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區胡集小學 范小紅
在“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下,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十分重要,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在信息化時代下,教師要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以此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數學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預學十分重要。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開展的課前預習是統一的,現在,微課已經廣泛地應用到教學中,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輔助引導學生在課前進行個性化預學。
例如,教師在進行《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節的教學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42×3”的具體計算過程,其中的詳細計算步驟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一步步深入,同時又極具啟發性。在學生觀看微視頻后,教師可以具體講述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本原則以及進位時的注意事項,讓學生準確掌握此節的相關知識,從而實現數學課堂的高效教學。
微視頻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可以普遍使用,關于各個章節的微視頻素材也比比皆是。教師在課前應結合本節所要教授的內容,選擇合適的微視頻,在即將開始講述前向學生展示,有效地在學生腦海中植入本節所要學習內容的相關思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搭建先學后教平臺,以此培養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品質。
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能夠使得教材內容形象化,增加書本知識的可理解性,使學生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和深刻印象,對學生理解知識極為有利。比如,教師在向學生教授“時、分、秒”這一節內容時,小學階段的學生已經有足夠的時間概念,例如每天按時起床去洗漱、吃飯以及上學,教師可以先播放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畫視頻,其中的卡通人物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每個學生透過動畫都仿佛能看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大腦也進行著大規模的思考和想象。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時、分、秒”的相關知識已經在學生腦海中得到了鞏固,也使課堂呈現出了高度的趣味性。這種教學模式高度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很有幫助。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高度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思索。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電子作業的形式去觸發學生的思維,開展“24點大比拼”的活動,并將活動分為四步有序展開。
首先,可將本次活動的活動規則和注意事項以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使各個認知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效提取重要信息,從而有針對性地完成相關的作業。即使有些學生不能及時消化微課中所呈現的內容,也可以通過反復多次播放讓學生加以理解,最終實現徹底領會。學生在按步驟完成電子作業后,無論是數學能力還是計算速度都會取得明顯的進步和提高。在這種趣味性十足的作業形式中,學生既收獲了學習知識的喜悅,又能體會到掌握能力的成就感,為日后持續地進行數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以上兩個步驟,學生計算“24點”的速度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教師在此環節應鼓勵學生同家長配合,將學生計算“24點”的過程通過視頻或圖片提交上來,在班級里形成良好的互助互促氛圍,使整個班級的學習積極性得以提高。另外,也可將計算“24點”從手機游戲模式轉為現實紙質撲克牌的游戲,同樣讓學生將玩撲克牌的過程進行拍照上傳。通過這一系列提交電子作業的形式,最大程度地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完全規避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枯燥,讓學生以最高的效率掌握數學教學內容。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教育理念的深入推進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課堂教學已成為小學教學的趨向。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通過改進教學手段、更新教學思維,最大程度地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這樣教學既可以使學生高效掌握教學內容,又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為日后形成相關的數學能力和打造優秀的數學思維奠定良好的基礎,推動小學數學教學走上個性化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