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媛,劉 茜
(濰坊市檢驗檢測中心,山東濰坊 261100)
食品安全問題是大眾關注的熱點,尤其是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現階段,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眾的生活水平,這就促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食品品質。所以,通過有效、科學的方法實現食品安全質量的提升,是當前食品監管部門需要開展的核心工作。傳統食品安全檢測技術耗時比較長,而且檢測結果也缺乏精準度[1]。為保證食品安全質量,需要采用更為精確的食品分析檢測新技術,從而為食品安全生產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國現階段的食品安全情況,并提出食品分析檢測新技術在食品生產加工中的應用。
全球食品衛生發電委員會界定食品安全為:消費者所食用的食品不含任何有害物質,且不存在不良反應、急性中毒及潛在危險性。我國《食品安全法》指出,食品安全就是食品無害無毒,與既定營養要求相符合,不會對消費者健康造成慢性危害、急性危害等。通常來說,食品安全是食品生產、包裝、加工、運輸、儲藏、銷售等相關活動中與強制性標準相符合,沒有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的有毒物質和造成人體死亡的隱患,其中包括食品供應質量安全、總量安全以及衛生安全等[2]。
從現階段食品生產情況分析,國內食品安全狀況并不理想,毒豆芽、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現,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我國食品安全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2.1 化學物質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種植期間,為確保食品產量,種植戶經常會使用農藥、化肥等物質,由此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食品安全。食品污染來源主要是有機磷農藥、有機氯農藥,其中有機氯農藥是國內最早廣泛應用的一種農藥。盡管近些年逐漸降低了有機氯農藥在食品種植中的使用率,然而依舊會有該藥物殘留在食品中。由于農民不能充分認識農藥特性,所以依舊會在種植農作物期間使用農藥,導致食品污染問題嚴重。此外,過量使用化肥,極易導致蔬菜硝酸鹽含量超標,而硝酸鹽還會向亞硝胺轉換,這是具有較強致癌性的一種物質,會嚴重危害到人體健康。
1.2.2 環境污染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就是環境污染。目前我國近岸海域、七大水系以及湖泊等領域污染比較嚴重,很多生物在被污染環境中也會通過食物鏈層進而影響到人類,導致進食受污染食品后的人們出現慢性中毒的情況[3]。除此之外,含氯有機化工產品生產商會擅自排放廢棄物,污染環境,也會間接影響到食品安全。
1.2.3 食品加工流通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生產過程中,食品加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流程,該過程同樣會出現一系列安全問題。①非法濫用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等,會導致諸多安全隱患;②因為很多加工企業并未根據相關工藝要求生產,加之消毒工作不合格,導致病原體在食品生產加工中殘留,最終導致食品安全問題;③很多工藝、原料以及技術等在食品加工中應用,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研究食品生產所用菌種發現,食品加工所用米曲霉、黑曲霉等會嚴重影響到人體健康[4]。
1.2.4 食品安全監管不力導致食品安全問題
在我國,食品安全監管能夠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然而,當前國內食品安全監管依舊存在很多漏洞,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①保障食品安全的相關律法缺乏規范性,比如,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的內容主要在食品經營與生產環節,而對食品加工、種植等并未進行明文規定,造成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②食品安全監管權責模糊,國家質監局、衛生部以及農業部等部門雖參與食品管理工作,然而,各部門卻存在各司其職的情況,矛盾重重。此外,因為現階段的經濟體制滋生大量潛規則,也會影響到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
微波消解技術主要用于分析食品微量元素,重點在于將樣品前處理工作做好。通常會對樣品進行濕法消解法、干灰化法處理,其中高溫灰化法需要大量樣品,且加熱時間相對較長,如果測定易揮發元素,會出現很大誤差。比較常用的是濕法分解法,但該方法操作難度大,且極易出現污染的情況。基于該現狀,微波消解法應運而生,該方法能夠與傳統檢測技術優勢相結合,提升食品微量元素分析速度,降低損失率,而且還有助于樣品處理效率的提升,唯一不足的是取樣量少,需要樣品有較高的均一性。
近紅外光譜是在中紅外光和可見光之間所放射出來的電磁波,通常有機物在這一區間的光譜是含氫基團的合頻吸收。近紅外光譜能夠對樣品進行直接測定,近紅外光譜技術所有方法包括反射透射法、透射法以及漫反射法等,能夠依照樣品透過近紅外光情況對相關結果進行正確選擇。
從根本上說,生物酶其實就是活細胞所產生的有機物,該有機物具備催化功能,主要是蛋白質,也含有大量RNA。目前RNA已經有數10年發展歷史。生物體內所提取出來的生物酶屬于催化劑的一種。食品工業中,酶主要為蛋白酶,在植物莖葉內含量比較多,很多生物都能夠合成,然而,最具有生產價值的是微生物蛋白酶。生物酶法不僅在食品發酵工業中有所應用,同時也會在食品檢測行業中應用廣泛。
作為有害元素,砷在動植物體內、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食品添加劑、農藥等含有砷,水產品中也含有大量的砷,其中無機砷由于毒性大于有機砷,所以無機砷作為水產品的一項重點檢測指標。現階段,總砷檢測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譜法、原子熒光法、銀鹽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等。研究發現總砷的檢測,樣品通過微波消解法處理后,選擇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能夠快速、高準確度檢測,而無機砷的檢測通常選擇液相色譜-原子熒光法或液相色譜與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聯用檢測,兩種方法檢測效率都較高,且簡便易操作[5]。
綜上所述,現階段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食品安全問題,縱觀國內食品安全現狀發現,當前我國食品依舊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很多人缺乏安全意識,造成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隨著近些年食品工業迅猛發展,逐漸增加了食品種類,由此就對檢測食品安全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對新技術進行持續創新完善,通過自動化分析、儀器分析等方式對食品進行檢測,以保證食品生產加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