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迪化(西安培華學院)
近年來,將文化元素與旅游業相結合而形成的文化旅游產業越來越被廣大旅游者喜愛,該產業已經是當前最具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之一。陜西省作為一個歷史名城,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積聚了豐厚的文化資源,這無疑為陜西省的特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當前,陜西省政府加大了對于本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因而,我們更應把握好機遇,實現陜西省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進一步促進陜西經濟的發展。
隨著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旅游者的物質生活不斷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此時,將傳統文化與旅游產業相結合而新興的旅游文化產業逐漸走進旅游者的生活。截至目前,我國的文化旅游產業還不完善,今后將會繼續在擴大旅游供給、完善文旅環境、加強產業融合創新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從而促進文化旅游產業更好更快更強的發展,進一步刺激消費增長,最終拉動陜西省經濟增長。
陜西有著十三朝古都的美名,同時還是近代紅色革命圣地、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更是現代西北發展的經濟樞紐,這都構成了陜西省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陜西省又包含了太白山、華山、溶洞等自然景觀,這都表明陜西省是一個文化旅游資源極為豐富的大省。但是,當前我們對于這些特色文化在傳承和開發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一些宗教文化已經在逐漸消逝,在很多旅游景點中,人們往往更加注意的只是表象,而忽視了文化元素的存在,甚至可能破壞了原有的旅游資源,這些都阻礙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陜西旅游資源品位高、存量大、種類多、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據調查,全省共有旅游資源單體9723 個,其中人文類旅游資源單體數量巨大,為9138 個,占到資源單體總數的 94%,這些文化資源主要蘊含了輝煌的歷史文化、文明精神標識,自此基礎上促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
在當前的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發展陜西文化旅游產業也應與時俱進,抓住時代發展的契機,改變傳統的產業模式,使文旅產業更上一層。例如《長恨歌》就是利用科技與文化的結合,打造自身的品牌效應;在宣傳方式上,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加大宣傳力度,加入“云旅游”等方式,將陜西文化旅游展現到世界各地,吸引消費者目光。
大唐芙蓉園和《長恨歌》在陜西文化旅游產業中越來越受歡迎,說明游客對于當代的旅游需求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走馬觀花式的旅游體驗已經難以滿足每位游客的需求,游客更希望在做了大量的資料信息收集后,通過文化旅游去感受不同的文化、回望歷史、感悟歷史,從中探尋具有神秘色彩的事物、增長人生的閱歷、調養自我性情、提升知識的境界,有機會自覺、自主地了解當地民眾的社會生活習慣。
據調查,全省共有旅游資源單體共9723 個,其中人文類旅游資源單體為9138 個,數量巨大,占到了資源單體總數的94%。陜西省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旅游資源空間組合優良,空間集聚明顯,且分布廣泛;旅游資源類型互補性強,資源整體空間組合和功能組合優良。近年來,陜西省政府更是加大了在文化旅游產業建設方面的投資,對發展陜西全域旅游進行了詳細的規劃和安排,致力于深化文化旅游產業的改革,打造核心產品等,這為陜西省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明確了進一步前進的方向。
迄今為止,陜西省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發展過程中仍暴露出一些需要在后續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也是當前阻礙陜西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劣勢與威脅。我們只有直面并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陜西文化旅游產業的進步,拉動整體經濟增長,并弘揚傳統文化。這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第一,文化資源利用效能較低,產業融合有待加強創新。陜西具有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但是目前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和龍頭產品的帶動作用,部分景區(點)的經營舉步維艱。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也存在品種單一、收入占比低等問題。目前,陜西旅游與文化產業雖然從整體上看已經進行了一定的融合,但產業融合的深度、廣度、創新度不足,當前大多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仍停留在表面,只有文化之名,缺少文化之實,當前的文旅資源基本僅供游客觀賞,并不能深入體驗,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融合未能較好地帶動旅游業態創新。
第二,文化旅游市場開發不足,專項旅游有待深耕。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觀念的改變以及旅游產業的發展,旅游需求由普遍性轉向特色性,旅游市場逐步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旅游產品需求由單一化轉向多樣化,粗放式旅游需要向精細型轉變。
第三,陜西省文化旅游產業營銷力度不大,手段單一。陜西省作為旅游資源豐富的旅游大省之一,知名度較高僅有秦嶺、兵馬俑和大唐芙蓉園,這表明陜西省的文化旅游產業亟須改進宣傳方式,加強宣傳力度。
第一,優化產品供給,開展多元化文旅資源。發揮人文旅游優勢,打造紅色旅游、絲綢之路體驗旅游精品;發揮山水旅游優勢,打造秦嶺生態旅游精品;利用科技優勢,打造低空旅游等新業態產品;創建廊道型非景區旅游,推進度假旅游發展突破;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重點推進“中華遺產標識地”“四大旅游高地”和品質景區等建設工程。
第二,提升旅游品質,打造文旅專項。陜西省是我國文化發源地之一,旅游資源豐厚,具有獨有的魅力。文化旅游產業在發展歷程中,應借助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深挖文化內涵,實現旅游與文化相融合,彰顯旅游業態獨具一格的呈現形式,打造一流的文化旅游精品,吸引世界各地人們慕名而來。文化旅游精品是陜西省地區獨有的藝術性,在開發文化產業中,應以保護的原則進行挖掘,保護文化原有的面貌。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歷程中,應重視環境保護與治理,打造良好的文化旅游業態。
陜西眾多文化資源具有獨特性和地域性,在后續的產業融合發展中可以深度挖掘特色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形成陜西的特色文化旅游專項,打造全新的文化陜西。如以絲綢之路起點旅游走廊、秦嶺人文生態旅游圈、黃河旅游帶和紅色旅游系列景區“四大旅游高地”建設為支撐,建成“一帶一路”旅游核心區的特色展示區。
第三,實施系統營銷,塑造品牌形象。以整體營銷推進形象塑造,健全多元化營銷模式,建立專業化營銷渠道,豐富旅游形象內涵,構建政府、行業、企業、媒體、公眾共同參與的營銷機制,深化旅游合作,提高旅游營銷績效,塑造旅游新形象。制定科學的旅游營銷規劃,豐富旅游營銷內容,加強旅游系統營銷。實施旅游品牌戰略,推出“文化陜西”旅游形象,完善品牌推廣體系,優化旅游宣傳渠道,創新旅游營銷方式。重點推進旅游品牌、旅游整體營銷等項目建設。在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財政支持,還要加大市場對文化旅游產業資金的調節力度。在陜西文化旅游產業的宣傳過程中,要根據陜西省的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形成自己的特色,不盲目效仿。
總而言之,陜西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旅游產業已成為當前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之一,如何使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更好融合發展,是我們當前文旅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對文化資源進行深挖,打造特色文旅項目;靈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陜西文旅產業的宣傳;對文旅產業的環境進行優化升級,提升游客的體驗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