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融媒體時代已經宣布到來。相較于傳統媒體時代的電視、報刊等媒介,新媒體在時效性、信息的傳播體量等方面都要優于以往。正因如此,傳統電視媒體想要在以融媒體時代為大背景的前提下生存發展,就必須對自身的創新能力和自身的融合能力方面進行全面深刻的分析,進一步加深傳統電視媒體在受眾群體中的影響力,發揮電視作為老牌媒體在輿論引導上起到的積極作用。因此也就需要新聞編輯人員認清當前的形勢,利用自身存在的優勢,并且加大創新和融合步伐,使傳統電視新聞編輯進一步發展。
相較于新媒體,傳統電視新聞編輯擁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便是真實性。因為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發表各種新聞時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核,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發布的電視新聞具有很高的準確性。反觀以微博、貼吧、論壇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其在審核方面放松了要求,無法同傳統媒體比肩,這就進一步導致了所發布內容的真實性遠不如電視新聞媒體高。
也正因如此,電視新聞媒體在受眾心目中無法取代,因此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可以對此優勢加以利用,進而推動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融媒體時代更好地發展。
上文中提到過,因為傳統電視新聞長期保持著新聞的真實性,所以在潛移默化中,傳統電視新聞編輯就有了很高的權威性。
比如,在發生一些重大事件時,傳統電視新聞編輯不會為了盲目地追求經濟效益而去“炒新聞”,或制造假新聞置社會效益于不顧。這么做的目的一來是為了秉持自身的職業操守,二來是因為即使可能有這樣的現象發生也會在審核中被及時扼制住。因此可以說審核部門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傳統新聞媒體的權威性。
相比于新媒體,傳統媒體的播出內容更為深刻。只有傳統的電視新聞媒體才可以做到對政治新聞和國際新聞的全方位深度剖析。這背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也需要國家相應政策的支持,這是新興媒體無法比擬的。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編輯也在不斷地發展,但是發展的速度并不是十分理想,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方面。
傳統電視新聞編輯的內容較為單調且在形式方面雷同性較高。總體來看,傳統電視新聞目前的形式大都是文字加視頻,其優點是可以使新聞受眾更加直觀地了解到新聞內容的本質,但是這種類型的新聞內容會使新聞受眾在獲取新聞內容的同時產生對新聞的視覺疲勞。為了更好地發展電視新聞媒體,必須不斷增強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同時提高電視新聞的融合能力。
從現實層面來看,融合發展雖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是體制、政策、理念等諸多問題還亟待理順,需要體制機制上的變革創新,需要培養復合型全媒體編輯人才,更需要電視編輯增強媒體角色意識與自主意識,正確認知自身在整個傳媒生態中的位置以及與其他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更加理性地明確自身定位,重新評估并建構符合新傳媒環境的身份,優化和提升編輯品質,獲得生存發展的動力與競爭力。
融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媒體編輯,要勇于改進新聞形式,畢竟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向全媒體轉型已成定局,所以為了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新聞編輯人員要貢獻自己的力量。新聞編輯人員要合理利用傳統媒體的現有優勢,結合自身實際,改變傳統新聞編輯的固定套路。
原有的傳統電視新聞編輯排版模式已經應用了較長時間,較為老套,新聞受眾對原有的排版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電視新聞編輯應對排版模式進行更深層次的創新,提升新聞受眾在獲取新聞時的舒適度。
相較于創新能力而言,融合能力的提高更為重要。融合能力的提高會使新聞編輯工作產生質的飛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電視新聞編輯融合能力的提高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總體來看,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電視新聞媒體等傳統媒體帶來了新挑戰,只有經過不斷的改革創新,才可以在發展的潮流中站穩腳跟。電視新聞編輯人員要銘記黨和人民賦予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和使命,始終不渝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積極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及時傳播國內外各領域信息,圍繞黨的思想理論、重大改革進程、重要政治生活、社會熱點現象等重大主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鮮活、亮點紛呈的報道,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只有提升了自身的融合能力,提高政治責任感和專業化水平,才能在融媒體時代給新聞受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交出一份滿意的轉型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