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老科協 曹德賓
目前可供人工栽培并可形成商品化栽培的食用菌品種有30多個,市場上常見的只有10個左右。其他品種不能大量上市的原因,主要是技術難度大、商品性低、消費者認知度低、消費水平制約以及需要高額投資等。要進行生產,必須綜合考量如品種的技術成熟度、自身的技術水平、投資條件、消費者的需求、市場的發展方向等因素,然后確定自己的思路和生產計劃。筆者根據多年的研發經驗和調研分析,認為主要應根據以下幾個方面選擇品種。
1.以當地市場銷售為主的分散型生產:作為地銷鮮菇產品,在市場要有“賣相”,即商品性,大多消費者選擇個頭大而均勻、色澤正常、潔凈度高的鮮菇。因此,菌株的選擇應以塊(個)頭適中、表面鮮亮、潔凈度高的菌株為主。生產中配合諸如降低棚溫、噴施三維精素等措施即可產出理想的菇品,如平菇8359,雞腿菇Cc528等春季用種或夏季的高溫型菌株V23草菇等品種作為當家種,即很受消費者歡迎。
2.以長途運銷為主的合作社類型的生產:直接進入批發市場的菇品,一般應符合個頭適中、均勻、含水率偏低的標準。配合降低濕度和溫度、提前采收、嚴格分級等措施,即可滿足該要求,如低溫平菇2006、品1,金針菇的白金,香菇的魯花一號,高溫時段的木耳黑花一號等,均可滿足批量栽培的要求。
3.以面向全國銷售為主或出口的設施化(仿工廠化)生產:主要是雙孢菇、白金、杏鮑菇、真姬菇等少數品種。該類生產,最好要求對方提供菌種后進行生產,合作愉快的話也可根據收購方的要求選定菌種,并實施嚴格的生產標準進行管理及采收分級。
4.另辟銷售渠道或做烘干加工的生產:如香菇、木耳、猴頭菇、茶薪菇、楊樹菇、柳松菇、草菇等,既可鮮銷,亦可制干。但鮮銷往往會發生獨木橋事件,加工制干可待機銷售,尤其進入元旦前一個月,干品往往成為熱購對象。該類生產宜選個頭大、菌蓋厚、開傘遲的菌株,如春秋季節的雞腿菇Cc528、長腿雞腿菇、柳松菇魯柳一號以及茶薪菇5號,冬春季節的魯花一號香菇等。
5.以銷售鹽漬品為主的生產:應適應市場或客商要求。多年來腌漬品以平菇、雞腿菇、雙孢菇、金針菇、姬菇(袖珍菇、小平菇)以及香菇、滑菇等為主,生產中應選個頭中等偏下、色澤較好的菌株。配合相應技術措施,促使現蕾數量多,采取夏季遮陽降濕、冬季保溫、通氣等措施,使菇品保持潔凈,七八分熟采收即可滿足要求。
6.以銷售罐頭為主的生產:制罐品種多以雙孢菇、雞腿菇、姬菇、金針菇、草菇等大路品種為主。宜選小個型菌株,要求色澤潔凈、個頭均勻,與鹽漬菇加工相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