產業提供符合當下發展趨勢的優質人才。
裝配式建筑的一體化復合構件相較傳統建造的單一構件要更加復雜,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僅通過書本和課件的圖片和視頻等方式,不能夠很好地完成裝配式建筑的學習。運用BIM 技術的三維可視化技術,可以分層立體展現裝配式復合構件的細部和做法,把抽象復雜的構造形式直接具體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裝配式建筑概念。
中國的建筑產業已經進入了關鍵的現代化轉型時期,對專業性人才的需求更是與日俱,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緊跟社會需求。在高職院校進行裝配式教學課程改革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現有建筑知識的設置情況,夯實傳統建筑知識的同時,不斷調整,自主地將裝配式建筑與現有知識進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