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新鎮中心小學校 胡 虹
前置性學習是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基礎,也是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對于小學生而言,前置性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首先,借助前置性學習環節不僅能夠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提前預習,在課堂上能夠對自己存在問題的知識點進行著重學習;其次,還能夠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因此,可以說前置性學習對于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言也是極為珍貴的學習精神。
首先,從教學角度分析,小學階段語文教學雖然內容較為簡單,但是對于剛剛邁入小學校門的學生來講,其實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境;而借助前置性學習,能夠分解課堂教學的任務量,將一部分簡單的知識進行提前學習,如此,學生在課前掌握了下一堂課需要應用的基礎知識,那么接下來的學習便更加順暢。例如: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學習,教師結合低年級的學習現狀,將基礎生字詞、簡單句子的預習放到前置性學習環節,通過圈生字、劃生詞、讀句子的過程,讓學生在提前預習的過程中能夠掌握一些簡單的生字詞,那么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也能夠提高效率。而且學生在自主識字、自主誦讀的過程中也能夠對課文內容有所思考,這對于提高接下來的課堂教學綜合質量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
其次,從學生角度分析,前置性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除了能夠降低課堂學習的難度之外,還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語文學科學習習慣。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尤其是低年級,語文預習活動通常會被忽略,一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年齡較小,預習也不一定會有效果,索性將所有的寶押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學著吃力,教師教著也費力;而通過前置性學習,教師逐漸意識到小學階段學生的預習工作同樣重要,借助前置性學習任務單的創設,能夠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自主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主動預習下一篇課文、主動認識下一堂課的生字詞,慢慢地,學生的主動學習習慣就會自主呈現出來,這對于學生來講是極為重要的。
由此可見,小學語文前置性作業的設計對于學生來講是極為重要的,作為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前置性學習的重要作用,從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出發,從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現狀出發,創設科學的前置性學習模式,推動小學語文課堂綜合教學質量的提升與發展。
小學語文前置性學習是現階段教師比較關注的重要教學環節之一,前置性學習還可以叫作前置性小研究或者前置性作業設計;從字面上講“前置性學習”就是將學生的學習“提前”到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借助科學合理的策略和方法,指導學生高效開展前置性學習。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將語文的學習目標分為了三個不同的層面,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因此,前置性學習本身要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相配合,從課前學習開始,融合這三個層面的要求,有意識地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做準備。
小學階段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興趣,尤其是面對低年級剛剛系統接觸語文知識的同學而言,興趣與習慣的培養相比較知識的學習更加重要。對于高年級而言,興趣和習慣也同樣重要,與此同時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提升也是不可忽略的,從這方面的教學目標出發,設計科學合理的前置性學習計劃則成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
以《吃水不忘挖井人》為例,結合新課程標準的三維教學目標,對前置性作業進行目標層次劃分:第一層次“讀”,讀準字音、讀通順語句、課文讀流利;第二層“圈”,圈生字、認讀字,多讀幾遍,讀準音,認準形;第三層“疑”,讀完課文、學習完生字、句子之后自己的心里有哪些疑惑,這些疑惑能不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呢……在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同學們認真完成任務單,然后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通過檢查前置性學習的效果,決定接下來教學任務的重點和難點,讓課堂內容更有針對性。
前置性學習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雖然說前置性學習是生本課堂的主要體現,但是小學階段生本課堂的建立依然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因此前置性學生方式的選擇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其一,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制定、共同完成任務單的學習內容,在交流、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師生互動的頻率。
其二:教師制定相應的前置性學習思路,學生結合教師給出的大致思路,進行自主學習。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制定學習任務單的過程中,不能過度“干涉”學生的思維,也不必制定所謂的標準答案;自由“先學”便是要給學生最佳的學習體驗,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中,學生自主探究所需要掌握的學習內容。
其三,真正意義上前置性學習必須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在教師的前置性學習思路的指引下,學生也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等能力,在不斷的前置性學習中找到符合自己學習風格的方法。
從上述三個方面可以看出,語文課堂的前置性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探索出適合小學語文前置性學習的有效方法,讓更多的小學生通過前置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收獲更多的語文學科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以及語文知識積累量。
內容的多元化是前置性學習的保障,符合大語文教學觀念的要求。內容的多元化一方面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夠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量,讓更多的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前置性學習。
例如,高年級詩詞教學前置性學習,經歷了前幾年的語文知識的積累,學生的語文學科學習技能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因此這一階段的詩詞前置性學習可以更多地交給學生自己;這樣一方面能夠讓教師更加細致地了解學生目前語文學習的思維現狀,另一方面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綜合能力。
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古詩三首》中的《示兒》教學為例,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對《示兒》進行前置性學習的計劃制定,然后在課堂開始前幾分鐘進行分享,或者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前置性學習的活動,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前置性學習的積極性。
小組一:
1.借助思維導圖對作者的生平、代表作等進行整理。
2.生字詞、句子預習,誦讀古詩,了解詩詞大意。
3.熟讀古詩,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4.搜集整理與《示兒》相同時期以及不同時期的詩詞作品,從中體會不同的感情。
……
每個小組根據自己制定的計劃,分別進行內容的填充和學習,在小組互相交流配合的過程中,對詩詞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體會詩詞中包含的深刻含義。同時,結合前置性學習計劃中的拓展部分,借助互聯網學習工具進行詩詞相關知識的拓展和學習;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小組內部、小組之間將自己前置性學習過程中學到的知識、搜集整理到的知識進行分享……
可以說前置性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讓更多的學生了解了語文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所在,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到知識的學習并不能夠通過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而獲得,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研究……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前置性學習課堂模式研究是新教育形勢下語文課堂學習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通過不同形式的前置性學習,可以豐富前置性學習內容,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它將小學語文課堂變成學生探究知識的課堂,充分發揮前置性學習的功用,在推動小學語文綜合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也帶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與發展,為今后的學習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