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炎
(河北綠農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河北廊坊 065400)
食品安全不僅關系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更關系著社會的穩定發展。目前,我國食品檢驗技術仍未完善,對食品添加劑檢驗結果產生了不利影響,使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相關部門必須更深層次的分析現代分析技術在食品添加劑檢測中的應用,從而確保食品安全。
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適宜的濕度、溫度、氧氣等很容易滋生微生物,導致食品出現腐敗變質,若添加適量的防腐劑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了因微生物而引起的腐敗變質現象,進而延長食物的保質期[1]。
為了讓食品色香味俱全又不增加生產成本,食品添加劑應運而生。人們平時生活中常見的醬油、耗油、方便面、餅干、蛋糕、果凍等,都有食品添加劑的存在,如膨松劑、著色劑、護色劑、甜味劑、增稠劑和香料等。食品添加劑使食物變得多元化,也提高了人們對食物的品質要求。
在食品加工過程中,適當添加人體所需的營養強化劑和酶制劑,可以使人體補充所缺乏的元素,增強體質,比如嬰幼兒奶粉、含鐵醬油、富硒大米、運動功能飲料等,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2]。
一些無良商家為了過分增色以及延長食品保質期,在食品中使用過量的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此類食物,會引起人體的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受阻,甚至會致癌。防腐類添加劑如D-抗壞血酸鈉,經常應用于果蔬汁飲料中,以防止果汁因氧化而導致的色澤變化,也可用于蔬菜水果罐頭、肉罐頭中的防腐保鮮,長期食用可能損壞腸道。常見的增味增色類添加劑有甜味劑、酸味劑、色素等。甜蜜素、糖精鈉、山梨酸、苯甲酸等添加劑常見于各種飲料、冰淇淋、糖果、熟肉制品等,這些添加劑在人體內難以分解,只能隨著尿液排出,有些甜味劑長期或過量食用,會積累在肝臟,還會使肝臟受損,神經系統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還有人們生活中使用的味精,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鈉分解后產生的谷氨酸會作用于人體的腦神經,該種成分經酶催化后會轉變成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長期食用此類食品,會對神經系統有較大的傷害[3]。
離子色譜法對于檢驗食品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且檢測結果準確。在對肉制品進行生產加工的過程中,硝酸鈉和亞硝酸鈉的運用概率比較大。硝酸鈉和亞硝酸鈉對于改善肉制品的色澤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也會隨著硝酸鈉和亞硝酸鈉的加入而得到降低。但是,在運用硝酸鈉和亞硝酸鈉的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其使用量,否則將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脅。運用離子色譜法技術檢測亞硝酸鈉與硝酸鈉時,主要采用鎘柱還原法,能夠準確獲取兩種化學物品的含量,保證食品安全[4]。
分子在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中會吸收或者發生光譜,而分子光譜技術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最常見的分子光譜技術有紫外線、紅外線、熒光光譜和拉曼光譜等,被廣泛地應用在食品添加劑檢測中。比如,以紅外技術研究為基礎構建的光譜儀,通過檢測化學反應生成的碘來計算食物中過氧化苯甲酰量的方法均是以光譜技術為基礎發展而來的。
色質聯用技術的作用主要就是檢測食品當中的添加劑,色質聯用技術結合了液相色譜對于復雜化合物的選擇性以及高分離能力。在食品添加劑的檢測過程中,色質聯用技術的應用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5]。
生物傳感器是一種將生物物質濃度轉化為電信號再進行檢測的技術,可以用特定分子來識別相關的化學物質,并將相關化學信息轉變為相應的電、光信號,再通過對這些信號的分析得出相關結果。生物傳感器和其他技術的不同在于它對特定物質具有特定的識別功能。目前,常用的生物傳感器產品主要是電流型二氧化硫酶電極,其可以準確檢測食品中的亞硝酸鹽及其含量。
氣相色譜法是一種較為成熟的色譜方法,被廣泛運用于食品添加劑檢測中,其原理是在檢測工作中將待測樣品氣化,之后通過N2載氣經固定相分離,再運用相應的檢測器完成檢測工作,這種檢測技術往往被運用于檢測食品中的脫氫乙酸、苯甲酸和山梨酸等。
在實驗室食品添加劑檢測中,高效液相色譜法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在使用之前需要按照要求對樣品中所含有的著色劑進行檢測,并做好如下處理工作:①如果樣品基質較簡單,如酒精或碳酸飲料,一般選擇將檢測樣品直接浸入水中進行溶解,隨后將其pH值調節至合適范圍,定容、過膜測定;②如果檢測樣品含有比較復雜的基質,如果汁等,一般需要借助聚酰胺吸附法給予有效處理后,再對樣品進行加熱并滴入檸檬酸鈉,以確保將溶液pH值調整至6,隨后加入適量聚酰胺粉混合攪拌,攪拌完成后將溶液中的雜質通過過濾、水洗去除掉。在消除天然色素過程中,甲醇、甲酸溶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待天然色素去除后,將水洗溶液調節至中性,再借助氨水-乙醇混合溶液將溶液中的色素去除,隨后加入相應的除氨處理,再定容。
在食品添加劑檢測中,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應用效果。如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與計算機技術的融合,其不僅可以確保檢測過程的智能化,而且還可以有效提高檢測精度。同時,該方法所得到的檢測結果比較直觀,能夠直接使用,進一步推動了食品添加劑檢測效率的提升。
現階段,食品中添加的添加劑種類繁多,而且不同種類添加劑在化學性質和成分等方面具有一定差異性,明顯加大了檢測工作的難度,也影響了食品添加劑檢測技術的發展與完善。因此,在開展食品添加劑檢測工作的過程中,應重視多種檢測技術的結合應用,以此來提高食品添加劑的檢測效率和質量[6]。
食品安全與社會的穩定發展息息相關,而食品安全的關鍵就在于積極開展食品添加劑檢測工作,進而保證流入市場的食品的安全性。為了保證食品添加劑檢測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就必須加大對檢測技術的投資力度。①需要各個高校承擔起培養食品檢測專業人才的責任。②針對食品添加劑檢測領域,政府應加大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的投入,以此來推動食品添加劑檢測技術的改進與創新。
綜上所述,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保障。現代分析技術能快速分析食品添加劑的種類、數量,使食品安全檢驗走向新階段,有效管理不法商家過量添加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保障人們餐桌的安全。基于此,管理人員應該不斷創新分析技術,加強精度檢驗,形成全過程的食品監督管理體系,促進食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