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明
(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農業農村局,四川涼山 616550)
為響應農業農村部《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利劍”行動方案》號召,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部署并開展了2020年雷波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利劍”行動。在此期間,由縣農業農村局的執法、質檢以及技術人員構成綜合檢查組,對農產品種植、養殖過程中的不規范安全管理行為進行排查、監管,包括非法使用違禁藥物或添加物、大量使用農藥等影響食用農產品安全的行為。在監管人員開展工作時,以從根本上消除農產品質量隱患為目的,指導農產品經營者重視落實主體責任,切身執行質量管控對策和農產品生產記錄,對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加以完善,規范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活動,促進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在安全監管過程中,為提升工作效率、加快推進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落實,因著重應用先進的快速檢測技術。
在生物傳感技術應用中,能夠促使農作物檢測樣本與分子識別原件特異性結合,將特異性結合結果以電信號或光信號形式展現出來,并加以分析,從而實現食用農產品的快速檢測。生物傳感器能夠快速識別食用農產品中的特殊分子,對信號有較強的敏感性、靈活性和專一性,同時操作便捷,在農藥殘留和重金屬檢測中有著相對廣泛的應用。
酶抑制檢測技術針對食用農產品中磷元素等有害物質有著較好的檢測效果,在檢測過程主要發生磷化反應,降低酶的活性,從而檢測出農產品中是否有農藥殘留。酶抑制技術在食用農產品檢測中具有成本低且操作便捷等優勢,包括酶片技術、比色技術等。但該項檢測技術在運用中存在出現假性定論的風險,如大蒜、大蔥、洋蔥等農作物自身刺激性較強,以酶抑制技術進行檢測發生假陽性的概率較大[1],因此,在實際應用中,為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檢測人員應對食用農產品樣品液的pH值進行合理調整。
免疫分析技術的原理為抗原和抗體在體外可以進行特異性結合,然后通過肉眼或儀器對食用農產品安全檢測結果進行觀察。該項技術在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中具備一定有效性和科學性,在其靈敏度和特異性較高的優勢下,對食用農產品農藥殘留數量進行檢測的同時,還能夠檢測出其中的有害微生物數量。免疫膠體金技術和酶聯免疫技術等均為免疫分析技術,在檢測過程中,酶能夠標記抗原和抗體,通過對底物顏色變化進行觀察對比而明確檢測結果。
食用農產品種類不同,其拉曼光譜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檢測農產品質量時主要通過振動、轉動所形成分子的結構對稱性進行分析,再分析其峰位和強度?,F如今,拉曼光譜儀在食用農產品檢測中已經大面積投入使用,實現了針對水果、蔬菜以及禽畜的快速檢測。同時,在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中,利用拉曼光譜技術還能夠對三聚氰胺等添加劑和敵敵畏等農藥殘留進行精準快速檢測。
快速檢測技術的有效運用能夠顯著提升食用農產品的檢測效率。如今,用于快速檢測的檢測試劑質量參差不齊,在試劑生產過程中缺乏完善的質量監管體系。各生產企業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未能建立起完善的試劑生產制度,從而使快速檢測技術在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中的應用效果大打折扣。另外,不同生產企業所生產的試劑檢測標準和檢測穩定性存在差異性,為試劑采購商家帶來了較大困擾。
現如今,市面上食用農產品的種類越來越多,為保證安全監管效力,在質量檢驗過程中應確保所應用的快速檢測技術是被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所認可的。但是目前應用在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中的快速檢測技術中,具備完善的安全檢測標準的技術相對較少,為食用農產品的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了一定挑戰,致使快速檢測技術的廣泛應用受到了限制[2]。從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角度來看,單單憑借現存的幾項快速檢測技術很難實現食用農產品質量的全面監管,應注重安全檢測標準的制定與實施,使人們的綠色健康需求得以滿足。
食用農產品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對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近些年來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食用農產品的安全監管中,快速檢測技術是關鍵性技術之一[3]。為了推進安全監管中快速檢測技術的大范圍應用,應將重點放在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上,保證安全制度的規范性。通過引進檢測標準完善和體系健全的快速檢測技術,對生產市場進行規范,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另外,還可開設食品安全知識講座或借助互聯網平臺,提升人們的食品安全認知,鼓勵群眾對食品安全予以監督。
強化快速檢測技術的安全監管過程中,應對相關制度體系予以完善,同時督促食用農產品的生產企業、加工企業對自身生產加工標準予以完善,使其嚴格遵循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所制定的制度進行生產加工,并對食用農產品銷售渠道進行管理,確保食用農產品質量??焖贆z測技術在我國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中的應用起步較晚,應對其安全監管制度進行完善,保障檢測結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相關人員在檢測過程中應嚴格遵循規范標準流程,對檢驗器材進行質量檢查和維護,不斷提升食用農產品檢測效率,推進安全監管工作的落實。
食用農產品種類、數量以及消費人群的不斷增加,為食用農產品的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不小挑戰,在提升安全監管效率過程中,應注重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與優化,同時還應將提升快速檢測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作為重點。從目前來看,我國食用農產品安全檢測人才處于稀缺狀態,由于現有的檢測人員缺乏系統的培訓,人員專業性不高[4]。為加快推進快速檢測技術在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中的運用,應加強人才引進及培養力度,構建出專業性較強的管理團隊。在安全監管工作中,為提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及責任意識,對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加以完善,激發工作人員的潛能,鼓勵其始終以負責的態度面對食用農產品檢測工作,保障食品安全。
食用農產品的運轉周期較短,為加快合格農產品的運轉速率,提升安全監管效率,應引進先進的檢測設備,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效率。還要將檢測結果及時上傳,對不合格農產品及時作下架處理,避免不合格產品在市場流通,實現食用農產品的全面安全監管[5]。
食品安全對于人們的生活質量有直接影響,落實食用農產品的安全監管工作對于保障食品安全、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科學水平的提升,快速檢測技術在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中得以全面運用,其高效性、準確性、快速性可以有效推進農產品監管工作的落實,提升安全監管效率,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