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儀(廣東理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根據國家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到1.69萬億元,相比2019年增長31.1%,其中出口額占據1.12萬億元,增長40.1%;進口總額0.57萬億元,增長16.5%。從基本的數據可以看出,我國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已經邁入萬億時代,其擁有非常廣泛的市場基礎,同時國家相關部門也在大力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深的背景下,跨境電商可以打破地域的限制,拓展貿易市場范圍,為我國企業的貿易出口提供更加優良的條件。
所謂跨境電商平臺,指的就是提供跨境電商貿易服務的平臺。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已經超過十年時間,到目前來說,已經演化出了多種不同的跨境電商貿易平臺,這需要研究者形成清楚的認識:
一是B2B和B2C平臺。從跨境電商貿易服務的終端對象來看,主要面向的群體有兩類:一類是企業。企業之間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完成貿易交易,這類平臺就是B2B平臺。還有一類是個人消費者。個人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完成跨境消費活動,這類模式就是B2C平臺。從跨境電商的發展來看,B2B一開始占據絕對主力,但是隨著個人消費者入場,B2C的占比不斷提高。二是進口平臺和出口平臺。對于跨境電商平臺的分類,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類型,而從進出口的角度來說,可以分為進口平臺與出口平臺兩個類別。比如洋碼頭、跨境通,就是以進口為主的跨境電商平臺。而中國制造網、敦煌網等,是以出口為主的跨境電商平臺。三是自營和開放平臺。跨境電商平臺從運營模式來說,可以分為自營型平臺與開放性平臺兩類。自營型平臺,就是平臺自己組織貨源進行跨境電商銷售,依托價差獲取盈利,比如蘭亭集勢、聚美優品等平臺。而開放性平臺,則是平臺作為第三方提供跨境電商貿易服務,為企業、消費者提供跨境貿易的渠道,平臺方只負責維護與管理,本身不參與跨境電商活動。
雖然我國跨境電商平臺發展時間已經超過十年,進入相對成熟的階段,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問題,這需要對其加強關注。
跨境電商平臺作為跨境電商貿易的服務提供者,在不同平臺之間遵循相同的行業規范,這樣才能確保在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下競爭,避免出現惡性競爭的問題。不過從實際來看,目前跨境電商平臺之間并未建立起統一的行業規范,主要是依靠國家層面關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方面的政策制度進行自律。國家層面的政策只是大方面的規定,對于很多細節并未明確界定,這就導致跨境電商平臺在實際操作中出現較大差異,進而引發一些行業亂象,這需要通過制定統一的行業規范來對整個跨境電商平臺進行整頓。
跨境電商平臺要想長遠發展,并且不斷壯大規模,那么需要確保一個關鍵要點,那就是商品質量,這也是最基礎的要點。不論是出口還是進口,確保商品質量達到較高水平,符合質量標準,契合消費者期望,這樣才能增強消費者與企業對跨境電商平臺的信賴,增加認可度。反之,如果商品質量不高,不符合質量標準,達不到消費者或企業的預期,那么就會降低消費者的信任度,從而導致部分消費者轉投其他的跨境電商平臺。從目前跨境電商的發展來看,商品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小平臺充斥“水貨”“A貨”的現象較為突出。甚至還存在“假跨境”的現象,也就是中國產商品,通過物流到國外“走”一圈后被當作進口商品在跨境電商平臺銷售,欺騙消費者。
跨境電商的發展,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因為跨境電商并不僅僅是只有中國電商參與其中,國外的跨境電商平臺一樣會參與進來,這就導致競爭更為嚴重和激烈。對于中國跨境電商平臺來講,應該加強團結,形成合作互助的關系,凝聚起整體性的力量,與國外電商平臺強化競爭。然而從目前實際來看,跨境電商平臺以及平臺中的企業,都表現出各自為戰的局面,只顧自身發展,缺乏合作意識,導致很多平臺和企業難以做大做強,雖然可以在境外市場取得一定份額,但是卻難以進一步提升,發展空間受限。
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還需要保持多樣性,不能局限于某種單一的模式當中。因為市場本身處在動態變化中,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模式如果不能隨之一同轉型,那么就會逐漸滯后于市場,從而難以取得理想的發展效果。當前很多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模式不夠多樣,發展創新只是局限于一些細小的地方,未能在整體模式上實現重大創新變革。
針對當前跨境電商平臺在發展中表現出的多方面不同問題,需要對其予以認識,并通過合理措施,對癥下藥、優化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使其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成果。
一個行業要想做大做強,那么必須要在某些方面達成共識,保持一致,形成協同合力,避免出現惡性競爭。對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發展而言,也就需要盡快建立起電子商務平臺發展的行業規范,對各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發展作出約束和指導。具體來說,這就需要由相關部門牽頭,如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門,聯合主流電商平臺,如天貓、京東、網易、拼多多等,共同攜手制定跨境電商平臺發展行業規范,對跨境電商中的基本事項制定明確的規定。跨境電商平臺在發展業務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循基本的行業規范。
當前我國跨境電商貿易主要是以出口為主,但同時進口也在快速增長,進出口比例達到了1:2,都具有很大的市場規模。從出口來說,主要是以服飾、配件、玩具、電子產品等低附加值的商品為主,這類產品一般價格低廉,容易在海外市場形成低價低質的情況,進而造成海外消費者對中國產品形成刻板的低質量印象。因此,在出口方面,一定要加強質量把關,要依據國家標準、國際標準以及出口國標準的三重標準為準繩,對產品質量加強檢查,不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一概禁止出口。而在進口方面,主要是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品牌服飾等為主,大多與人體存在直接關系,被直接服用或使用。因此,對于進口產品,更要加強質量把關,要以國際標準和中國標準為依據,對不達標產品予以清退,保證消費者的健康和權益。
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需要打破彼此之間各自為戰的局面,要對電商平臺資源加強整合,不同平臺之間要加強合作,從而提高整體的競爭力,也同步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第一,整合電商資源,減少重復投入。在跨境電商貿易中,不同電商平臺會涉及一些相同的事務,比如物流運輸。對此,不同平臺之間可以共建物流渠道,實現物流共享,減少物流渠道建設的重復投入,提高物流利用效率。第二,合作建立物流倉庫,提高物流效率。對于跨境電商平臺而言,尤其是對于一些小型平臺,要單獨建立跨境物流倉庫,成本投入較大。因此,可以多個平臺共建合作,共同建立物流倉庫,用于商品倉儲,提高物流效率。第三,在其他方面加強合作,建立起協同的跨境電商服務模式,增強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跨境電商平臺在新時期的發展中,需要注重跨境電商模式的多元化構建,以便能夠取得更好的發展成果。第一,本土化發展。目前跨境電商平臺發展模式主要是在國內進行,并未深入目標國本土。因此,就可以推動目標國的本土化發展,在跨境電商貿易的目標國家建立起本土化的倉庫、物流配送、客服等,這樣可以讓跨境電商扎根海外。第二,垂直化發展。目前我國跨境電商平臺被主流平臺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對于新興、小型跨境電商平臺而言,就要擺脫全品類的發展模式,構建起垂直化發展的模式,針對某一領域開展垂直化的跨境電商貿易,提高競爭力。
跨境電商是電商經濟的全新發展點,作為從業者,需要對目前跨境電商發展表現出的問題形成清楚認識,然后通過合理手段,創新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制定行業規范、加強商品質量管控,整合資源形成合作,打造多元化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