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思陽(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
從供應鏈的視角來看,在營運資金管控過程中,信息數據、資金和物流相互作用。從營運資金管理的方向看供應鏈,有助于提高營運資本的效果,實現環節的進一步優化。通過供應鏈環節的優化,可以有效地減少流動資金的數量,大大減少流動資金在各個方面花費的時間。
“供應鏈一體化”是指供應線各區域公司應持續合作與交流,相互配合,共同實現各企業的目標,最終實現雙贏,從而提高企業營運資金的管控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供應鏈整合就是通過優化各主體之間的流程,減少甚至消除非增值活動,從而有效地減少每個流程的資金時間,進而提高企業的價值。供應鏈整合保留了內部供應鏈整合和外部供應鏈整合。其中,內部供應鏈整合是指企業加大內部程序的管理,盡可能實現各流程間的連接,盡可能減少原始材料存量,進而減少生產時間。外部供應鏈一體化是指企業與位于供應線其他節點的企業構建良好的合作關系,從而有效保證原材料的及時購買,從而確保生產規定,從而減少每個程序之間的資金壓縮時間。
從供應方的角度對營運資本管理實際效果進行研究,將財務資金與企業經營有效結合。營運資金管控必須全面考慮供應鏈。營運資金的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企業的經營實況決定,但單純從財務方面來判斷企業的經營狀況是片面的。從供應鏈的角度看,財務與企業、資本與運作的實際整合可以更真實地反映運作資本,有助于提高營運資本管理業績效果的水平。
企業運作資金管控是一個系統的、全面的管理過程,需要對企業運作的各個環節和供應鏈的各個節點進行管控。從企業內部來講,我們需要全體員工更新管控思想,將客戶作為主體,根據客戶的真實需求制定購買、生產和銷售規劃,實現帶動生產,從而減少原始材料的擠出和資金滯留。同時滿足客戶需求,加快資金轉換。從供應鏈的方向來看,堅持客戶為主體是營運資本管理的關鍵,對整個供應鏈和企業的發展都很有利。
目前,大多數企業采用傳統的營運方式對營運資金主要標準進行運算和研究,并通過這些指標分析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水平,以確定最佳采購量、現金最適持有量和最佳歸還期,但這種方法存在以下問題:第一,使用傳統的資金管理方法會導致營運資金管理效果水平不高。通常情況來說,動態資金占比越高,企業的運作資金越好,顯示企業的流動資產足以歸還流動債務,因此企業的負債問題較少。然而,由于存在大量的實際賬款和庫存累積,使動態率的計算能力更高,事實上,由于存在大量庫存積壓,我國企業的生產和銷售狀況不容樂觀,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相對較差,經營費用也在上升。大量應收賬款使企業無法有效利用資金,融資費用成本也隨之增加,嚴重時甚至可能會直接導致公司資金鏈的斷裂。第二,企業太過于專注于單一的流動負債和流動資產,而完全忽略了營運資本與其整體的相互關系以及各個要素之間的數額關系,導致了營運資本管理績效的損失。第三,傳統的內部管理方式主要是以對企業內管理要點進行區分為基礎的,企業只需要考慮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忽略企業與消費者、供貨商之間的關系,無法滿足高度競爭的市場需求。傳統的運作資本管理忽略了市場因素對公司的影響,而每個企業的進步都和環境緊密相連,企業、消費者和供應商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鏈條,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會影響鏈條中每個對象,因此,只有保證整個供應鏈的運作資金能夠持續運作,才能保證各方的高效發展。
目前,我國許多企業已經開始使用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對企業資源進行管理。該系統將企業管理理念與信息技術充分結合,實現了資源的綜合管理。通過正確利用企業資源規劃結構可以有效解決生產規劃、采購規劃等問題,同時也避免了煩瑣的重復工作,解決了信息數據落后的問題。但僅僅依靠計劃系統不能為企業提供準確的信息。目前,由于營運資金管控過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數據系統,交流不順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財務部門與生產部門之間溝通不足,相互獨立。財務部門注重系統的信息核查,但沒有建立健全的風險預警機制,對存在的偏差不會進行準確的預測和分析,在這些因素的分析中很少發現或者找出具體環節中還出現什么樣的問題。生產單位僅在規定的時間內才能對生產商銷售的產品確認經營資金管理業績與其他企業無關,進而造成庫存積壓等問題的出現。第二,一些企業的財務經理希望通過對生產工藝流程的分析來找出其中的關鍵環節,以降低成本,但對于生產工藝流程了解較少。第三,如果企業的財務經理參與到生產經營過程中,生產經營部門的人員就有可能產生一種排斥和逆反心理,使財務經理很難掌握準確的數據和目標。
獲得準確有效的信息,可以幫助企業對市場情況做出更科學的測算和評估,從而更好地安排購買、生產和銷售。由于信息數據管理系統不全面,供應環節中公司之間難以進行有效的交流,從而產生“牛鞭效應”。由于原始材料供貨商不能直接與末端客戶交流,雖然零售商可以直接與終端客戶交流,但為了保證自身利益,他們一般會增加儲存量,反過來,供應鏈上層企業的訂單數量遠遠大于實際需求。供應商收到的單子量逐漸增大,這些訂單遠遠大于市場實際需求,因為分銷商將更大的訂單轉給了制造商。這種現象的出現導致供應鏈上游企業的商品過多,造成材料浪費和庫存成本預算增加。
為了有效地提高企業運作資金管理的實際效果,各級企業管理人員應從供應雙方的角度樹立營運資金管控理念,通過不斷的培訓和學習,掌握并有效地應用這一全新理念,在企業中樹立良好的目標,要求全體員工認真學習并且接受這一理念,進而增強實行能力。營運資金管理涉及部門眾多,它交錯于購買、生產和銷售的所有程序。因此,必須樹立企業整體結構的管理思想,從整體角度進行系統的運作資金管控。另外,要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營運資金問題,就必須樹立資金數據與經營、資金與業務相結合的營運資金管理思想,利用數字記錄反映營運資金周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地進行業務過程升級。
如上所述,企業不同部門之間以及供應線上不同節點之間良好的數據交流對營運資金管理的績效水平非常重要。因此,企業應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管理信息系統,設立一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臺,使企業能夠更及時、更有效地實現部門之間和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可以利用電子訂貨系統和電子數據轉換技術設置信息共享平臺,為企業提供一個更好的信息傳遞和共享條件,從而更加準確和全面地把握市場需要,減少營運資金滯留時間,提高營運資金管理能力。
在購買環節中對經營資金的管控主要是保持供應線內所采購物品庫存和供應商之間的資金交換。在采購各個環節中對營運和資金的管理能夠有效地增強企業的資金流動能力,形成良好的收益和金額。營運資金管理在采購服務行業中是一種由供貨商負責管理儲備結構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了商業信貸,令企業之間能以低廉的金額來管控對方的資金。在生產環節中對經營資金的管理主要采取了以訂單作為出發點的制度升級。各生產技術嚴格按照下一生產工藝的具體需求確定,有利于營運資金周轉效率的提高。銷售過程的運作資金管理更注重收集客戶需求數據,獲取更精準的市場供需數據。為了減少每個環節的庫存積累和運作資金的時間,應制定科學合理的購買、生產和銷售計劃。
營運資本的高效運營是企業能夠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在這個以數據為中心的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已經成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但傳統的營運資金管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這種競爭要求。從供應鏈角度進行運作資本管控,有助于通過供應鏈整合提高營運資本運營效果,有效地將財務資本與業務運營結合起來,可以有效地提高營運資本管理績效水平,促進供應鏈節點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