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融媒體時代最顯著的特征便是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信息呈現的多種多樣、信息傳播的互聯互通。對電視民生新聞記者來說,融媒體時代無疑為民生新聞信息的整合提供了便捷渠道及多元化工具,但融媒體時代也對其新聞敏銳性、洞察力、創新意識、采訪技巧、技術應用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民生新聞層出不窮的融媒體時代,如何“守正”、如何獲得第一手資料、如何創作出更符合當代受眾需求的民生新聞是電視民生新聞記者亟須思考與解決的問題。本文將結合筆者實際工作經驗闡釋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應具備的新技能。
融媒體環境中,社會信息容量呈爆炸式增長,其中蘊含著電視民生新聞內容生產所需的關鍵資源。與此同時,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具有跨區域的特征,在各類新媒體平臺上均可獲取各地的重大事件、民生政策等資訊。對于電視民生新聞記者來說,傳統面對面式采訪已經不能滿足民生新聞廣度、深度要求,呈現出明顯的滯后性與局限性。為此,電視民生新聞記者要掌握并熟練運用基于大數據及交互式媒介的“云采訪”技能。
首先,針對某一新聞事件利用大數據準確研判輿論形勢,從中提煉出大眾普遍觀念、想法及訴求。以此為依據確定民生新聞信息的采集方向。
其次,積極借助交互性媒介如微信、微博等向當事人、爆料人、現場人員了解新聞事件發展的具體情況,明確新聞事件發生的地點、起因及經過。同時迅速趕赴現場獲取該新聞事件的完整信息。
最后,整合新媒體平臺上已經傳播的視頻、圖片等資料,結合所獲取的信息全面呈現新聞事件的發展過程、結果等。
“云采訪”技能可以有效彌補傳統面對面式采訪的不足,保證采訪方案的精準性,并可縮短采訪周期,提升民生新聞信息的收集效率。
電視民生新聞記者要在穩固自身優勢的基礎上積極借助新媒體,掌握基于時效性及全天候發布的新聞洞察技能。
其一,電視民生新聞記者要不斷提升自身政治素養,能夠從海量信息內篩選出有價值的觀點。
其二,要對公眾熱議的話題進行分析,從中找準新聞信息采集切入點。
例如,著名脫口秀演員李誕在微博平臺上發布的女性內衣營銷廣告引發網友熱議,主要原因在于“躺贏職場”等詞匯有侮辱及貶低女性的意味。從網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網友都對性別平等這一觀點表示贊同。記者可以此為切入點,整合網絡上傳播的有悖性別平等觀點的廣告文案、海報等,請相關領域專家講解如何用法律手段保障女性合法權益,并在微信、抖音等各類新媒體平臺上發布。此種新聞不僅能夠滿足當代女性受眾最為迫切的信息需求,還能傳遞主流價值觀,以彰顯新聞的溫度與態度。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文字編輯、采訪、攝像、發布等崗位的分工界限越來越模糊,電視民生新聞記者除了要在理念與觀念上實現與時俱進外,還需要具備基于全媒體及正確立場的采編發綜合技能。
其一要加強學習,深入研究,從受眾喜愛的新聞中總結出電視民生新聞內容生產可借鑒的經驗。同時,全面掌握各類媒體信息傳播及呈現特點,針對不同媒體合理規劃民生新聞的主要內容。
例如,針對微信平臺,可創作圖文結合的民生新聞,主要用于宣傳政策方針、簡要介紹新聞事件;針對抖音平臺,可創作短視頻新聞,用于講述新聞事件發展過程,展示新聞事件解決結果等;針對微博平臺,可以發起投票、超話等,用以整合網友對民生新聞的意見及建議,了解網友訴求,以保證電視新聞信息采編的精準性。
其二要積極運用全媒體技術,提升電視民生新聞傳播的時效性。
例如,抖音平臺內置的“剪映APP”可用于視頻剪輯及聲音處理,功能豐富、操作簡單,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在獲取信息后可利用該軟件簡單處理信息并發布在各類新媒體平臺上,從平臺用戶的評論中整合其對該新聞信息的意見與建議、訴求等,以此為依據確定下一步采訪或編輯方向,可以顯著增強記者與受眾的交互性。
民生新聞的本質在于說出百姓心聲、反映百姓訴求、使百姓了解其所處的時代環境。貼近百姓、具有親和力的民生新聞才能獲得百姓的認可與青睞。為此,電視民生新聞記者要樹立服務意識,掌握基于服務及受眾意識的針對性服務技能,為百姓提供其真正需要的民生新聞。
例如,長治廣播電視臺民生新聞《上黨夜線》致力于為百姓解決生活與生產中遇到的問題,秉承公正、求真、務實的理念跟蹤式報道百姓問題的解決路徑、解決結果、百姓的滿意度等,受到廣大市民的普遍喜愛。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的綜合能力面臨著全面升級,要想從容應對融媒體的挑戰、穩固自身優勢,電視民生新聞記者需要不斷學習、深入研究、勇于創新、敢于探索,積極借助全媒體優勢全面整合新聞資源、拓寬電視民生新聞傳播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