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 剛
(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 浙江嘉興 314408)
縱觀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現狀,雖然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在00后大學生群體中依然存在認識偏差,例如功利主義盛行、理想信念缺失、誠信意識淡薄、價值觀扭曲等。牢牢把握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育是一項偉大任務。教育最核心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培養學生成為有抱負、有責任心、有廣博知識、有政治遠見的人,實現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偉大使命。
近年來,國內外已經發表了許多關于意識形態研究的成果,例如于孟晨、蘇倩、孫鐘偉的《微傳播對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影響及對策探討》(理論導刊,2017年),章正樣的《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年)、李林的《網絡微媒體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工作中的挑戰與對策》(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年)、韓丹丹、鄧飛、肖丹的《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教育教學論壇,2019年)等等。目前學術界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守正創新的研究相對較少,目前我校相關課題中系統研究該問題的學術成果也不多。
為了全面、客觀、正確地評估試點學院大學生的意識形態狀況,把握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動態,我們采取問卷調查、座談訪談等方式,對試點學院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入調查,本次調查覆蓋四個年級、五個專業的近1500人。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他們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和觀點,結合中國國情分析和處理問題,表現出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同。另一方面,在時代進步、社會發生深刻變革帶來復雜情況和矛盾沖突的客觀前提下,由于年齡和心智不夠成熟,加之閱歷尚淺等因素,部分大學生在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出現一定程度上的迷茫和困惑,這些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勢必會對其政治觀、人生觀產生影響。根據調查,試點學院學生意識形態狀況依然存在不容樂觀的問題,有些甚至是帶有傾向性的問題,集中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注重智育,忽視德育。一些大學生往往注重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專業術科知識的學習中,而忽視思政教育和通識教育,具體表現為一部分學生不關心時事政治、不參加思想政治活動,并且隨著年級升高,此現象越發嚴重。透過現象看本質,目前學院在立德樹人工作方面也存在理論性太強、說教味過濃、缺乏互動等問題。
追逐功利,缺失理想。無論是古人“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勸誡,還是如今北大錢理群先生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批判,都可以看出,功利之心太重不是件好事。一部分大學生讀書或者參加課外活動,僅僅是為了混到學分。其實,逐利在經濟活動中本就無過錯,甚至十分合理。但不幸的是,現在這種思維,已經從經濟活動擴展到了校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且不斷變異發展,產生了很多不好的影響。理想信念的缺失導致人生目標的錯位。
貪圖安逸,吝于奉獻。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不斷發展,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部分學生中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半數的學生認為“讀書是為了將來能賺更多錢”“賺錢是個人生活的根本前題”。艱苦奮斗精神在當代大學生身上正在逐漸被淡忘,一些人不求上進,思想上不思進取,學習上得過且過,生活上卻過度追求享樂,過度消費現象嚴重。少數學生勞動觀念淡薄,缺乏吃苦奉獻精神,遇事怕苦怕累,只會索取,不講奉獻,集體榮譽感不強。
強調自我,不顧他人。自我問題是大學生最為關心的問題,它反映出大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但一部分學生處于心理上半成熟狀態,在其自我認識中容易造成自我矛盾或否定,甚至還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個性化發展本身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表現,但一些大學生曲解個性化教育的真正含義,把“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奉為經典,全然不顧他人感受和集體榮譽。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想教育與學術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教師隊伍“主力軍”作用。以全面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以系統構建課程思政建設體系為基礎,以持續提高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為關鍵,以強化課程思政建設組織領導和條件支撐為保障,推動所有課程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將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課程思政元素與意識形態教育的有機統一,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推動構建“大思政”教育工作體系。
以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為試點開展研究,依據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的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指引下,將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融入課程思政建設范疇,寓價值塑造于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之中。
厘清一個邏輯。立足于意識形態教育實踐,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結合時代要求與教育對象的特點和需求,系統研究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意識形態教育面臨的挑戰和當前課程思政建設與意識形態教育融合的邏輯必然。
形成一批范例。在前述基礎上,分析課程思政建設與意識形態教育融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課程思政建設與意識形態教育融合內容體系構建的依據和原則,從而確定課程思政建設與意識形態教育融合的主要內容體系的構建。
構建一套機制。在前述基礎上,分別從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角度,通過“五個引領” 實現課程思政建設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關鍵性作用。通過整體設計,解決誰來做、做什么問題,探索出一套課程思政背景下全面有效的融合模式和機制。
分析現狀與問題。大學階段是學生三觀成型的關鍵階段,要抓住有利時機,因勢利導、潤物無聲,將課程思政建設成果應用于意識形態教育。首先要分析融合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主要圍繞以下幾點研究: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面臨的挑戰;在隊伍建設上如何提升教師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在資源整合上如何做到各門課程的“課程思政”元素充分挖掘、有效銜接;在管理機制上如何優化多部門合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不同的部門(教務管理部、二級學院)和角色(教師、學生)分別應該承擔什么樣的功能;如何協同質量評價部門,形成符合思政教學規律的考評機制。
構建內容與體系。在課程思政建設與意識形態教育融合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教育內容體系的構建。我們需要先找出教育內容體系構建的依據和原則,然后挖掘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要內容,引導教師挖掘課程中包含的鉆研精神、技術操守、責任擔當、審美意識培養、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思維構建、家國情懷等隱性思政教育內容。
提出方法與策略。怎樣將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與專業內容相結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領是課程思政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建設課程思政的名師工作室,培養一批課程思政的教學骨干,重點解決“誰來教”的問題;同時,結合基層教學組織研討會、業務交流會等活動,大力推進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的頭腦風暴、集體研討、集體備課,將最合適的思政元素、以最恰當的方式融入到意識形態教育,探索出一套課程思政背景下全面有效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模式和機制。
厘清課程思政建設與意識形態教育融合的邏輯必然。在教育理念上正確認識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意識形態教育僅僅依靠幾門思政課程本身,難以取得最佳效果。唯有結合各門課程、融合專業課程有效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方能實現合力效應。“科學武裝頭腦,人文滋養心靈?!闭n程思政建設與意識形態教育融合,既是課程思政建設的目的,也是意識形態教育的載體。
構建課程思政建設與意識形態教育的同向同行機制。結合試點學院實際,通過“五個引領” 實現課程思政建設對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關鍵性作用。一是理念引領,形成課程思政建設與意識形態教育融合教學體系;二是師資引領,組建課程思政協作團隊,讓思政教師加強與專業課教師的溝通交流;三是教法引領,實現課程思政建設與意識形態教育融合,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實現德育教學目標;四是教材引領,形成課程思政建設與意識形態教育融合范例成果,把典型案例轉化為立體化教材、網絡化資源;五是質量引領,構建課程思政建設與意識形態教育融合長效機制。
在當前社會轉型期,把課程思政建設成果應用于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至關重要,其教育內容、融合模式也需要不斷更新。本課題以課程思政背景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開展為例,提出總體目標、實施路徑和相關舉措,因勢而新,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提供了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