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華
(溧陽市天目湖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溧陽 213300)
在中職學校的教學課程中,機械專業的制圖課程對學生而言難度較大,主要是因為這門課程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再加上大多數中職學生基礎不扎實,導致機械制圖學習效果不理想[1]。
機械制圖課不僅對學生的識圖能力有要求,還要求學生具有相應的實操能力,也就是制圖。但機械制圖課程理論知識較多,知識體系龐雜,且大多數學生基礎薄弱,理解能力不強,導致很多學生知識點掌握不牢,知識不成體系,再加上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弱,最終很難做出理想且規范的圖形。長此以往,學生會對機械制圖課程產生畏難情緒,學習主動性下降,學習積極性欠缺。
當前教育界提倡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但中職學校仍有很多教師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忽略學生的想法,師生之間不僅互動少,有效溝通也欠缺。很多學生因聽不懂、跟不上,在課上睡覺,甚至玩手機。這種傳統授課模式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不利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制圖時問題頻出。而且機械制圖課程專業性較強,對學生的實操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更要重視以學生為主體,夯實學生理論基礎,培養學生實操能力。
當前就業市場對機械專業畢業生最主要的要求是能獨立操控設備、獨立制圖。但很多中職學校教師在機械制圖課堂上,更重視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對學生實操能力的提升。而對機械制圖課程而言,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學生具有獨立制圖的能力,以便更好就業。但制圖課上,教師對理論知識的大量講解,不利于學生制圖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能力與市場需求不匹配。
在備課環節,教師要先設立合適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機械制圖專業課中,關于繪制剖面圖、圓形和多邊形的教學內容,教師在設立教學目標時,首先,要充分考慮到班級的情況,尤其是學生之間的基礎、能力差異,基于此設立三維教學目標。其次,機械制圖專業課的教學目標,要以教材《機械制圖》的課程標準為前提,確定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應重點掌握基本命令符,并使用命令符準確繪制機械圖形;過程與方法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測量點、鏡像和陣列等,掌握測量、填充圖形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重點培養學生實操能力,提升學習效率。
當前,隨著科技迅猛發展,信息化特征進一步突顯,教師在授課時,也應該與時俱進,利用信息時代的產物來改善教學[2]。例如,很多學校使用的“藍墨云”和“人人通”APP,可以有效推進信息化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機械專業教師可以在教授難度較大的機械制圖課程中要求學生使用“藍墨云”和“人人通”APP進行預習,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教師和學生應先在手機上安裝相關軟件,然后,教師在軟件里新建“班級”,軟件系統將自動生成邀請碼,學生復制邀請碼,打開軟件后,即可進入“班級”,教師在“班級”布置預習作業,學生在網上通過觀看微課進行預習,課后完成課前作業并上傳,最后,教師線上批改,了解學生預習情況。這樣預習不僅能確保預習效果,提升教師教學效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預習需求。
因機械繪圖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一定要求,教師可以在授課過程中向學生展示2D、3D模型圖,方便學生理解[3]。在選用繪圖軟件時,可以考慮功能豐富的AutoCAD和Pro/E軟件,這兩款軟件不僅繪圖功能完善,更重要的是能展示三維模型,甚至模擬零件裝配過程,將抽象內容可視化,使學生更快理解相關知識點。以教授零件圖為例,教師在課上講解零件圖時,可用軟件將要講解的內容做成2D和3D建模,在課上向學生演示3D模型轉為2D模塊的過程,也可演示切換3D模型,更改2D制圖圖樣的過程。熟練運用多媒體和相關軟件,向學生展示2D、3D建模,將抽象內容轉換為具象圖像,讓學生直觀了解、學習立體零件如何向平面圖紙轉化,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學習,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下一步實操打好基礎。
由于機械制圖課程知識點相對龐雜、抽象,導致學生在學習時理解難度加大,給教師教學帶來了挑戰。目前,計算機軟件的迅速發展,尤其是繪圖軟件的發展,能夠有效地輔助教學。對學生而言,以往比較抽象的知識點,現在可以通過繪圖軟件模擬出來,并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還可以通過觀看微課來加強理解。科學技術的普及應用,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機械制圖的興趣,還有利于學生理解、學習,進而提升了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教授綜合型組合體軸承座制圖時,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繪圖軟件,將制圖過程作成動畫,并在課上用多媒體播放動畫,向學生展示作圖流程和方法。綜合型組合體軸承座可分為5部分,所以在制作動畫時,可選用5種不同色系的顏色制作,以便起到更好的展示效果。具體演示內容如下,先通過形體分析法講解軸承座的基礎結構,再強調軸承座各部分的形狀特點,以及每一部分所在位置和組合方式,最后展示各部分的投影。教師可將整體流程總結成口訣,方便學生回憶課堂內容,增加對知識點的理解。再比如,教師在授課時,用動畫演示切割型組合體導向塊的制圖流程和方法,并運用形體分析法、面形分析法分析組合體。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向學生強調兩個易混定義分別為:長方體被N次切割后,成為導向塊;基本體被多次切割、鉆孔后,成為切割型組合體導向塊。具體制圖的流程是,第一步要找出組合體由哪種基本體切割而成;第二步找出每次的切割在哪一面完成;最后分辨出每個平面切口,會在單獨視圖中形成哪種投影。運用形體分析法、面形分析法兩種方法一起分析組合體,其優點是讓學生可以綜合利用不同方法,迅速繪制三視圖,并提高制圖的正確率。
教學評價環節是必要的,它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過去學校主要通過線下調查問卷來搜集教學評價,但在調查環節中,會耗費人工成本和一定的時間。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教學評價環節可以在線上完成,節省人力、時間成本,提升反饋效率。具體操作如下,先在線上制作調查問卷,然后生成二維碼,學生課后可以掃碼進入調查問卷,填寫后提交,相關軟件對所有問卷進行統計、分析,這種基于線上的問卷調查可以大大提升反饋效率。
與中職學校其他課程相比,機械制圖課程專業性更強,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動畫和視頻,將抽象的機械概念具體化。同時,教師也要提升授課能力,探索多樣化教學手段,注重課堂上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環節。還要注重補充、完善機械制圖課程體系,引入校外資源,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動手機會,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夯實基礎。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