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榮
(河北省辛集市辛集廣播電視臺,河北 辛集 052360)
5G 時代的來臨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短視頻的發展,短視頻的質量與用戶體驗也有了進一步提升,同時開始被越來越多受眾用于獲取新聞信息。傳統電視新聞不符合新媒體時代下受眾快節奏的信息獲取需求,所以必須要對電視新聞傳播方式和媒介予以創新。推進電視新聞與短視頻的融合,依托短視頻實現優質新聞內容輸出,有助于傳統媒體的持續穩健發展。
短視頻因為自身時長短且消耗流量少而受到了諸多用戶的青睞,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短視頻依靠數字技術和互聯網實現快速傳播,用戶能夠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在各種場所隨時觀看,也能夠使用智能手機錄制短視頻,成為新聞信息的第一傳播者。短視頻新聞咨詢轉變了傳統電視新聞在特定時間以特定方式的播報模式,短視頻的內容豐富多樣,操作簡單便捷,用戶僅僅需要搜索或者點擊即可了解最新新聞信息,它的出現和發展對傳統電視新聞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短視頻的一個突出特征在于能夠很好地實現社會化傳播,現代人工作和生活節奏的逐漸加快,碎片化閱讀成為趨勢,廣大受眾都希望能夠通過更加便捷快速的渠道來獲取信息。短視頻APP 具有互動功能,通過評論或留言能夠和新聞信息的提供者進行互動,評論內容能夠讓所有受眾看到,新聞信息提供者按照受眾評論與留言信息來對內容予以調整,提升其影響力。短視頻所發布的新聞內容能夠成為受眾互動交流的談資,在APP 和互聯網平臺中進一步深化受眾和短視頻傳播者的交流[1]。
當前新聞短視頻的內容更加突出個性化特征,媒介融合背景下短視頻也獲得了更快的發展。當前越來越多年輕用戶群體偏向于通過短視頻來獲取新聞信息,短視頻平臺也在很大程度調動了受眾的表現欲,年輕用戶能夠利用各種APP 來隨時記錄身邊的新聞事件或者發表現場視頻。傳統電視新聞要達到短視頻的傳播效果,不但要確保內容質量,還應當進行持續創新,讓新聞視頻更具有個性和創意,從而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
按照2021 年發布的我國第48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相關數據,到2020 年年底,國內網民數量為10.11 億人,利用手機上網的用戶占比為99.7%,可見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主流,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用戶信息獲取習慣的轉變。在新時期下,更多用戶傾向于選擇手機來獲取新聞信息,而短視頻的出現精準地滿足了該需求。短視頻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向用戶呈現新聞事件的核心元素,同時擺脫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用戶能夠按照實際需求和自身喜好來隨時隨地搜索觀看新聞。在這一基礎上,推進電視新聞與短視頻的融合發展能夠創新新聞傳播模式,借助于更加便捷高效的形式來給用戶呈現新聞內容,有效提升新聞信息的影響力,拓展新聞傳播廣度。比如說央視新聞在抖音的官方賬號推出了以“主播說聯播”為主題的短視頻新聞專題,新聞主播用簡明扼要且通俗風趣的話語歸納當天的新聞大事件,吸引了無數粉絲關注和點贊,極大提升了央視新聞的影響力和傳播力[2]。
傳統新聞媒體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但也存在固定的工作模式,即便工作流程相對成熟,但也顯得較為刻板和陳舊,無法真正做到新聞傳播的靈活性與個性化,同時電視新聞的播出時間與形式也是一個較大的限制和短板。而電視新聞與短視頻的融合發展,借助于互聯網或手機,可以依靠更低的成本和更便捷的操作來提升新聞信息的傳播效率,也能夠優化用戶體驗。傳統電視新聞僅僅是單向傳播,不能夠獲得用戶的實時反饋,而短視頻新聞傳播能夠實現有效互動,在為用戶傳播新聞時也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用戶的反饋,如此一來便極大提升了用戶的參與性,提升了用戶黏性,同時有助于積累新用戶,深化用戶和新聞媒體的交流溝通,有效彌補傳統電視新聞的不足。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和短視頻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傳統新聞信息傳播途徑,電視新聞與短視頻的融合發展有助于拓寬電視媒體的發展空間,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更加重視推動媒介融合。一方面,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應當盡快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傳播趨勢變化,主動借鑒短視頻平臺的成功做法,逐步研究找到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新聞傳播方式,充分發揮出電視媒體作為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開展好短視頻新聞內容的創作、編輯等相關工作,電視新聞工作者也應當轉變思想觀念,積極學習新媒體技術,根據新時期的社會熱點信息不斷創新新聞傳播模式,合理調整新聞傳播策略,從而促進電視新聞影響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傳統電視媒體節目制作相對固定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中,表現出封閉性以及滯后性的缺陷,新聞信息傳播工作局限在定式思維中,電視新聞無法與受眾進行有效互動,新聞信息傳播效率難以提升。所以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更應當不斷推動媒介融合,積極應用短視頻平臺制作發布新聞信息內容,主動投身于短視頻新聞制作與傳播環節中來,這樣才能夠真正牢牢抓住時代發展脈搏,乘著新媒體的東風,實現自身的創新轉型。
廣大用戶的碎片化閱讀習慣要求新聞信息內容的生產不單單要體現出節目深度,同時還需要控制好新聞節目長度,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要開展好調研分析工作,結合廣大受眾的實際需求來靈活控制新聞時長。目前愛奇藝、騰訊視頻以及優酷視頻等熱門視頻網站借助于大數據技術來分析受眾的收視習慣,發現時長在15 到20 分鐘甚至5 到10 分鐘的視頻節目點擊率最高,比如說騰訊視頻主導制作的訪談節目《和陌生人說話》,每期時長為15 分鐘,也選擇了適合手機用戶的豎屏模式播放。而央視新聞的抖音公眾號每條新聞短視頻的時長一般是20-60 秒,通過幽默有趣、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呈現新聞內容,獲得了無數用戶的關注和好評。另外電視新聞媒體在制作短視頻的過程中還應當堅持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凸顯個性化、人格化的新聞傳播表達,更加重視受眾的參與。《晚間》《和陌生人說話》等節目都是以人物為中心來制作的,而新聞聯播推出的“主播說聯播”專題短視頻也是透過主播口中的講解來讓廣大用戶了解新聞信息,大到國家大事,小到普通群眾,新聞內容極具個性化,依托于人格化的表達和新聞信息細節的捕捉來吸引受眾,促進新聞短視頻傳播效率的提升。
過去的新聞傳播途徑較為單一化,廣大受眾觀看電視新聞節目是為了解近期的新聞事件,而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獲取渠道更加豐富,受眾不局限于單純的信息推送,更加注重獲取新聞信息時的體驗。因此電視新聞短視頻的制作必須要從視聽語言以及內容上予以不斷創新,從而充分滿足受眾需求。比如說騰訊視頻制作的《和陌生人講話》即是把各類人物呈現在受眾面前,通過訪談互動的方式來讓受眾了解各個領域的知識等;北京衛視以及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官方抖音號,所制作的新聞短視頻更加關注民生問題,記錄人民群眾實際生活中的新聞事件。同時新聞短視頻的風格不必局限于過去那種嚴肅單一的風格,能夠依靠幽默風趣的語言和靈活的呈現方式來讓節目不會出現沉悶感,對新聞工作者而言,必須要積極學習短視頻后期制作知識,讓新聞短視頻能夠吸引更多受眾。比如說可以通過放大新聞事件關鍵字、合理利用表情包、使用網絡語言以及短視頻剪輯技術、搭配流行的BGM 等方式,讓新聞短視頻變得更加有趣,提升視頻的可看性,真正讓新聞“活”起來。另外新聞短視頻的內容選擇必須要注重針對性與精準化,內容設計要具有個性化,真正從受眾需求偏好著手,控制好新聞內容和受眾期待的尺度,讓新聞短視頻不僅能夠調動受眾的觀看欲望,同時也要避免曲高和寡、孤芳自賞,精準尋求和受眾之間的定位[3]。
新媒體時代下,短視頻平臺中的各類信息較為復雜,其覆蓋范圍廣、傳播速度快,但也必然會存在虛假新聞和刻意夸大事實的情況,因此電視新聞在與短視頻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強調信息內容的真實性,進一步提升傳統電視媒體在新媒體平臺中的影響力和公信力,鞏固電視媒體的主導地位,及時發布準確全面的新聞內容。與此同時,新聞短視頻也應當在確保信息真實準確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美感,新聞短視頻的制作不單單要強調內容的美感,還應當重視形式的美感,從而提高新聞短視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說騰訊新聞制作的女性名人紀實節目《不止于她》,借助于采訪與記錄女嘉賓背后的真實故事,同時依靠精良的后期制作,為廣大受眾真正呈現出了女性內心的強大力量,實現了節目真實性與美感的統一。
電視新聞與短視頻的融合發展把新聞話語權和影響力從過去的電視媒體平臺慢慢延伸到手機平臺與PC 平臺,要求電視新聞媒體在制作短視頻的過程中積極傳遞主流聲音,充分履行好自身的社會責任。如上海東方衛視在抖音平臺開通的官方賬號,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時所制作的“防疫抗疫,東方在行動”的專題短視頻新聞,其中內容充分展示并呈現了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在抖音開通賬號的電視新聞媒體往往可以第一時間了解社會熱點新聞:國安法出臺、兩會等專題報道都能夠實時跟進,讓廣大受眾能夠及時了解國家的最新政策。另外央視新聞、新聞聯播等紛紛入駐抖音或快手平臺,這些媒體平臺所制作傳播的短視頻新聞內容也都是以宣傳社會正能量、弘揚先進文化為主,實現了有效的輿論引導作用[4]。
與此同時,新聞短視頻的制作還應當積極借鑒B 站等平臺的方法,合理設置彈幕區,從而能夠及時獲取受眾的反饋,對后續內容的制作提供參考。另外在新聞短視頻的制作過程中還應當靈活運用電視視覺表現方式,比如說多角度、多視點進行切入,讓整個視頻內容變得更加立體化。如《和陌生人講話》即是采取平民化的角度出發,通過多視點剪輯捕捉新聞人物特征,講好新聞故事,有效增強了整個視頻內容的故事性與藝術美感,這些方法都是電視新聞媒體在制作短視頻時能夠予以參考和借鑒的。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電視新聞應當促進和短視頻的融合發展,借助于短視頻來提升新聞內容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同時提高電視新聞的點擊率和曝光率,促進電視新聞節目收視率的提高。電視新聞媒體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來制作各類新聞短視頻,特別是和受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類新聞,關注教育、就業、食品安全等各個方面,保持新聞熱度,充分發揮出短視頻平臺的傳播優勢,讓新聞傳播更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