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馮宇宵
“黃金股”制度,起初是為了解決私人企業公眾化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問題,最先將該制度引進企業中的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英國“黃金股”制度的目的則是意在保證國企的民營化實現。在1967 年至1973 年,英國政府在推行國企私有化時,為了保證關鍵性質的國有企業安全,防止因國企私有化而導致的政府對于企業喪失控制能力,而發行了只有財務部和政府擁有的黃金股。英國的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取得顯著成功,歐洲各國開始仿照,包括法國 、意大利等國開始在國有企業中進行試點,逐步推行 “黃金股”制度。
金股模式最早盛行于英國1980 年的國企私有化改革的進程中,為了讓政府能夠對國民經濟等企業所做的重要決定具有引導決定權,所以英國設立“金股”制度?!包S金股”給予了政府特殊的權利,可以影響國企的股權結構和重要經營決定。歐洲國家實行“黃金股”制度最經典的案例是英國政府修訂《電信法》的案例,規定在英國電信公司涉嫌壟斷侵害國家或者公眾利益的時候,英國政府可以持有其1 英鎊的“金股”,使用一票否決權。
“黃金股”制度的設置雖然各不相同,但也有共同特征,總結如下(1)它是根據政府的需要建立起來的。不同的目標可能導致不同國家在設立“金股”制度的時候表現存在不同,但其內容都是根據政府的需求,再與其他股東協商而定。(2)“黃金股”模式的核心是事后否決,而不是投票和運營。(3)“黃金股”制度具有一錘定音的否決權利,其持有者和行使權利者都只能是政府,且為非流通性的。(4) “黃金股”制度不設置收益權,沒有經濟價值。它的目標只是保留對企業的有效控制,防止企業侵害大眾利益,違背市場原則等,而不是希望從企業的經營中獲利。
在特殊管理股的運營實踐上我國積極進行了多次改革和調整。但我國對于引入“黃金股”制度,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思路和方向,也沒有做出明確的規章制度和詳細的操作規范,在制度建設和政策制訂方面,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階段。但是,如果沒有相應完善的規制,將會導致執行力低下,阻礙制度的推行,因此,對于我國傳媒業引入“黃金股”制度的對策,還需進行深入地探索和討論。
目前特殊管理股制度在中國國企的生態環境中是一個新的概念,我國官方與學界在該領域還未達成統一的認識,在試點企業的實踐中,也沒有積攢足夠的經驗,因此在現有的法律法規層面,存在著諸多的障礙。
實際上,在部分法律條款中,還會出現一些模糊的界線,甚至缺乏相關法律的規定,在立法修法方面,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還亟待完善,也缺乏對于“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大力支持。還需要法律能夠將“特殊管理股”制度在概念定義、范圍界限等方面給出一個清晰明確的解釋,以便各類國有企業逐步開始實行該制度,不斷探索并總結經驗教訓。
文化體制改革的熱潮,使得股份制傳媒集團競相出現,從而企業的資金多元、出資人背景復雜,隨之而來的許多決策問題浮出水面。而面對這些情況,“黃金股”制度能夠做到確保在日益復雜的傳媒企業中,不忘初心,堅持良性發展,造福人民。
我國國有傳媒企業也有引入“黃金股”制度的實踐案例。引入“黃金股”制度的實質就是政府與企業之間相對控制的結果,在特定情況下,政府通過在企業中持有的“黃金一股”,來掌握企業的控制權。如何激活企業活力又保證國家對特定產業的管理,可以選擇的途徑之一就是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撤回國有資本,而撤回的底線則是在必要時保持政府對企業的控制,即在特定重大事務上,政府不能放任不管,這就需要政府和企業之間彼此妥協,達成一種相互制衡的契約。“黃金股”制度就是這種妥協的體現。即企業同意將部分權利轉讓給政府,并與政府之間通過協商確立以“黃金股”等特殊管理權的形式進行權利的轉讓,實現企業和政府的雙贏,同時實現政府對國有傳媒企業的控制權和企業自主權的雙軌并行。
1.修訂相關法律
目前我國在國有傳媒企業當中實行“黃金股”制度,與現行《公司法》中一些相關條款會產生一定的矛盾,建議對現行《公司法》的相關條款進行修訂與完善。建議如下:(1)設立“實行‘黃金股’制度公司的特別規定”條款,以特有的規章制度或規范性文件,明確其所能行使的職權范圍邊界;(2)當公司涉及“輿論導向、意識形態、外資收購、文化安全”等重大經營事項的決議時,建議增加一項特別條款,即“必須經‘黃金股’持有者表決通過”等;(3)在具體實行“黃金股”制度的過程中,各類事宜錯綜復雜,建議初期可借鑒德國《大眾法案》的模式,初步探索“一案一法”等方式,并最終通過各種案例,豐富經驗,總結方法,制定系統的相關法律。
2.建設制度體系
(1)有關“黃金股”的設立及延期
在擬定“黃金股”的設立時,要充分考慮其有效期限為多久;規定延期的條件;規定到期結束的方式。
(2)有關 “黃金股”的行權方式
“黃金股”可以以多種行權方式在企業中實行,包括政府事先審批和政府事后否決等方式。為了降低政府對于傳媒企業日常經營的影響,建議在設立制度時,能夠盡可能地考慮到該傳媒企業的發展階段、特點等。
(3)界定權力邊界
在傳媒企業中實行“黃金股”制度,應明確規定其行使權力的邊界,比如為了保障黨和政府對重要國有傳媒企業的監管,應限制發行有表決權的股份,限制有關重大資產的權力。但在企業的日常經營方面,必須嚴格限定政府的特權。
3.完善政策制訂
(1)政策制訂主體。建議由綜合部門領頭,各職能部門共同制訂相關制度,并明確各項操作的具體實行機制、工作任務和注意事項等。
(2)政策制訂過程。對于制訂有關“黃金股”制度的政策時,建議學習和借鑒歐洲法院的經驗,制訂出適用于“黃金股”制度的幾個基本原則。
(3)政策制訂后穩步推進。在國企改革的進程中加入“黃金股”制度,是十分復雜的,建議嚴謹且有針對性,先選取部分能夠適用“黃金股”制度且有特點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作為試點,按照“先試點、后推廣,先競爭性、后公益性”的發展路徑進行推廣。
中國國有傳媒企業的雙重屬性要求政府保持對傳媒企業的領導,但與此同時,企業也需要引進新鮮血液來彌補和增強市場活力,這兩方面決定了適合我國的特殊管理股模式選擇為“黃金股”模式。但具體制度的設計和設置,應根據情況而定。
中國的“黃金股”制度是在國有企業轉制的中國實踐中誕生的,在重要傳媒國企中實行“黃金股”制度,是政府為保障國家及人民的權益而對傳媒企業進行控制的現實舉措,是為國有資產持有者在面臨傳媒國企中特定重大事項時,能夠享有特殊股權,從而掌握控制權。因此,在構建我國“黃金股”制度的具體設計的過程中,必須首先考慮到國家安全和社會利益,保證企業在處理有關“輿論導向、意識形態、外資收購、文化安全”等重大事項時,政府能夠擁有絕對控制權;其次,應明確“黃金股”制度的適用對象及合理制定其在企業中的占股比例,防范國有資產的流失,充分調動民營資本經營管理的積極性;此外,必須嚴格管控“黃金股”的行權范圍及行權方式,不能隨意擴大行權范圍,隨意改變行權方式,防止該特權對傳媒國企的日常經營管理產生過多的影響。
隨著不斷發展的利好局面,“黃金股”制度逐漸可以通過調整股權比例,使得公平與效率趨于平衡。目的都是為了在不影響市場活力的情況下,同時使政府能夠掌握國有傳媒企業的控制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從而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推動國有傳媒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