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藝
無論時代怎么變化,采訪寫作都是傳播新聞的“定海神針”,它是衡量記者采訪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新聞傳播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新聞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新聞記者“練內功”“做內容”,確保新聞節目質量提升,是當下地市級電視臺適應融媒體時代發展和傳播市場現狀的現實選擇。
現階段,地市級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編能力不適應時代發展具體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在“互聯網+”的融媒體新時代,層出不窮的網絡語言,一定程度上對新聞傳播語言造成了影響?,F在,一些地市級電視臺記者在采訪工作中仍采用傳統的采訪寫作模式,并沒有發覺新聞傳播的語言環境已經悄然發生變化。同時,一成不變的新聞節目制作流程限制著新聞記者在新聞語言方面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那種面面俱到、大包大攬、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全能型”寫作方式,除了造成傳播速度拖沓滯后外,還受到新媒體強有力的沖擊。所以,創新地市級電視臺新聞語言模式,堅定政治立場,使用那些靈活、新鮮、生動并具有“網感”因素的融媒新聞語言進行采編,才能進一步增強對媒體語言環境的適應性。
對傳統電視媒體新聞記者來說,融媒體時代新聞內容多以音視頻組合方式出現,所以地市級電視臺新聞記者不僅要在新聞文字上適應語言環境的改變,而且需要在電視畫面上下功夫。音視頻組合方式的升級成為融媒體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那么,要在短時間內通過新聞傳播來贏得受眾關注,增強新聞真實性、可信性、新鮮性,勢必要創新電視新聞音視頻組合方式,以帶動電視新聞信息生產方式和傳播方式的創新。
地市級電視臺要提升新聞記者的融媒體意識,深入實踐“走、轉、改”,結合融媒時代要求,錘煉“四力”,在新聞采寫方式上注重創新。相比傳統新聞采編方式,融媒時代的新聞記者更應該充分利用融媒手段,運用“短視頻”“自拍”“秒拍”等極具“網感”的新聞采寫方式,深入采訪新聞事件,完整記錄新聞事件,給觀眾提供優質的觀看體驗,進一步提升地市級電視臺的新聞影響力。
現在,受眾對新聞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人人都是麥克風”的融媒時代,地市級電視臺新聞記者要順應時代趨勢,做到“借船出?!?,要充分運用“新聞廚房”,在深度報道和連續報道上發力,創新內容呈現方式。因此,地市級電視臺新聞記者要在視覺化報道上下功夫,清晰展現信息,進而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那么融媒視覺化如何呈現呢?首先,記者要精準掌握短視頻新聞制作方式,熟悉其運算邏輯和算法,知曉其推送和傳播模式。其次,創新新聞呈現形式,結合電視新聞特性,記者要拍攝好每一幀畫面,提升音視頻錄制、剪輯、編輯能力,優化圖文、音視頻組合方式。最后,記者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流行的符號、動畫等“網感”元素,和電視新聞進行二次組合,增強電視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和關注力,讓受眾感受電視新聞視覺化創新之后的樣態,向受眾展示富有趣味性的高質量新聞,以滿足融媒體時代受眾對新聞信息的多層次需求。
在融媒體時代,各種新媒體技術不斷涌現,傳統新聞媒體選題的來源范圍不斷擴大。在即時性和及時性上,傳統電視媒體是無法和新媒體相比的??赡?,當一個新聞事件發生時,電視新聞記者還沒有趕到新聞現場,自媒體已經消息滿天飛。在這種情況下,地市級電視臺應發揮深度挖掘新聞資源的能力優勢。在自媒體拍攝的新聞現場素材的基礎上,電視新聞記者要弄清隱藏在新聞事件背后的“為什么”“怎么樣”,把握好信息素材的全面性,在海量的網絡信息中抓取出有價值的信息,重視新聞內容資源的整合,豐富創新新聞編排形式,增強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
在優化、革新新聞報道方式的過程中,新聞記者除了要熟練掌握新型新聞采編技術外,還要具備圖文、視頻的剪輯和編輯能力。這對傳統的新聞記者來說,是一個全新挑戰。地市級電視臺要充分利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的“智慧廣電”平臺,學習最新的融媒體知識,豐富自身知識結構。參與網絡培訓,培養網絡思維,增強對網絡信源篩選、挖掘的能力,提升網絡信息鑒別能力,區分真假信息,當好融媒信息傳播“把關人”,報道群眾喜歡的好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彼詡鹘y媒體和新興媒體不是取代關系,不是誰主誰次,而是優勢互補。融媒體時代的來臨,對地市級電視臺的新聞記者而言,既是時代的挑戰,更是時代變化帶來的機會。只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提升自身的采編能力,不斷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專業素質,才能更好地滿足受眾要求。因此,新聞記者必須將受眾作為服務對象,通過探究真相來為受眾提供更具真實性和時效性的新聞內容,利用融媒體優勢對原有新聞采訪和寫作方式進行創新,實現新舊媒體的融合,為新聞事業的發展開辟一條新的道路,以提升地市級電視臺傳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