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南灣營小學 吳海梅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傳授數學知識,更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欲望,調動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的身心處于愉悅的狀態(tài)之下,更有利于放松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進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身的教學用語以及教態(tài),要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親和力。教師不經意間的一句話語或者眼神都能夠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同時,由于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具有緊密的聯系,教師要能根據學生的生活體驗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比如,在教學四年級“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時,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的內容,從科普類、綜藝類、動畫類以及體育類等類別,自行設計出調查班級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的表格。學生自主調查,并完成統(tǒng)計表,再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據設計出條形統(tǒng)計圖。學生在參與的過程當中,自主發(fā)現統(tǒng)計表與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最后,教師與學生共同歸納:統(tǒng)計表是用表格呈現數據的,而條形統(tǒng)計圖則是以直條呈現數據,兩者都能夠清晰地看出統(tǒng)計的結果。兩者相比,條形統(tǒng)計圖能更為直觀形象地表示出數據的多少。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統(tǒng)計表以及條形統(tǒng)計圖的運用熟練程度,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設出不同的生活化情境進行研究。這樣教學,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有利于讓學生懂得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內在聯系。
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只要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自然愿意調動主觀能動性投入到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這樣的學習才更加高效。
比如,在教學“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結合教材內容,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進行講解。在學生闡述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時間與空間。這樣教學,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更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之處,及時進行表揚與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現代教學手段已經廣泛地運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上課時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教師可以巧妙地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具體形象的形式呈現出來,有效地吸引學生的關注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比如,在教學“垂線與平行線”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量角器,知道量角器是度量角的工具。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能發(fā)現量角器是半圓形的,被平均分為了180份;上面有很多的刻度線,并且都指向量角器的中心;上面的數都是排成兩圈的等特點。為了讓進一步感知生活當中角的存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出示學生生活當中較為常見的事物圖片——蹺蹺板、吊橋、隊旗等。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尋找圖片當中的角,再利用多媒體當中的電子量角器進行測量。這樣的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更為直觀地去發(fā)現物體圖片當中的角,并準確地測量出角的度數,這是教師通過口頭講授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
此外,因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所以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理論水平,并能夠結合教學實踐及時地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探尋出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路徑。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取得學生的信任,善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巧妙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巧借現代化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關注點。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將抽象的數學變得更加生動,將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富有生命力,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