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
(成都市新都區新川外國語學校,四川 成都 610000)
傳統的教學方式受到多個方面的局限,導致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受到極大的影響。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之下,利用互聯網和中學教學相互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擴大學生知識獲取的廣度和深度,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方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互聯網所傳輸的信息,時效性更強、獲取更加便捷,更能滿足現代中學德育教育的需求。只有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探索新的教學路徑,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觀念,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才能夠使得學生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成為祖國的棟梁,更好地滿足未來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的需求。
中學生剛剛步入青春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處于發育的黃金時期,尤其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確立更是有著重要的影響。現代的教育不僅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知識基礎,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的精神境界。互聯網本身具有非常豐富的信息,學生能夠利用互聯網進行各種信息的查找。但是由于現階段的互聯網環境非常復雜,學生在使用互聯網進行信息查找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社會思想潮流的沖擊,導致學生的思想健康成長受到嚴重的阻礙。因此,在進行中學德育教育工作時,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養成發揮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能夠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并且,由于中學生的人生經歷和社會經驗有限,在面對互聯網上的各種信息并不能進行正確的分辨,往往會根據自身的主觀感受而選擇錯誤的應對方式。需要提升學生的是非分辨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老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傳授為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相對被動地學習地位,這樣的“填鴨式”教育已經不能夠滿足現代發展的需求,老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思想上的交流和溝通,更不能結合學生本身的學習狀態來對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和提升。這也會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枯燥無味,很難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目標。而利用互聯網來開展德育教育工作,能夠歸還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能夠在互聯網的引導之下發展自己的個性。并且,通過建立相應的互聯網教學平臺,還有助于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得到有效的改善,多媒體教學的方式更有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不斷上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傳統的教學方式會受到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但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的教學,能夠打破傳統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來進行各種教學課件和教學資料的搜集,還能和其他的教師進行教學經驗的交流。德育教學更是需要跟隨時代的發展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積極地探尋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德育思想的提升,養成良好的德育習慣。通過互聯網進行各種德育教學信息的搜集,不再受到傳統課堂教學的限制,有助于幫助教師打破傳統思想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束縛,結合互聯網所擁有的各種教學資源,提高對學生德育教育能力的培養。并且,在豐富的教學資源的支持之下,使得教師的德育教育能夠全面提升,教學方式更加靈活。
由于時代發展的影響,使得現階段的中學生雖然在物質生活上過得非常充裕,但是在精神需求方面卻一直無法得到滿足。并且,中學生的個人經歷和社會經驗有限,在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較高的自律性,導致很多學生在利用互聯網進行德育知識的學習時,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感到課堂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學生很容易利用互聯網來進行各種娛樂活動,而忽略了互聯網本身用于學習的重要功能。面對互聯網中的各種新鮮事物,學生很難抵抗誘惑,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會利用互聯網聊天交友、玩游戲、看視頻等,互聯網上各種虛假信息的出現,學生并不具有相應的是非分辨的能力,導致學生的德育思想觀念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帶來經濟方面的損失。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對學生加以引導,很可能會導致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生扭曲,嚴重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展。
德育教學主要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導致現階段很多中學德育教學會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制約,大多數的中學德育教師都只注重課本教材中的各種德育理論的講解,而沒有開展相應的實踐教學活動作為基礎,使得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對很多德育理論并沒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由于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教材中的很多德育教學理論對學生而言理解起來相對困難,如果沒有實踐教學活動作為基石,學生很難在學習的過程中全面地進行這些知識的吸收,導致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夠理想,降低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家庭和社會共同應當承擔的責任。家庭是中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第一場所,對學生的德育思想和行為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思想上相對叛逆、極端,很容易和父母產生情感上的沖突。如果學生在實際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而沒有及時地跟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很容易主觀地進行對一些問題的看待,導致學生采取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只有在充滿關心和愛護的家庭環境之中成長的學生,才能夠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家庭的關懷直接影響著學生性格的養成和思想觀念的形成。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地采取家校合作的教學模式,引導家庭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加強中學生和父母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關心學生在思想上的變化,結合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于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迅猛,信息技術的更新更是飛快,導致學生在使用互聯網進行各種知識的學習時,會受到社會上各類思潮的影響。為了使得學生能夠正確地分辨是非,堅定自己的信念,就需要加強民族文化教育,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正確的引導。國家已經制定了相應的政策來幫助進行互聯網環境的凈化,中學德育教學更是需要提高對互聯網所存在的各種信息的重視,加強對互聯網上各種信息的了解和監控,在相關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制度的影響之下來進行德育教學。而學生在使用互聯網進行各種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免會出現接觸不良信息的現象。只有加大民族文化的弘揚力度,幫助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使得民族文化壓倒不良文化,從而幫助學生摒棄不良信息。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教學類活動,能夠很好地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注重對學生的文化素質教育。可以在網絡上開展關于各種道德事件討論的會議,加強中學生網絡道德建設和法制觀念。
理論知識的教學固然重要,但是實踐教學才能夠真正地促進學生全面的吸收理論知識。在進行中學德育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當加強學生在德育實踐方面的活動開展。使得學生能夠充分地利用互聯網技術來進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互聯網技術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機遇,在實踐活動之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能夠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中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也是進行德育教育尤為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德育教學實踐活動應當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德育教學的意義,在實際生活和成長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吸收德育理論知識,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自身成長的養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場所,父母更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養成的重要時期,在成長的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家長對學生的照顧和影響。在進行中學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并不只有學校承擔著進行學生德育教育的責任,家庭和社會同樣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只有家庭能夠進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才能使得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進行學校中德育知識的學習。父母在中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榜樣作用,只有父母首先能夠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使得學生能夠通過父母對事物的處理態度或者面對困難的解決方式中得到相應的啟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父母的教育是包括形象和榜樣兩個方面的,主要是通過父母對學生的德育引導,來幫助學生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時能夠勇敢地面對。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但是靈活地運用互聯網的優勢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興趣更濃,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來進行德育教學知識的導入和引申,和學生實際的生活相互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進行各種復雜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吸收這些理論知識的前提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實踐教學活動之中,在興趣的引導之下學生的大腦活躍程度更高,有助于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進行知識的聯想和想象,在互聯網知識潛移默化地影響之下,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在新時代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中學德育教育也應當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積極地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和提升,利用互聯網和教學相互結合的方式,充分地利用互聯網中的各種資源來進行中學德育教育工作。需要不斷的打破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束縛,積極地尋求新的教學路徑開展中學德育教學活動。只有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注重課堂教學和家庭教學兩個方面,才能夠使得中學德育教學工作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