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設(百色學院)
隨著傳統工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工業互聯網逐步在工業系統推進實施。工業電商借助于工業互聯網可以實現工業品的線上線下相結合銷售模式,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實施由傳統上以產品為主的模式向以消費者為主的模式轉型升級。近年來,消費互聯網逐步向產業互聯網過渡,電子商務也由大眾化存量產品營銷逐步向定制化個性化產品營銷方式轉變,即由消費電子商務向產業電子商務的轉型升級。工業電商的興起為工業品線上銷售帶來新的轉機,為適應消費者結構化消費升級,工業電商的發展必須與工業數字化轉型緊密結合協同發展,實施數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生產經營模式,滿足工業電商可持續發展的軟硬件需要,使工業企業在數字經濟中實現產業數字化,增強市場競爭力,賦能工業產業活力,保持恒久的經濟效能。本文主要論述工業電商的發展現狀、特點、瓶頸等問題,結合工業數字化轉型,分析研究工業電商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環節,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供相關部門參考借鑒。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已經持續滲透各個產業領域,加上傳統制造業不斷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電子商務與產業間協同融合發展有力地驅動了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2018 年前電子商務一直作為商品或服務的在線交易渠道,現在與各產業融合程度逐步深化,呈現出“產、供、銷數字化融合、線上線下業態融合、供應鏈資源融合”的新業態。
電子商務與傳統工業制造業的融合從信息服務和在線營銷起步,逐步探索出三種B2B 交易模式:自營、寄售和集采,交易對象由實物商品延伸到上游生產制造環節。
1.實現商業流程線上閉環
工業產業鏈涉及多個環節,定制化、專業化程度較高,商業流程不易形成線上閉環,只有部分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工業原材料(如鋼鐵、煤炭等)基本實現了互聯網化。隨著物聯網、云服務、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相繼在工業領域應用,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人流以高速度、低成本地接入互聯網,實現商業流程各環節線上閉環運行,助推B2B工業電商快速發展。
2.挖掘價值鏈潛在增量
隨著制造業物流、生產、加工等環節實施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進程加快,工業電商平臺逐步滲透拓展延伸到物流配送、剪切加工、維保回收、金融保險、軟件服務、檢驗檢測、技術研發、專利標準、美工設計等供應鏈的全鏈條服務,持續挖掘產業鏈潛在價值增量。供應鏈服務的典型模式,供應鏈金融率先在工業電商B2B 平臺中實現突破,電子商務平臺利用自有資金資源,向上游企業預付貨款、有條件采購貨物或者向下游企業提供賬期、有條件銷售貨物。例如,鋼銀電商利用電商平臺,依托真實存在的貿易,用資金流撬動實物商品交易,借助交易信息集成各類倉儲加工服務項目,匯集成數據流,通過數據分析打造低成本、高可信度風險控制系統,回饋支撐降低資金成本,構建了交易規模螺旋式增長的產業鏈閉環。
3.數據反哺產業上游
工業電商的迅猛發展,生產制造企業與消費者新需求高效融合并實現無縫對接,加速了工業產品鏈的全流程數字化、可視化,孵化并打造出大量具備個性化柔性定制能力的供應鏈品牌。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發展,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大幅提高,能夠持續向消費者提供競爭力更強、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品牌。“淘工廠”、“拼工廠”、京東“京造”、網易工廠店等模式使工業電子商務與工業數字化深度融合,企業產、供、銷全流程實現協同發展,持續滿足消費結構新需求,有效驅動了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
工業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加速提升制造業企業數字化運營效率,增強了上游制造企業的訂單響應能力,提高其業務支撐水平。如國內某服裝在線定制品牌,將電子商務定制平臺、改造后的智能工廠、大數據及人工智能量體系統全程數字化融會貫通,線上實現2 分鐘測體,7 日內完成發貨。
工業電子商務與產業融合發展須與上下游暢通的數字系統相匹配。近年來我國消費服務領域數字化水平相對較高,幾大主流電商平臺2018 年數字化滲透率超過50%,而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水平較低,仍處于起步階段,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全產業鏈應用相對滯后。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研究報告,我國行業間企業數字化水平差距較大,零售、金融、文娛等消費終端行業數字化程度普遍較高,其中部分企業已接近數字化原生企業;而制造業和政府機構等數字化水平較低,半數以上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處在局部推廣或單點試驗階段。
當前我國傳統企業數字化創新剛剛起步,創新動力和能力不足,限制了工業電子商務與產業融合的創新水平。多數企業基本處于“數據上云”、零售端應用等初始階段,與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相去甚遠。部分企業生產線數字化轉型基礎較好,但無法與銷售、服務等環節的數字化實現有效銜接,產供銷各環節數字化沒有貫通和重構,生產企業與消費者(用戶)之間信息不能形成交互反饋,嚴重制約了工業電子商務與產業融合創新的深度和精準度,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與傳統工業融合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在工業電子商務與工業融合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諸多繁雜的跨界融合新模式。我國傳統的分業管理、分業監管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需求,管理方式、管理機制和標準制度急待進一步完善、理順和細化,進一步消除跨界新平臺新模式監管中“灰色地帶”,解決新模式接受社會監管和誠信方面問題。
基于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在5G新基建應用助推下,產業互聯網將成為未來幾年創新創業的熱點,線上線下工業企業將分別從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制造、零售數字化等三方面,從橫向產供銷各環節貫通、從縱向將產業鏈資源整合,構建基于產業數字化的產業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
工業電商平臺經過數年的數據積累已經匯集了大量采購交易數據,可以為供應商提供精準的用戶需求信息,構建驅動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用戶直聯(C2M)生產制造工業電商模式,大幅度提升用戶黏性和滿意度。為提升交易附加值,工業品電商將網上交易與質量認證、人才培訓、信用評級、金融、倉儲、物流等供應鏈服務環節深度綁定,實現交易品“研發—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研發”全生命周期的閉環循環,組建高效連接制造商和用戶的工業電子商務平臺,衍生聚合服務功能的工業電子商務3.0。
工業電商與工業互聯網的融合協調共生發展,主要歸因于傳統工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產業數字化成就。工業電商的發展起步滯后于消費電商,但消費電商正向包括工業電商在內的產業電商的轉型升級,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轉變也已成為互聯網行業的風向標。這種趨勢主要歸因于消費者消費結構升級,消費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的總趨勢。工業電商只有與產業數字化協同均衡發展才能達到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增強企業的創新活力,驅動工業企業走數字化發展之路,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制造業產業發展目標。為此,建議有關部門出臺支持工業互聯網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工業數字化建設的相關政策及鼓勵傳統制造業加快實施工業互聯網的支持政策,在人才培養方向上鼓勵培養產業數字化、產業電商、產業互聯網相關方向的各類大中專學生,滿足工業電商日益升級發展的政策環境支持和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