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雙
(遷安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局,河北遷安 064400)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我國現階段重點治理的問題之一,并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食品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食品安全問題作為民生問題,相關部門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法律法規體系和相關制度,但在治理模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引發社會關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也時有發生,不利于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1.1.1 農獸藥殘留超標
在種植與養殖過程中,為解決農產品產量和治理病蟲害問題,會有部分農戶不規范使用農藥、獸藥,過量添加甚至使用禁用藥物,使農產品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
1.1.2 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需求已不再停留于“吃飽”的層面,追求食品更高的“色香味形”,賦予食品更多功能滿足更高需求。有些不法商家為迎合大眾需求,降低成本,追求更高的經濟利益,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違法添加或濫用食品添加劑,生產有毒有害、假冒偽劣食品的行為也時有發生。三聚氰胺事件后,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強化了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監管力度,但瘦肉精肉、非法添加藥物食品等問題仍屢禁不止,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
在食品安全法的相關法律體系中,由于食品安全問題涉及到許多法律內容,不同領域的法律法規的立法角度有較大區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該體系在運作過程中缺少整體性和協調性,在日常針對食品問題的監管過程容易出現漏洞。該體系中的監管分類過于細碎,導致無法全面落實,監管效率較低。并且實施監管作業的主體部門或相關的工作人員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和認知程度不一,專業性不強,在缺少職業責任感的基礎上容易存在執法力度松懈的情況。
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機構,在各類監管功能內容方面的設置存在一定的缺失現象。例如,在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頒布后,將綜合監管職能進行了轉移,監督職能產生了變化?,F階段,國家省一級部門食品安全監管是集中的、專業的,而基層部門是綜合的,相關的監管人員大都為多專業跨領域執法,致使監管疲于應對,無法自覺履行自身職責,監管效率低下。
在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力度方面,①由于食品具有明顯的即時消費屬性,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有時也依賴于技術監管,針對各類食品的安全檢驗過程中,檢測時間長、檢測方法效率不高、精確度低,存在監管效力問題;②監管力度不足,農村方面的食品安全存在監管嚴重缺失的情況[1]。
在整體性治理視角下,相關監管人員可從人們的日常生產、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并以此設置為主要的治理導向。其中,加強分類監管力度能夠確保監管主體的綜合調控功能正常行使,同時分類監管模式能夠在提高監管效率方面起到非常明顯的效果,在一定程度降低我國食品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促使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因此,垂直式層級監管機構的建立十分必要,這種分層方式能夠將食品的生產、制造、運輸、出售等方面有序分類,又存在有機聯系。在執法人員行使監管權的過程中,需以協作模式進行聯合作業,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食品安全的監管質量,并促使各執法機構能夠履行自身的法律職責,以此完善法律體系,進而促進食品市場的可持續發展,為人們的食品安全奠定良好的健康基礎[2]。
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是對現階段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不斷調整的重要體現,逐步完善治理機制,促使監管部門建立科學的執法流程,使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與規章制度之間協調運作,有效提升監管效率[3]。因此,我國政府部門在對食品安全進行立法的同時,亟需構建符合我國食品市場發展的食品安全體系,并確保其內容的規范性。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也需將執行方面的協調工作全面落實。確保食品在生產、制造、加工、運輸和出售等各個環節的監管工作到位,將規范監管內容落實到食品鏈的各個鏈條,確保全部環節受到全面的監管,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食品安全特色監管制度[4]。
在整體性視角下,針對食品安全問題相關各類細節涉及的碎片化問題,對其進行有機協調。其中,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體系十分必要,將該監管體系涉及的監管理論和法理學兩方面內容有機結合,切實體現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規范性。在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中,其具體內容應動態更新,通過監管將同類型問題進行集中處理、整合,構建關于食品安全的判定機制,最后通過法律法規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法律保障和專業保障[5]。
在整體性視角下,食品安全的監管是一個不斷從分散走向集中、從部分走向整體、從破碎走向整合的過程。基于此,在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中,雖然相關政府部門是最重要的執行主體,但僅憑政府部門的工作,很難做到監管全覆蓋無盲區,因此在政府部門主導下,發動社會各方力量,我國公民應積極行使自身的監督權,對食品安全問題加大監管力度。
在我國行政部門開展監管工作的基礎上,社會方面也應對我國食品安全施行監督,并適當地形成輿論,促使更多的人關注民生問題,使各類食品安全問題能夠得到有效改善。具體到企業方面,對食品加工、生產企業而言,此類企業若違反食品安全法,應依法處置,并適當加大違法成本,以此形成強大的法律約束力和輿論壓力。在類似食品安全協會等組織團體中,也可以通過宣傳食品安全的方法提升人們對此類問題的關注度。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與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關監管部門需對食品安全問題加大治理力度,逐步完善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執法人員能夠規范展開治理工作。當前階段的食品安全環境下,應加強科學監管,促進我國食品安全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