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紅(私立華聯學院)
隨著國民經濟的逐步上升,人們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對于汽車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汽車產能、銷量、經濟效益總體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連續三年汽車產銷量數據逐年遞增。汽車市場迅速擴張和汽車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急需大量汽車營銷服務人才,同時對汽車營銷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才能滿足汽車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應重點培養學生具備掌握汽車行業相關知識、熟悉汽車結構、營銷理論、技巧,緊抓汽車行業發展市場特點與需求,加快培養具備汽車專業知識能力以及高素質的營銷復合型人才是當前高職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發展的關鍵。
當前,高職汽車營銷與服務是汽車類獨立一個專業,重點專門培養汽車從業人員銷售技巧、營銷手段及營銷服務,掌握相關汽車行業背景與市場動態,熟悉汽車維修保養、三包索賠、營銷實訓等專業常識。因此,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在教學中需注重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相結合、開展校企合作雙元制育人模式人才培養。筆者結合現階段高職院校對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發展情況分析,高職院校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發展受客觀因素影響存在以下不足。
國家“十三五”規劃先后對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模式實施改革,對高職院校學生應注重職業技能人才培養,以立德樹人為人才培養基礎,踐行職業教育發展。汽車類專業作為我國工業發展產業,對人才培養不可忽視。隨著汽車工業技術不斷更新,要求汽車營銷從業人員需具備較高素養,熟悉汽車各部件構造,不斷學習創新,才能滿足銷售專業需求。因此,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應立足定位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完善人才培養目標,才能培養合格的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優秀人才。然而,現階段部分高職院校汽車營銷與服務人才培養定位仍然停留于傳統機制,導致教學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學生雖然能夠在校期間掌握更多知識,但課程繁雜不精且占據時間多,往往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壓力。另一方面,理論課程安排較多,實訓課壓縮大,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不熟練,導致大部分學生對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無法滿足實踐需求。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之一。近年來,隨著汽車市場不斷發展,汽車營銷相關知識技能也在不斷更新。首先,“十三五”國規教材逐步完善,但有些教研室主任、教師在教材選擇方面仍然停留在以傳統教材為主,導致教學過程中教材專業知識比較落后,跟不上汽車市場發展變化速度,與現階段企業中所需工作崗位要求并不銜接,出現學生到企業后仍然需要進行一到兩年學習,增加了企業人才培養成本。其次,部分學科教材知識點內容抽象、結構單一、實用性不強,加上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形勢不樂觀,學生綜合素質與專業基礎薄弱,打擊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造成負面影響,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和運用。
校企合作是現階段高職發展的關鍵,教育部在“十三五”規劃中,對高職教育進行改革,倡導高職是培養符合新時代技能型人才,要求各高職院校應不斷探索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育人模式,企業需要什么樣員工,學校就培養什么樣人才。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是汽車類專業發展的前提。所以,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人才培養需要結合企業的工作崗位來培養,是推行校企合作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發展的基石,對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據調查資料分析,目前校企合作的現狀卻不容樂觀,雖然很多高職院校都在積極開展探索校企合作,執行過程中出現部分企業考慮資金成本原因導致參與度不高,雙方的合作僅僅表現在簽訂協議上。如部分企業認為學生只有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基本能力,很難滿足崗位需求,到企業中進行頂崗實習時,需要重新培訓,造成資金成本增加,為了遵守協議約定、節約成本,部分企業出現提供工作崗位給學生實習與實際學習專業不符合,導致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專業技能很難得到提高。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對汽車營銷與服務人才培養應把企業崗位、市場需求作為培養目標,進一步完善修訂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結合汽車行業對營銷崗位需求標準培養相應的人才。首先,完善高職院校教學理念,教師日常授課模式是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發展前提,教師是傳授知識的教育者,應具備雙師型專業知識能力和相關技能,在日常授課中能將汽車發展動態、市場行情波動、最新汽車技術和有關汽車發展新動向融入所教課程中,使學生了解汽車市場行情,掌握相關營銷知識技巧,能及時適應市場變化。其次,教師應根據授課進度計劃內容適時轉變教學模式,對于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學生,在日常授課過程中采取互動式課堂授課,鍛煉學生營銷口才,如汽車銷售技巧課程授課,在講解如何向客戶推銷這輛汽車問題時,可以采用模擬教學方式,教師將本知識點需要掌握的問題課前在黑板列出,然后分組討論,讓學生扮演汽車營銷人員,模擬銷售實際場景,設定學生就業工作中會遇到的困難場景,由學生本人加以思考、應對鍛煉銷售技巧,使學生對營銷技巧有更好的認知及掌握。最后,優化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課程設計,在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走訪調查企業崗位性質,借助企業實際工作崗位需求,開設的專業課程盡量與企業崗位無縫對接,確保人才培養立足市場需求。
高職院校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教材一般是教研室主任、教師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開設選擇相應教材,由于當前出版社多,教材內容參差不齊,選擇一本具有創新性教學內容的教材非常困難,導致教學內容與工作崗位需求滯后。因此,一方面,在選用教材時應制定嚴密的選用原則和程序,特別是專業技能課程內容更新較快,在教材選擇時關注教材的適用性與時代性。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鼓勵雙師型教師自編教材,聯合企業、行業專家參與編寫,將現階段汽車營銷與服務的新知識融入教材中,使教材內容跟上時代的步伐,提高教材編寫的邏輯性。保障企業崗位需求與專業教學能夠相互銜接、學生畢業后從事的職業與崗位相匹配,這對于提高高職院校汽車營銷與服務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十三五”規劃中,高職院校創新教改機制是實行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育人機制,基于工作崗位機制培養專業性人才,開展校企合作實現彼此共贏。一方面,開展校企合作、工學交替人才培養,對學校專業發展、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有了明確定位。另一方面,企業員工對崗位需求及職業熟悉掌握,大大節約了崗前培訓成本與時間。因此,高職院校專業發展要進一步完善與企業間的合作機制,開展更加全面的實踐教學模式。
新時代背景下,校企合作不僅是高職教育一種育人模式,更是學校與企業相關者之間的資源整合。所以,校企合作開展是高職院校專業發展途徑之一。首先,學校應成立專門負責與企業進行對接、管理校企合作事務的部門,依照現有的法律法規與合作企業簽訂相關協議,將雙方之間的權責和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條例進行明確,推進彼此之間的規范發展。其次,學校與企業共建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完善專業人才培養。如本校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與廣州洪榜集團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廣州洪榜集團先后在學校建設汽車產業鏈實訓中心,對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學生進行汽車銷售技巧、銷售口才訓練、汽車專業理論、保險理賠、網絡營銷手段等相關工作崗位進行點對點培養,自校企合作開展以來,先后培養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人才就業率達100%,實現學生畢業及就業人才培養模式。最后,企業在學生日常授課中,適當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骨干深入課堂開展講座培訓,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
綜上所述,筆者結合新時代背景下汽車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針對高職院校對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應立足市場需求,結合院校自身專業發展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適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體系,完善人才培養機制,促進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發展,提高職業院校在教育領域中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