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宇,陳 強
(湯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663)
蜂膠是工蜂(Apis melliferaL.)采集的植物樹脂或其他分泌物,與其上顎腺、蠟腺等分泌的一類物質混合形成的具有黏性的固體膠狀物[1]。研究表明,蜂膠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腫瘤、降血糖、保護肝臟和提高免疫力等諸多生物學功能[2],而這些特性得益于蜂膠極其復雜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類化合物、有機酸類化合物、萜烯類、酚酸類、醛酮類以及多種衍生物、礦物質、微量元素和活性酶等[3-6],因此蜂膠現已被廣泛應用于保健食品、醫藥、日化工業等領域。本文對蜂膠的生物學功能進行了綜述,并分析了蜂膠在保健食品中的應用,旨在為蜂膠的生物學功能研究提供依據,為進一步開發利用蜂膠保健食品提供參考。
蜜蜂居住環境相對濕度高,營養物質豐富,極其適合微生物繁殖。而蜂膠具有良好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被稱為最完美的天然抗生素。
1.1.1 抗炎
抗炎作用是蜂膠最早被研究的功能之一,蜂膠中具有良好抗炎效果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柯因、高良姜素、山萘酚等)和酚酸類化合物(咖啡酸、阿魏酸、肉桂酸等)[7]。MISSIMA等[8]研究發現,巴西綠蜂膠醇提液能顯著影響應激狀態下小鼠巨噬細胞H2O2的產生及NO的生成[9]。HU等[10]研究發現蜂膠醇提液、水提液均能顯著抑制小鼠炎癥部位IL-6水平的上升。BLONSKA等[11]探討了蜂膠乙醇提取物(EEP)和特定的黃酮類化合物(白楊素、高良姜素、山萘酚和槲皮素)對白細胞介素和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脂多糖誘導的巨噬細胞中基因表達的影響。結果表明除高良姜素以外,其他3種黃酮類化合物均能顯著降低IL-1mRNA水平和NO的產生,其中最有效的是白楊素。測試結果證明黃酮類化合物有助于蜂膠的抗炎活性。
1.1.2 抗菌、抗寄生蟲
對蜂膠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菌作用研究比較早,目前已證明不同產地的蜂膠提取物對枯草桿菌、霍亂弧菌屬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鏈球菌、糞腸球菌、副傷寒沙門氏菌、幽門螺旋桿菌、嗜水氣單胞菌和膠單體化合物的抗真菌試驗發現,兩種木質素類化合物對須毛癬菌的殺菌效果最強,在黃酮類組分中,高良姜素的抗真菌效果最強。另外對比各種研究可以看出,世界各地蜂膠抗菌機理基本相同[12-13]。
此外,蜂膠對寄生蟲的生長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FERREIRA等[14]也通過體內試驗證實了巴西蜂膠水提物可以有效治療小鼠內臟型利什曼病,緩解因感染寄生蟲導致的內臟損傷,并能顯著降低慢性曼氏吸血蟲數量和蟲卵產量[15]。這為蜂膠在治療血吸蟲病方面的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1.1.3 抗病毒
研究表明,蜂膠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對人類1型免疫缺陷病毒(HIV-1)、單純性皰疹病毒(HSV-1)、腺病毒-5、流感病毒、偽狂犬病病毒(PRV)等均有滅活作用,尤其對HSV-1作用尤為明顯[16]。蜂膠抗病毒活性除了表現在其本身對病毒直接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外,還可以作為佐劑結合特定抗原注入體內,以增強機體特異性免疫應答的方式幫助宿主抵抗和清除病毒[17]。
蜂膠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直以來被關注的熱點。研究發現,蜂膠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可以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從而發揮抗氧化功能[18]。CAPUCHO等[19]發現巴西蜂膠能改善生殖細胞的氧化應激狀態,清除過多的活性氧自由基,這對精子產生、發育也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BRAIK等[20]研究發現阿爾及利亞蜂膠能減少離體心臟中線粒體活性氧的產生,保護缺血心肌免受氧化損傷。MTA等[21]研究發現巴西綠蜂膠中的山柰酚和山奈醇具有有效清除自由基能力,可以提示內源性抗氧化劑防御的上調。
蜂膠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活性,這也是蜂膠最受人們關注的生物活性功能之一。GAL等[22]研究發現蜂膠提取物可以降低大鼠乳腺腫瘤發病率,并造成腫瘤體積以及重量均顯著下降。FRION-HERRERA等[23]研究發現巴西綠蜂膠能顯著抑制A549細胞的增殖。此外,蜂膠的活性單體一直是抗腫瘤藥物開發研究的熱點之一。LI等[24]研究了巴西紅蜂膠提取物對不同癌細胞系的毒性作用。結果顯示,其中的7-羥基-6-甲氧基二氫黃酮對抗B16-BL6黑色素癌細胞系、LEWIS肺癌細胞系、A549人肺腺癌細胞系和HT-1080纖維肉瘤細胞系等均有效。這也為日后研發新抗癌藥物提供了參考。
蜂膠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因而被廣泛用于糖尿病的輔助治療。FUKUDA等[25]募集了80位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巴西綠蜂膠為原料,進行為期8周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8周發現,按時服用巴西綠蜂膠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引發的尿酸和eGFR改變。CHEN等[26]通過鏈脲霉素和高脂飲食聯合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發現臺灣綠蜂膠乙醇提取物可以緩解β細胞的損傷,同時減少體內炎性和活性氧的生成。與巴西綠蜂膠不同,臺灣綠蜂膠可以增加PPAR-α和Cyp7a1基因表達量,這也意味著臺灣綠蜂膠對脂質體代謝有一定的調節作用。XUE等[27]研究發現蜂膠能夠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并能改善腸道微生態紊亂,這可能是蜂膠調節血糖的機理之一。
蜂膠具有很好的保肝護肝作用,對多種因素導致的肝損傷均有保護作用。NAKAMURA等[28]研究發現巴西蜂膠醇提液對α-荼基異硫氰酸鹽(ANIT)誘導的肝臟損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其肝臟保護效果甚至比公認的強抗氧化劑維生素E還要好。戴偉等[29]使用乙醇給小鼠灌胃造成急性肝損傷模型,測定肝組織中三酰甘油(TG),并檢測肝組織脂肪變化程度。結果表明,蜂膠高劑量組肝組織中三酰甘油(TG)和肝臟脂肪變化程度均低于模型對照組。證明了蜂膠對乙醇造成的肝損傷的保護作用。EL-GUENDOUZ等[30]發現蜂膠對鉻酸鹽引起的腎毒性起到了有效的化學保護作用,展示出了對腎臟的保護潛力。
蜂膠具有極其廣泛的生物學功能,近些年國內外學者對蜂膠研究發現的其他生物學功能還有免疫調節作用[31]、口腔健康作用[32]、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33]、治療胃腸道疾病等作用[34]。
由于蜂膠具有抗氧化、消炎抑菌、降血糖、保護肝腎臟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已經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保健食品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2002年,蜂膠被衛生部正式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2005年,蜂膠被正式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成為法定藥材。此外,蜂膠與其他藥物或保健食品原料配合使用,可以達到協同增效的作用。研究市場上蜂膠保健食品發現,與蜂膠復配的中藥原料主要有靈芝、人參、當歸、黃芪、蘆薈、決明子等;功能性原料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E、鉻化物、硒化物等。例如,蜂膠與酸棗搭配具有改善睡眠功效;與苦瓜、鉻化物(如富鉻酵母粉)、黃芪、葛根等搭配具有調節血糖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國產降血糖類保健食品原料中,蜂膠占比為26.43%,高居降血糖原料使用頻次的第3位[35]。
目前,我國國產蜂膠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種類主要集中于免疫調節、調節血糖和調節血脂方面,進口蜂膠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還包括祛黃褐斑、清咽潤喉等。主要劑型也以軟膠囊為主,占總劑型的67.25%;其次為硬膠囊占總劑型的19.5%。其原因是軟膠囊劑型除了能有提高對光、熱成分的穩定性,彌補固形劑型的不足,還能定時定位釋放 藥效[36]。
我國幅員遼闊,蜂膠資源豐富,但對蜂膠原料的研究時間還較短。隨著我國科研能力的提高,人們對蜂膠的認識正逐步地深入,其抗氧化、抗炎、抗腫瘤、調節血糖、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生物學功能將會被逐漸開發利用,進一步提高蜂膠產品的價值,豐富市場上具有保健功能的蜂膠產品種類。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蜂膠必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應用于各種功能性食品、臨床藥品開發等領域,從而保障人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