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芙蓉
區別于傳統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有著傳播實時化、信息海量化等特征,同時在信息傳播的形式上也打破了以往的場域限制,模糊了信息傳播的時空邊界,信息傳播更加符合當前受眾的個性化需求,給受眾在傳播、接收信息方面帶來了全新的感受體驗。這一背景下,作為傳統媒體最具代表性的電視媒體,就必須迎合當下新媒體發展趨勢,積極變革創新,加強媒體融合發展,并將重點放至電視編輯業務的創新與發展上。
新媒體,從其字面上就可出看出,凸顯的就是一個“新”字。新技術、新理念、新內涵、新環境、新渠道等都是新時代背景下衍生出來的“新”。互聯網、移動端等的發展可以給受眾帶來全新的感官體驗,極大地滿足了受眾需求。新媒體包含了互聯網媒體、移動終端和可視化媒體等,因此從某個角度看,新媒體也可以被稱為數字化媒體,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信息傳播實時化,新媒體背景下的信息傳播可以做到無視時間、地域的限制,在最短時間內實現跨越時空的傳播,極大地提升了傳播效率。
其二,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有著海量化特點,受眾接收到的信息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數量大且種類繁多,包含天文地理、人文社科、政治軍事等多個方面。
其三,信息的雙向傳遞性,傳統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都是單向式的,受眾只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而新媒體時代受眾也成為整個傳播鏈中的一環,參與到傳播的過程中去,實現了與媒體的雙向傳播。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的電視編輯業務還是沒能完全擺脫以往舊模式、舊框架的束縛,暴露出運轉效率低下、制作流程拖沓等問題,雖然一些媒體也對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整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體來看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急需解決。
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與報紙相比在時效性方面更強,從而提高了新聞價值,滿足了觀眾的需要,也為電視媒體的競爭贏得了先機。但在新媒體時代,電視媒體相較于新媒體來說,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大大低于后者。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兩點:一是電視新聞制作流程、周期較長,在形式、渠道的多樣性等方面均落后于新媒體。二是傳統電視媒體由于節目編排等因素的限制,無法在第一時間為受眾更新內容,難以契合受眾快節奏、碎片化的信息接收習慣,因此也無法對受眾形成良好黏性。
雖然電視早已成為當今社會每家每戶的標配,但在使用及觀看數量上卻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產生這種情況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傳播形式的單一化。上文中也提到,以往都是單向傳播形式,受眾缺乏與媒體的雙向溝通體驗,久而久之就會對電視媒體失去興趣,造成電視媒體用戶的流失。
二是內容的單一化。從傳播內容方面來看,廣播電視新聞比起傳統媒體時代的報紙、廣播媒體來說,更占優勢。但這些優勢在當今新媒體時代沒有充分彰顯出價值,廣播電視媒體所傳播的新聞大多偏嚴肅化,需要受眾對其進行深度思考。在娛樂元素無孔不入的年代,雖然當下電視媒體也推出了不少“爆款”綜藝節目,但和新媒體的娛樂性比起來還是相差甚遠,這也導致很多年輕受眾對電視節目產生抵觸,久而久之,電視新聞內容的價值大打折扣。
當下,部分電視媒體還是保留著以往的傳播、制作模式,這樣雖然可以留住一些忠實用戶,但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今天還是很難吸引新的用戶,進一步對廣播電視新聞的整體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傳統廣播電視行業要想得以發展,就要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大力發展新技術,努力與新媒體融合,開展新媒體時代下的電視編輯業務。
電視編輯工作需要借助新媒體的力量不斷適應新的發展環境,創新電視編輯工作路徑,提高電視編輯的質量和效率,加快電視編輯的轉型發展,為大眾創作出更多優秀的電視節目。
廣播電視業務要盡快搭上新技術發展快車,比如在微信公眾平臺上播出節目內容,利用網絡傳播的及時性與移動便攜性優勢,讓節目更具時效性。同時在微博上可以開設相關節目“超話”,吸引更多受眾參與對節目內容的探討,還可以開發移動端APP,讓新媒體時代下的電視編輯業務順應新技術的發展,實現內容的多元化傳播,讓人們可以使用不同手段去接收信息內容。
新媒體時代的受眾對信息內容有著多維度的需求,廣播電視編輯要想辦法完成對多維度內容的打造,比如利用技術的加持做到對新聞內容的深度剖析,具體可以從新聞素材的挖掘及新聞內容的撰寫等方面入手。
新媒體時代是包容互鑒、融合發展的時代,作為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人員,應當具備開放、包容的意識,積極接受新技術、新思想、新理念,為廣播電視媒體多維度內容的打造奠定基礎。
新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新聞節目若想實現高品質的傳播,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必須注重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如今,人們更注重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廣播電視編輯就要努力滿足受眾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對傳統的新聞節目內容進行創新。
廣播電視編輯應嘗試調整節目內容,增加對傳媒新技術的應用,降低同質化、嚴肅化的新聞在節目內容中的占比,利用新媒體技術多播出一些交互式的新聞報道,讓受眾在觀看的過程中身臨其境、感同身受。主持人可以在節目播出的過程中同觀眾進行積極溝通,受眾通過實時彈幕、評論區留言等形式與節目組進行交流,參與節目的錄制過程,從而進一步加深體驗感。
在節目創新方面,節目組也可以多借鑒、采納受眾的觀點、意見,開設留言板,工作人員根據留言板的內容對節目作出積極調整,一同為節目的創新出力。
如今,個性化、差異化內容的構建已成為各行各業立足于市場的法寶。從某種意義上說,差異化不僅是一種競爭策略,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媒體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內容的吸引力和受眾的觀看率上。基于此,電視編輯也應當運用新思路,鋪設新發展路徑,確立新角色定位,以確保能夠做好對差異化內容的構建,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發展。
在廣播電視節目編輯制作過程中,編輯應創新編輯方式和理念,從而打造出差異化的內容。廣播電視編輯要增強節目策劃能力,在節目內容真實性、價值性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再進行差異化內容的構建。從而源源不斷地為受眾帶來高質量、差異化的內容。
新媒體的發展為電視編輯業務帶來了許多新的發展機遇,而同時也帶來了不少肉眼可見的物質利益誘惑。作為廣播電視編輯人員,一定要在工作的過程中堅守職業道德準則,將新聞的真實性放在第一位,不斷提高自身對物質誘惑的抵抗力。同時在能力素養方面,要做到對新聞內容的深度挖掘,為廣大人民群眾呈現出優質的新聞。
新媒體時代下的電視編輯業務,在發展的過程中暴露出信息傳播低時效、單一化等問題,而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就要找尋出一條適合新時代的發展路徑,從對新技術的應用、對多維度內容的打造、對節目內容的創新塑造、對差異化內容的構建、對電視編輯人員自身素養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實現新媒體時代電視編輯業務的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