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淼
全媒體時代,媒介主體多元、信息傳播渠道多樣,但信息同質化問題嚴重。自媒體參與門檻低,信息質量參差不齊,也引發人們對媒體行業發展的新思考。新的媒體環境更關注媒體內容建設,倡導“內容為王”,廣播電視行業只有貫徹內容優質化的發展思路,多管齊下提升質量,才能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很長一段時間里,電視享有中心化的優勢,人們樂于從電視節目中獲取信息,對電視有較大的依賴感,電視也被認為是社交的中心,而互聯網的發展實現了社交中心的轉移,從電視到電腦再到手機。社交中心的偏離意味著電視媒介的去中心化,其原有的媒介優勢不復存在,電視新聞節目也出現了傳播力弱化的跡象,而全媒體時代下這種弱化的跡象更為明顯。資訊獲取渠道的多元化,使人們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更有效的媒介載體,這意味著去中心化的電視媒介未來發展的道路更加艱難。要想實現其自身發展劣勢的扭轉,必須在認清現實的情況下,在內容制作上花費更大的精力。
電視節目多為實時、滾動播放,其時效性領先于紙媒。而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更快速,特別是5G技術的出現,實現了視頻軟件直播功能的升級換代。而手機端的移動直播因為門檻低、成本低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其靈活化的信息傳播模式大大增強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對比移動直播,電視直播時效性方面有所遜色,往往是一些電視新聞節目還沒播出,重大信息內容已經通過互聯網而“廣而告之”,使得大眾對電視媒介的關注明顯不足。時效性不足的情況下,電視媒介必須另辟蹊徑,尋求新的發展思路,重點是在內容上做文章。
電視媒體人應在確保新聞內容導向正確、質量達標的情況下,精選內容,做好內容形式的創新編排、特色化策劃,引發受眾關注。基于受眾的多元信息訴求,深入剖析文本背后的現象,做深層次的報道,提升新聞價值,進行新聞故事的深挖掘,以新聞材料的靈活選用與合理組織,使得新聞內容符合輿論導向,且聚焦民生,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影響力。
突出“內容為王”,必須著力提升自身的口碑效應。而口碑效應的形成需要走品牌路線,且注重后續報道。一方面應著手打造品牌欄目,以“內容為王”的理念延續媒體的生命,提升視頻質量,確保視頻有賣點、有亮點、有特點等,使得其獲得理想的收視回報。以品牌欄目吸引觀眾,也提升電視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原創和后續報道。以獨家與原創來吸引大眾,在原創、趣味及人文等關鍵點上做文章,使新聞報道更具特色,更好地吸引大眾。可以著手制作深度調查欄目,緊緊關注群眾訴求,關注社會熱點現象,進行深度的調查與走訪。
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臺信息制作與傳播的壟斷優勢不復存在,人人都可以參與新聞的制作。信息傳播中,自媒體、新媒體力量龐大,對于廣播電視臺運營發展來說,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這意味著廣播電視發展中面臨不小的挑戰。“內容為王”要求廣播電視新聞采編時應發揮自身權威性和傳統的社會公信力、影響力,以準確的采編報道推出權威的廣播電視報道,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權威性與公信力。采編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采編能力,準確核實信息真偽、判斷新聞事件是非,從混雜的信息中找出有價值的新聞,并加強對社會輿論的引導,進一步提升廣播電視媒體的影響力。在獲得資料后,做好各類信息的篩選、整理與加工,并準確地傳遞給受眾,實現電視新聞報道價值的最大化。互聯網時代全媒體發展特征越來越明顯,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之所以有穩定的受眾群體基礎,其核心優勢在于其能有效篩選信息,確保信息真實且報道準確,進行正向的輿論引導,傳播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信息,讓受眾在閱讀新聞的同時獲得價值觀方面的啟發,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
技術的創新發展為電視新聞報道提供了技術支持,特別是虛擬技術的使用。電視新聞報道在技術的加持下也逐漸實現了由虛擬演播室到虛擬植入技術的創新轉變,虛擬演播室是借助綠色屏幕將二維畫面展現出來,對應的圖像位于主持人身后,其帶給觀眾的視覺體驗往往不夠真實。而虛擬植入技術使畫面投射于主持人身前,配合圖像的實時渲染技術和行為捕捉技術,以現場畫面與虛擬場景的結合,營造全新的三維虛擬空間,讓主持人與畫面有效地融為一體,帶來的視覺體驗更真實、更舒適。比如借助虛擬技術讓主持人置身于各個國家與地區,幾分鐘內就可以實現多場景的切換,“移步換景”,吸引觀眾關注,提升新聞節目質量。
對電視新聞報道來說,要想實現真正“內容為王”,必須靈活多變,走多元化的內容建設之路。明確自身的優勢,也認識到自身的劣勢,趨利避害、取長補短,進行技術的不斷創新,推出更有價值的新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