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哲(西安財經大學)
近年來管理會計已經成為我國會計發展的一個研究熱點,全面預算作為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實現企業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戰略性目標為主要導向,在對未來的經營環境進行預測的前提下,確定在預算期內要實現的經營管理目標,合理配置預算期內的各種資源,對企業的經營、投資、財務等所有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控和管理。當今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管理理念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市場對企業經營管理的質量和效率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從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到“互聯網+”時代高效科學的現代化經營管理模式的轉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21 世紀是一個數據井噴的時代,而傳統的預算管理已經無法對這樣規模的海量數據進行合理的分析。企業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大數據技術開展企業經營管理,實現數據共享分析,可以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提供數據依據,提高預算編制效率,實現預算管理的動態調整,及時規避風險,有利于企業更好地實現戰略發展目標。
全面預算是企業圍繞預算展開的全面管理活動,是企業實現內部整合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全面預算管理講究聯合管理,以提高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為出發點,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效率。全面預算的“全面”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全方位、全程、全員參與。“全方位”實現了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和整合;“全程”讓企業能夠實現對各項經濟活動的全程監控;“全員參與”使得企業全體人員重視并積極參與預算編制和實踐過程,減少信息不對稱因素,有利于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目標的實現。
1.預算的編制
預算編制是預算管理體系的起點和基礎,采用主動參與式編制方法,經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反復反饋,形成最終預算。
2.預算的執行與控制
預算開始執行后,必須進行嚴格有效的控制,各項經營活動要符合預算的要求。預算的執行與控制是整個預算管理工作的核心。實踐中,要求對比實際業績與預算目標之間存在的差異,分析差異出現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
3.預算的考評與激勵
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考評,監督各級單位積極完成預算任務,提供預算執行情況的信息從而修正預算與實際的偏差,有助于管理者了解企業實際生產經營狀況。業績評價提供了考評標準,企業可以依據考評情況對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激勵和獎懲。
1.確保經營目標的實現
企業全面預算涵蓋了企業的各個部門。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可以先對下一年度的經營情況進行預測,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再對具體的經營情況進行調整。通過事前管理,提前排除可能遇到的困難,為將來的經營活動做好事前準備。全面預算是對計劃目標的實施和實現,通過編制預算,把整個公司總體的目標和任務下達到每個部門。明確各個單位的目標和具體任務,能夠確保經營目標的推進和實現。
2.提升戰略管理能力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競爭的激烈程度已今非昔比,戰略發展和戰略管理的地位日益提升。全面預算管理建立以企業發展為主導、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的指導方針,推動企業戰略發展。通過對戰略目標進行細化量化,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企業實現戰略目標,提升企業戰略管理能力,形成全局規劃的格局。
3.控制經營風險
管理層使用大量相關數據作為預測基礎,對各項預算指標實現跟蹤管理,可以實現對未來經濟形勢的有效預估。另外根據全面預算管理的具體要求,各個部門需要對經營發展的過程進行即時監督和管控。通過一系列的監控工作,可以將系統風險降到最低。企業管理者實時監控預算執行情況,可以及時發現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效降低和防范企業外部和內部的潛在風險。
4.促進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
現實中企業各個部門存在著各種利益沖突。但是為了實現企業總體的戰略目標,往往又需要各部門之間進行相互協作和配合。全面預算管理“全員參與”的特點使得各部門之間必須進行積極溝通與協調,各部門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各部門間的緊密配合。
“互聯網+”時代的數據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數據,類型繁多、海量、快速變動的數據匯聚成無邊無際的數據海洋。在傳統預算系統中,預算數據的獲取時效、獲取方式、數據類型等存在很多缺陷。很多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前并沒有進行足夠的市場調研分析,也沒有充分利用收集到的數據,導致預算的編制不能做到全面的客觀性。大數據環境下的基礎數據具有多樣、數量龐雜、實時性較強等特點,這對企業分析基礎數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能利用好數據的這些特點,預算管理仍會停留在信息化之前的水平。
全面預算管理要求全員參與,需要涵蓋企業所有的部門。一些企業各部門都擁有獨立的操作管理系統,這也導致數據資源不能實現共享使用。不僅如此,各部門也會按照各自的標準分析和統計數據。缺少信息共享平臺,就不能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工作效率;各部門分析和統計數據的標準不一致,導致預算系統不能對預算數據進行有效的統計和提取,從而影響了預算編制的效率和有效性。
全面預算管理的執行情況直接關系到預算目標的實現。很多企業在進行全面預算管理時存在執行力不夠的問題。在實際管理中,一些企業沒有制定好預算執行的績效考核制度,這也導致各部門缺乏積極性。同時,預算管理部門的管控不到位,不能實現全程實時監管,無法及時反饋預算執行情況。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企業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信息化程度直接影響全面預算實現的質量。很多企業的預算管理人員對大數據算法等技術掌握不足,部分人員不了解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涵和要求,不能對企業內外環境變化作出反映,無法勝任全面預算管理的工作要求。
全面預算管理需要大量的有效數據作為支撐,而這些數據也是預算編制的基礎。缺乏必要的數據支撐,預算編制則可能失準。企業可以利用云會計技術,收集海量數據構建全面預算管理數據中心,從而解決預算數據失真、類型不足、數量不夠等問題。通過互聯網等平臺收集行業相關信息,利用信息處理技術對有用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實現數據的共享和多層次分析。充分整合現有的數據和歷史數據,提高企業的預算管理能力。建立全面的智能化管理系統,對企業戰略、業務計劃與預算進行高度整合,企業內部施行全員、全程、全方位的預算管理。
傳統的預算管理由于信息系統不能共享使用,存在工作效率低、數據分析不準確等特點。企業需要引進信息技術人才,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涵蓋全部門的信息共享平臺。將所有業務系統進行合并優化,實現全業務數據的有效共享,充分解決數據口徑不一、數據信息不全面、數據提取速度慢等問題,為全面預算管理提供保障。信息共享平臺還實現了企業全部經營活動的閉環管理,有助于全面預算管理的監管。
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全面預算管理的執行力。第一,預算的編制要具有實際的可行性,不能“紙上談兵”;第二,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樹立科學的預算管理理念,建立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細化預算編制和落實工作,對預算的執行進行全面監控,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與交流;第三,建立全面預算管理的專項考核體系,預算完成程度與獎金掛鉤,賞罰分明,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第四,強化預算執行反饋,鼓勵員工對預算實際執行效果向上反映,對比預算目標與實際生產經營活動的差異,實現預算管理的動態調整。
企業要認識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積極引進或者培養自己的數據分析人才及全面預算管理人才。企業可以制定專門的人才引進計劃和優惠政策,吸引專業人才的加入。對于現有的預算管理人員,要加強專業能力的培訓和學習,提高人員業務能力,適應現代化全面預算管理的要求。
做好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提高經濟效益。“互聯網+”時代,企業想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需要不斷地提升信息化水平,利用好大數據技術,才能保證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