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在社會快速發展進程中,我國新聞事業發展速度加快,媒介數量在不斷增多,媒介類型及媒介傳播功能在不斷優化。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應合理分析職業生存現狀,采取有針對性的優化措施,以提升自身競爭力。
在多項技術快速發展推動下全面實現媒介融合是大勢所趨。各類媒介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媒介融合發展環境。在媒介融合發展環境中,不同媒體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促進了良性競爭。媒介融合環境對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行業發展造成了挑戰。
如今,融媒體全面發展,優化了新聞傳播與運營方式,能夠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對新聞內容實施快速有效處理,制作出更生動的融媒體新聞。
在當前新型的媒介融合發展環境中,受眾也是新聞信息發布者、傳遞者,全新的發展形勢會對新聞報道模式、處理路徑、技術設備、傳播方式等產生較大影響,這樣將會導致傳統媒體新聞記者工作壓力增大。
新聞立臺就是突出廣播電視新聞主體地位,運用多元化方式傳播新聞。在新聞立臺基礎上,管理部門對現有的人力資源、新聞資源實施合理分配,從而形成立體化傳播。從新聞媒體資源分布現狀中能看出,在媒介傳播中新聞模塊占據重要位置,媒介組織對新聞節目最為重視。
新聞記者可以說是全天候工作的職業,在工作中需要面對不同的采訪主體。從廣播電視新聞傳播特征來看,媒介組織通過收集、整合、編輯、發布信息使廣播電視新聞傳播具有價值,促進社會發展進程。目前新聞服務質量主要受到記者群體的能力、水平影響,在媒介融合發展的大環境中,記者群體首先要在社會中獲取更多極具價值的信息,再對各類信息進行整合報道,依托現代化傳播技術保障新聞內容的有效傳遞,還要從多視角對新聞展開解析,便于受眾掌握新聞真實情況。
在媒介融合發展環境中,多項傳播要素發生劇烈變化。新聞傳遞方式以及傳播內容更加多樣化,構建立體化的傳播格局。隨著廣大受眾文化水平不斷提升,其對信息質量提出的要求也較高,有強烈的參與欲望,受眾在新聞信息獲取與傳遞中的主動權更大,由原有的被動接收者逐步轉為信息制造者及應用者。媒介融合全面提升了信息受眾的整體地位。
新媒介生態下,職業新聞記者的職業身份日漸模糊,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職業身份確認的危機,到底我們還需不需要職業記者,自媒體是否可以完全取代職業新聞人的地位,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專業新聞人的作用在新媒介環境下不是被弱化或消解,而是深化和加強,因為其職業優勢以及存在的意義不存在于技術優勢,而是來自受眾對權威和真實信息的獲取需求。
個人對身份產生認同感是對自我角色進行有效建構的關鍵,當前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要做好對自己角色的合理定位。在角色定位中找到多元化角色的平衡點,了解不同職業身份的差異。面對媒介環境的改變,每一個新聞記者和信息傳播者都應該與時俱進,意識到必須重新定位職業記者的角色,用新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來應對新媒體環境下職業記者的理念重塑和身份確認。媒介融合發展環境對廣大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身份具有多元化特征,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要對自身職業有強烈認同,對新媒體發展趨勢保持關注,能對新聞傳播規律展開深入探究,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要結合新時期職業素質要求,不斷學習新技能,提升綜合素質。在新聞采集、傳遞中,綜合運用新聞知識理論、信息技術,合理選取先進的工作方法,為廣大受眾提供更多真實的新聞。
改善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從業環境,有助于強化記者群體職業認同感與歸屬感。要采取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完善管理機制。要引進專業化人才,使人力資源更為充足。
比如,盤錦市融媒體發展中心自臺報融合之后,搬進新建的技術大樓里,新環境和新機制大大激發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新聞記者從業環境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工作質量與綜合效率。
新的傳播形勢持續演變,融媒體時代對新聞從業者的需求也趨向多元化、個性化、高標準。具體表現在,要求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深度融合轉型過程中,強化新媒體融合技術學習,掌握數字化技術、計算機技術,適應新媒體傳播環境;要求新聞記者主動掌握社交媒體運營特點,把運用新媒體納入日常工作中,了解最新網絡動態,熟悉各種活躍的論壇,尋找受眾關注度高的熱點話題,精準捕捉熱點,嘗試挖掘內涵;要求新聞記者有意識地熟練駕馭多種體裁、題材,生產出有厚度、有廣度的新聞產品,最大限度吸引受眾。
綜上所述,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要明確自身職業價值,適應社會發展環境的變化,以積極向上的態度,認真完成本職工作,提高工作成效,促進廣播電視新聞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