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蘇 閩
作為國家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首批江蘇省現代化示范性職業學校,南京金陵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簡稱金陵高職校)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及“走出去”發展戰略,努力開拓創新,創建項目品牌“金陵學堂”,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培養技術型人才。2018年以來,“金陵學堂”印度尼西亞職業教育工作站正式開展工作、“金陵學堂”多米尼加職業教育工作站開始建設,“金陵學堂”項目連續兩年列入南京市城市國際化建設重點項目及南京市“一帶一路”建設重點項目,學校的國際影響力逐漸擴大。本文通過闡述“金陵學堂”建設過程中取得的成效、建設情況,提出加強“金陵學堂”海外工作站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2016年,教育部出臺的文件《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指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加強合作、共同行動,既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人才支撐。同時,一批重大工程和國際產業合作項目相繼在沿線國家落地,迫切需要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支撐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對本土化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
立足當前的教育發展趨勢以及宏觀的國家發展戰略,金陵高職校結合多年國際合作辦學實情,借鑒教育部推廣的“魯班工坊”模式,于2018年創建項目品牌“金陵學堂”,這是學校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南京職業教育走出去,服務企業走出去的創新型國際化職業教育服務項目。
其發展定位為,服務于職業學校師資和專業建設,提升內涵質量;服務于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推動職教交流;在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職業教育工作站,通過“走出去”等方式,開展職業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培訓,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培養技術型人才。
學校成立了推進“金陵學堂”海外工作站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出臺具體的實施方案,形成校內便捷的因公出國服務體系。同時,學習及貫徹《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文件精神,積極開展“一帶一路”職業教育國際論壇活動,搭建研訓平臺,為推動“金陵學堂”海外職業教育工作站建設向縱深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考慮到“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技術技能水平和政治環境等存在著差異,“金陵學堂”堅持“因地制宜”的建設原則,重點圍繞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特色,研究出臺具體實施方案。如“金陵學堂”印尼工作站緊密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和旅游業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設計、課程設置、教材開發、師資培訓等方面給予了全方位的質量保障,并充分利用學校旅游管理系的資源優勢開展培訓,取得了明顯效果。
職業教育“走出去”需要充分發揮企業在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方面的主體作用,構建政府、企業和學校三者協同“走出去”的互動機制。印尼工作站采用“政校企”合作模式,由印尼教育部、秦淮區教育局、金陵高職校、古南都集團和南京托普斯金教育咨詢公司協同共建,從頂層設計層面匯聚了優質資源,奠定了合作基礎。
金陵高職校積極參與省市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如南京市“創新周”活動、“江蘇省首批高職院校一帶一路人才培育合作聯盟”章程起草工作、南京市城市國際化建設工作等;同時,積極組織省市媒體采訪報道,通過省市平臺提高項目的知名度和輻射引領作用。
中國以“一帶一路”為紐帶向沿線國家輸送教育資源面臨的困難是巨大的。為實現跨地域合作辦學,金陵高職校通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職教工作站,實現職教資源共享。同時,因地制宜地采用最具適用性的教學方法,將產品輸出和服務輸出相結合,既為沿線國家經濟發展培養了技術型人才,也促進了中國企業的技術和服務輸出。
“金陵學堂”項目是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職業教育品牌。它的意義不僅局限于海外設立的職教工作站,更將中國的先進技術、優秀教育理念和方法與合作的兄弟院校分享,開辟了一個讓更多國家深入了解我國職業教育水平的窗口,并為南京市職業教育對外合作與交流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
“金陵學堂”海外職教工作站的建立是政校企等多方深入合作的碩果。金陵高職校秉承著現代職業教育國際化、集團化、信息化等原則,與印尼教育部、印尼韓安華基金會及南京托普斯金教育咨詢公司簽署了友好備忘錄,并由南京古南都集團、紫金山莊等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實現了學生古南都酒店的現場實習與學校課堂教學同步化。海外工作站的成功經驗也印證了以國際多元合作辦學的辦學集團作為合作辦學后盾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印尼留學生畢業后,學校為他們搭建升學及就業的平臺,4名學生升入江蘇省高校,其余學生把學到的中國技術帶回國,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中國技術技能、企業標準的認知、理解和接納。金陵高職校同時借助“金陵學堂”順利召開“一帶一路”職業教育論壇,論壇的成功召開受到了多家權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取得良好社會影響,這對提高自身知名度、擴大自身影響力及提高中國職教國際知名度有著積極的作用。
“金陵學堂”海外工作站的建設涉及人員出國交流、出國停留期限、企業助力辦學等多個方面,需要有配套的政策支持;加上職業學校沒有“訪問學者”這種可以長駐境外的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陵學堂”的建設進程和質量。為了推動“金陵學堂”的建設力度,上級部門多次前來走訪調研,并在保障措施中提出了一些相關政策。但目前在學校教師公派出國次數、停留期限等方面還不夠完善。
目前“金陵學堂”海外工作站的建設還沒有制定遴選學校、企業的標準,也沒有制定“金陵學堂”海外工作站建設發展標準。由于缺乏統一規范與標準,影響了“金陵學堂”的布局和建設速度。同時,可學習、可教學且適合多國需要的教學資源需要加大開發力度。
“金陵學堂”在建設體制機制、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要適應所在國家的特點,以確保金陵高職校職業教育項目成功輸出。要強化政府統籌和協調功能,根據“金陵學堂”海外工作站建設的實際需求,制定建設發展標準,確保其在建設過程中的發展定位、發展模式、保障機制與配套政策等方面都有據可依。同時,可以成立“金陵學堂”職業教育工作站建設研究與推廣工作小組,加強對沿線國家職業教育方面的研究,加強相關標準和制度研究,加大國際化教學資源開發,為推動“金陵學堂”職業教育工作站建設向縱深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政府要加大對金陵高職校教師公派出國訪問與交流的支持力度,加強雙語、雙師高水平教師的培育與引進,加快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步伐。鼓勵學校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國際標準和規則的研究制定,開發與之對應的專業標準和課程體系,開發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國際化標準,推動“金陵學堂”由易到難、由點到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更大區域的合作。
“一帶一路”背景下“金陵學堂”海外工作站建設借鑒了魯班工坊海外辦學的成功模式,從啟動到建設已走過兩年的歷程。其建設成效初步顯現,不僅成為南京職業教育國際化的新模式,也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新窗口,產教融合國際化的新引擎,政府學校企業國際化交流合作的新紐帶。下一步,學校將進一步開拓國際化思維,以“金陵學堂”品牌為推進,加強“一帶一路”相關沿線國家的職業技能培養培訓,努力把“金陵學堂”打造成南京國際化教育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