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瑋
在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多媒體平臺被廣泛應用,人們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電視傳媒也應該根據人們的需求變化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革。只有優化新聞采訪內容,并與先進的剪輯技術相融合,才能有效推動新聞節目整體質量的提升。
新聞采訪作為整體性工程,包含著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大步驟,只有將每一個步驟踏踏實實地做好,實現良好的銜接,才能保障新聞采訪的質量。
新聞采訪都是有固定的采訪對象,因此在正式開始采訪之前必須做好準備工作,以便能夠順利地對采訪對象進行采訪,節約工作時間,提升工作效率,確保新聞的時效性和有用性。
具體來說,在開始采訪前,要充分了解所要采訪的對象的基本概況,寫好采訪提綱,盡可能地搜集與人物相關的信息資料。在了解采訪對象基本情況的前提下,對提綱進行修改完善。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不僅是為了保證采訪的順利進行,更是為了確保新聞采訪內容的真實性。
在做好新聞采訪的前期準備工作之后,應該立即開展新聞采訪的核心工作。新聞采訪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明確采訪的主題,根據主題深挖采訪內容。避免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出現采訪對象的回答偏離提綱或主題的情況。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新聞記者具有良好的隨機應變能力,及時引導,抓住采訪細節,一步步深入推進,靈活應對,保證新聞采訪內容的有效性。
在新聞采訪中期工作結束之后,緊接著要做好新聞采訪的內容總結,對采訪內容進行系統整理,梳理其內在之間的邏輯。在總結中,善于尋找新聞的亮點和突破點。要確保所有的問題都是圍繞主題展開的,確定新聞報道的口徑。
對新聞內容進行畫面剪輯是后期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對新聞采訪得來的各種畫面進行合理的刪減、銜接和調整。后期制作人員應該合理選擇畫面,通過對鏡頭的取舍來達到畫面組接的目的。
比如,人物報道一般開頭就要傾注剪輯人員的真摯感情,用中景或者近景從細節入手打動受眾,凸顯主要人物的情緒,充分展示采訪對象的情緒變化,激發受眾的共鳴,調動受眾的收視情緒。可以利用一些先進的剪輯技術,對人物情緒進行合理的渲染,實現效果的優化。要站在大眾的視角去選擇畫面,充分考慮新聞受眾的心理接受程度,通過對新聞鏡頭的選擇和內容的編輯,把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整個脈絡充分展示出來,與受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最大限度地增強畫面感,提高新聞的影響力。
新聞采訪過程中會采集、拍攝非常多的畫面,蘊含的信息量非常豐富,因此,需要后期剪輯人員在熟悉整個事件脈絡的基礎上,對畫面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和篩選,明確新聞最終的傳播目的是為什么,進而做好場景的剪輯和新聞節奏的把控,提升新聞的畫面感和生動性,讓受眾對新聞事件留下深刻印象,達到最佳的新聞展示效果。
新聞節目對節奏的要求非常高,快慢、緩急等變化,對新聞的效果展示非常重要。把握好新聞節奏,能夠有效地調動受眾的情緒變化,讓受眾在一個激動、緊張或冷靜的氛圍中去接收新聞信息,進行深入思考。
剪輯人員可根據新聞節目的不同要求對鏡頭長度進行適度調整,比如報道災難類新聞事件,節奏要放緩,選擇較長的鏡頭;一些娛樂性的新聞報道需要歡快的節奏,選擇短一些的鏡頭更能體現新聞的效果。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新聞多元化的傳播。當今,媒介競爭越來越激烈,受眾對新聞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的來說,新聞采訪和剪輯都是電視新聞制作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采編人員要做好前期的采訪、攝影,明確新聞主題、風格等。在新聞后期制作中,要做好畫面的剪輯,選擇合適的鏡頭,以抓住大眾的眼球,達到最好的播出效果,確保新聞的時效性和傳播力。通過科學的剪輯處理手段,以最合適的角度呈現新聞要素,從而突出新聞的重點。
所以,只有將新聞采訪與新聞畫面剪輯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提升電視新聞的質量,符合受眾的視覺習慣,達到新聞畫面清晰、連貫以及流暢等方面的要求,引發受眾對新聞事件的深度思考。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發揮非常重要的影響。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應提升職業素養,緊跟時代的發展變化,聚焦社會熱點,關注廣大受眾需求,合理地開展新聞采訪和畫面剪輯工作,把高質量的新聞節目展示給大家,充分發揮電視新聞引導、教育大眾和傳播正能量的作用,為推動社會發展作出自身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