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興仁小學 杜金花
審題,并不意味著簡單地閱讀題目,它需要學生通過閱讀提煉出有效條件,弄清楚問題。由于小學生思維較活躍,因此,在面對題干較長、看似復雜的數學題目時,往往無法集中注意力審題,尋找出有用的信息。事實上,有些數學題目雖然文字較多,但只要仔細閱讀,就會發現其中很多都是無用信息,我們只需要從中找出有效信息即可。教師可以將審題能力的培養滲透在日常的教學中,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數量關系是數學問題中不可或缺的條件,只有弄清楚數量關系,才能展開求解。但是很多時候,題目不會直截了當地將數量關系表達出來,需要學生自己總結歸納。這時候,大家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分析。思維導圖具有直觀發散等特點,能夠提升分析的效率,使得題中的數量關系一目了然。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帶領學生一起繪制導圖,引導大家掌握導圖分析的要點,從而理清數量關系,提升解題效率。
例如,在講解“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可以給出這樣一道題目:某班級共有學生45人,其中男生比女生多5人,那么請問該班級男生和女生分別有多少人?看到這道題目后,學生可以繪制導圖分析,首先將該班級畫出兩個分支,分別代表男生和女生,已知條件說明男生比女生多5人,那么大家就可以在女生后面寫“人數比男生多5”,這樣如果將全班人數減5,即45-5=40,就是女生人數的兩倍,即女生有20人,所以男生有20+5=25人。除此之外,還可以將已知條件轉換為“女生比男生少5人”,那么將全班人數加5,即45+5=50,就是男生人數的2倍,即男生有25人,所以女生有25-5=20人。
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高效地分析數量關系,進而提升審題效率。但是在繪制導圖時,學生還要注意其簡潔性,過于復雜的導圖往往會適得其反。
小學生由于生活經驗較少,思維往往很局限,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題效率。因此,教師可以帶領大家動手實驗,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開拓思路,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數學課堂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樂趣。
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動手實驗,能夠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克服思維的局限性。在開展實驗教學時,教師還要盡可能地讓全班同學參與其中,發散思路,提升學習效率。
在求解數學題目時,學生可以聯系生活,融合自己的實踐經驗思考分析,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審題效率。
例如,在學習“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時,教師可以展示這樣一道題目:周末,小明和朋友一起去文具店買文具,媽媽給了他50元,已知他買了3支圓珠筆,每支2元,買了4本筆記本,5元一本,小明想把剩下的錢都拿來買賀卡,已知賀卡4元一張,那么小明一共可以買幾張賀卡?聯系生活經驗可知,花費總額要小于或等于自己擁有的金額,且總價=單價×數量,這時候可以先算出買圓珠筆和筆記本一共花費了多少元,即3×2+4×5=26,那么剩下50-26=24元,已知賀卡4元一張,24÷4=6,即小明一共可以購買6張賀卡。這樣結合生活經驗,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題目需求,提升審題效率。
在學習數學時,教師往往會根據教學進度帶領學生展開解題訓練。因此,學生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在審題時結合實際,幫助理解。
總的來說,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能力需要教師長期堅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優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求解問題,提升數學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