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鑫
山西位于華北平原、黃河中游地區,特殊的區域環境造就了人們能歌善舞的性格。山西民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出號子、山歌、秧歌、小調、套曲等諸多體裁的民歌,旋律優美,情感細膩,風格熱烈,廣泛傳播,形成了“民歌之鄉”的美譽。左權縣及其周邊地區流傳著一種“開花調”的民間音樂,因歌詞多用“開花”而聞名,一類在田野間歌唱,另一類是婦女居家做活時演唱。2006年5月,左權開花調被納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傳統民歌《桃花紅,杏花白》便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首左權開花調作品。該民歌作品一共包括八個小節、四段歌詞,分為上下句結構,上句起興,下句點題,素材簡練,語言質樸,優美流暢,廣受人們歡迎和青睞。
歌曲是基于傳情達意的需要而進行創作和演唱的,能夠為聽眾帶來個性化的情感體驗,甚至是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才能獲得其認可,繼而實現歌曲的藝術與表演價值。
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之所以廣受歡迎,原因之一便是其蘊含著深厚的情感內涵。該歌曲作品擴展了傳統民歌的篇幅,創新性地處理了其曲調結構、旋律形式、節奏韻律、音域標準,進一步強化了其傳情達意效果。《桃花紅杏花白》通過“小阿妹”和“憨哥哥”尋覓追求、糾結相思的愛情,表面上展現的是男歡女愛的常見愛情題材,實則描繪出了左權地區“山鄉春如海”的優美景象。歌曲暗示了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活動對于我國農村所帶來的巨大變化,催生出人們美好的情感與生活,贊美民眾新生活、山鄉新氣息、時代新面貌,反映了中國欣欣向榮、繁榮昌盛的一派巨變景象。對比看出,歌曲《桃花紅杏花白》一方面繼承了開花調《桃花紅,杏花白》“滿破春色、陽光燦爛”的意蘊,另一方面也延續了開花調《會哥哥》濃烈的愛與追求的情思,在此基礎上賦予其更具時代性、寫實性的內涵。這促使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兼具“傳統民歌風格”和“時代情感韻味”,迎合了當今時代環境下廣大群眾的審美理念和情感特征,獲得人們的理解、接受與認可。
合唱藝術起源于西方,最初雛形為歐洲中世紀時期基督教的宗教圣詠。在20世紀初隨著學堂樂歌的興起,中國的合唱藝術也拉開了序幕。在短短百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合唱藝術迅猛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群眾合唱活動大規模增加,合唱藝術的普及也在各級縣鄉開花結果。中國合唱藝術的發展,雖然較西方國家晚了幾百年。但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下,合唱充分的彰顯了社會功能以及審美維度,在群眾文化活動和專業音樂教學中都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迄今為止,合唱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大致經歷了4個時期,從傳入初期還未成型,到抗日戰爭時期大迅猛發展,中途遭遇“文革”的低谷期,到改革開放后雨后春筍般的發展。合唱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發揮了重要的社會作用。在中國,合唱藝術始終以謳歌生活,唱響主旋律,宣揚愛國情緒和表達人民愿望。合唱作為弘揚社會主義的重要載體,在當下社會中彰顯出其獨特的社會作用。
民歌合唱是極具民族特性的合唱曲目,是從20世紀開始中國作曲家學習西方作曲技法后依據單聲部民歌創作的合唱。在本首《桃花紅杏花白》陳國權老師在原有都旋律基礎上又新添加了一些符合左權開花調特征的樂句。既保證了歌曲本身的地域特色,又通過縱向的和聲搭配給人一種更加震撼的聽覺效果。讓作品的層次更加飽滿,色彩更加豐富。合唱藝術雖然非源于本土,但通過合唱的形式來宣傳中國地方傳統民歌是一種新型趨勢。在當今時代,地方民歌的發展需要不斷的發掘和創新,既不能失去舊曲的韻味,也要與時代緊密契合。
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抒情明朗,細膩流暢,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活潑開愛的“小阿妹”對于情人的思念乃至于追求之情。歌曲A樂段采用的是4拍子,呈現出優美、抒情的主題旋律效果,從首調思維的角度來說,D(re)音是歌曲的首音,最終落在G(so)音上面,而從樂句音級排列的角度來說,作品采用的音樂調式是D徵調式,呈現出表現的以七聲音階為主的特征,作品中也偶爾呈現出了大跳式的音型效果,增強歌唱情緒的跌宕起伏之感。歌者在演唱這一部分的時候一定要采用平穩的節奏,猶如娓娓道來般地闡述“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爬山越嶺我尋你來呀,啊格呀呀呔,榆樹樹你就開花,圪節節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格呀呀呔……”的內容,從而展現鄉村“小阿妹”溫婉的性格、激烈的情感以及可愛的形象,進一步展現左權青年男女之間淳樸、炙熱的愛情。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的B樂段采用了開花調最具特色的三拍子,稍微增加一些歌唱節奏,通過緊湊的音色、激動的情緒來展現歌者在溫婉地吐露自己的情感之后,所進一步呈現出的激烈的情感思想,展現了“小阿妹”輕巧、活潑的性格,也充分刻畫了其對于情哥哥強烈的思念乃至于追求之情。這一部分樂段是從G開始的,最終也是以G結尾,作品旋律中呈現出大量的大音程和純音程,強化歌唱的起伏感,通過躍動性、激動性的節奏意蘊來強化歌者的情思。
速度與力度的處理既決定著歌唱音高與音色情況,同時也影響到歌唱活動所營造出的意蘊氛圍,決定著聽眾對于歌曲情感的體驗效果。
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A樂段采用比較舒緩的速度進行演唱,但a和b兩部分需要呈現出動靜對比效果,第一部分需要通過舒緩的歌唱營造出靜態感覺,猶如“小阿妹”站在山坡上,看到漫山遍野的紅色桃花、白色杏花的美麗畫面,呈現出春色浪漫的美好景象;而第二部分則需要通過舒緩的歌唱活動呈現出動態感覺,似乎是“小阿妹”穿過桃花林、走過杏花海,突然看到情哥哥也來看花,內心產生無比高興、激動、歡快的心情。這一部分需要注意歌唱中“斷”與“連”的對比,諸如“越”字不需要唱滿時值,與“嶺”字斷開,“尋”與“你”斷開,“你的心眼比俺多”和“啊格呀呀呔”需要呈現出舒緩、連貫的速度效果,以增強歌唱親切、生動的意蘊。每一小段結尾的虛詞“啊格呀呀呔”一定要呈現出柔韌性的力度,既營造出親切性的韻味,同時也要表現出小阿妹害羞的狀態。另外,歌者還應在保持平穩、舒緩歌唱速度的同時,要注意每一句歌詞的力度處理問題,諸如第一句“桃花來你就紅來杏花來你就白”,“桃花來你就”速度略快,猶如滑過一般,進入到“紅來”的時候,略微延長歌唱時值,并稍稍增加歌唱力度,形成一個短暫的起伏效果,隨后“杏花來你就白”呈現出力度漸弱、速度漸慢、時值漸長的效果,與前面輕快的滑過形成鮮明對比,呈現出一種漫長的意蘊效果。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第二部分的拍子更富彈性,演唱過程中需要前后樂段形成速度、動靜、情緒的對比效果,營造出更加熱烈、歡快的情緒,諸如在演唱“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格呀呀呔”的時候,前一句“不想旁人”的速度略快,呈現出輕快滑過的效果,而“光想你呀”則略微降低演唱的速度,由此在“你”上提高演唱力度,發揮著強調的效果,展現小阿妹對于情哥哥的思念之情,而隨后的“啊格呀呀呔”則需要綿延、悠長,中間略微加入一些顫音,以強化其音色情感意蘊,促使聽眾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一句歌詞所展現的情感內涵情況,從而強化對“小阿妹”性格特征和情感思想的認識。而歌曲《桃花紅杏花白》第三部分雖然歌唱速度略微加快,但歌唱力度明顯增強,呈現出激烈、澎湃、大氣的意蘊效果,既是實現了對農村小阿妹情感思想的升華,同時也在激情澎湃的歌唱情境中,暗示了對于幸福生活、美好時代的贊美與歌頌之情。
民歌是人們在日常勞作之余或者是親日慶典過程中所自發創作和演唱的一類歌曲作品,人們會不自覺地將方言代入歌曲中,大大增強了歌唱的流暢性與親切性效果。而經過專業化、藝術化處理之后的民歌作品則延續了其方言特征,以保持其本土化、民俗性的鄉土韻味。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中也加入了大量的方言,成為歌唱過程中需要重點處理的一項內容。首先,歌者一定要深入分析《桃花紅杏花白》中每一句歌詞的方言特點,諸如“桃花紅你就紅來杏花白你就白”中的“就”在普通話中讀作“jiu”,而在左權方言中則被讀作“zou”,“白”在普通話中念做“bai”,但是在左權方言中則是念做“bei”,“啊格呀呀呔”中的“呔”在普通話中讀“tai”,部分歌者也會認為其應該讀作“dai”,然而左權開花調中卻將其讀作“dei”,類似于“呆”,是對他人的一種親密稱呼,0表現出一種喜歡、害羞的情感意蘊。基于此,歌者在歌唱之前,一定要準確把握每一個字的發音特征,了解各個字在左權方言中的意思和韻味,繼而在實際歌唱過程中,合理地處理其咬字與發音方式,注重歌唱氣息與喉頭的穩定性,不能因為歌唱中方言與旋律的變化,而導致氣息與喉頭出現起伏變化問題,由此才能呈現出美的意蘊效果。這既有效地展現了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的本土韻味,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農村小阿妹細膩的情感、活潑的性格、激烈的情緒;同時保持!6了其歌唱音色與音高的準確性。在此過程中,歌者還一定要注重對“啊格呀呀呔”、“圪節節你就多”之類的虛詞與疊詞的處理,要控制好歌唱的節奏,并通過力度來營造出一定的柔韌韻味,從而通過這些虛詞與疊詞來更好地營造歌唱意蘊,強化歌唱的傳情達意效果。
民歌創作與演唱的核心目的就是為了表達情感。將民歌作品歌詞內容和曲式體系中應有的情感思想,準確、順暢地表達出來,獲得聽眾的理解、接受與認可,也是歌者需要重點處理的一項內容。山西民歌《桃花紅杏花白》主要是通過“小阿妹”的口吻進行演唱的,第一部分一定要唱出歌曲中的小彎、小調,適當地加入一些小的裝飾音,促使觀眾在腦海中營造出“滿破粉紅桃花、雪白杏花”的美好情景,并深刻體體會到小阿妹害羞、羞澀、激動的心情。第二部分一定要進一步演唱出歌者歡快、喜悅的心情,展現其在滿坡春色的美好環境中,見到情哥哥之后,采用各種方式來表現其愉快的情感,情感細膩,但不能過于隨意;激烈活潑,但又必須帶有羞澀韻味;歌唱靈巧,但不能使用蠻力,從而展現小阿妹在此情此景的激動、愉悅、贊美、歌頌的心情。第三部分則需要通過弱聲的處理來營造出更加感人的韻味,而在最后一句歌詞中要呈現出飽滿、激情的韻味,表達小阿妹激烈的情感思想,形成情感爆發的歌唱效果。
總體來說,山西民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出號子、山歌、秧歌、小調、套曲等諸多體裁的民歌,旋律優美,情感細膩,風格熱烈,廣受人們歡迎和青睞。民歌合唱《桃花紅杏花白》其表面上表達了“小阿妹”和“憨哥哥”尋覓追求、糾結相思的愛情,實則是通過景美、人美、情美韻味來贊美新生活、歌頌新時代。基于此,我們在演唱《桃花紅杏花白》這首作品的過程中,一定要系統剖析歌曲的歌詞內容和曲式結構,準確掌握其情感主題,繼而從節奏、速度、方言、情感等方面系統處理其演唱方式,準確表現其情感思想,展現其應有的傳情達意效果。通過合唱的藝術形式來演繹民歌,弘揚與傳承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