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英 徐萬均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后備主力軍必須要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文化自信是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重要著力點。
價值觀與文化之間,價值觀認同與文化認同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文化是價值觀的源頭,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價值觀認同重在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是價值觀認同的基礎。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實質是文化認同。習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1]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延續中華民族的血脈,在傳承中凝結成中華民族的靈魂,構成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形成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標識,它是牢牢維系中華民族大統一和大團結的精神紐帶,集中體現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永不枯竭的活水源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重要的民族文化資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凝練,它用二十四個字集中表達了個人、社會、國家等三個層面的價值取向。在五千年從未間斷的歷史文化中,中華民族積淀了自身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吮吸豐富的養料,從三個基本層面傳承中華文化最核心的基因,傳統文化的愛國、誠信、和諧、民本、公平、廉潔、正義等核心思想理念源源不斷地滋養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發展者、創新者,在中國革命時期、建設時期、改革開放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形成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共同構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國內富貴資源,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這些文化有著一脈相承的核心基因,并形成文化的核心,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民族文化孕育、滋養、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認同中華優秀文化為基礎,它的實質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認同。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核心是中華優秀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和價值觀認同。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是集中體現民族文化的精神標識。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核心是長期積淀在文化中的中華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念,比如愛國主義、革新精神、勤勞勇敢等精神和理念,這些精神和觀念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特有標識,始終維護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的應有地位,是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站穩腳跟的根基。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就是認同中華優秀文化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構成中國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承擔者,必須要擁有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必須要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要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那么就必須認同積淀在中華優秀文化中的精神和價值觀念,必須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學認同中華優秀文化的精神和價值觀,對于樹立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大意義。高校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是其根本任務,中華優秀文化中蘊含的寶貴的德育思想、價值觀念乃是大學生道德和價值觀形成的最重要的資源。
推動新時代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許多方式方法,因為文化自信的獨特屬性,使文化自信成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最重要著力點。
(一)大學生必須文化自信且最有理由文化自信。大學生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在這基礎上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必須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民族長期積淀而來的,再優秀的文化,如果不去覺醒、挖掘本民族文化中的精神和價值,認識不到民族文化中價值的重要性,對本民族文化不自信,就會拋棄本民族的文化,同時也把文化中的富貴精神和價值拋棄了,那么這將給這個民族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這個民族也不可能立于民族之林。習總書記說:“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中華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世界上最燦爛的文化,為推動人類社會的不斷向前進步做出了偉大貢獻,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們提出重建新的人文精神,西方幾乎一致認為重建這種人文精神的方向在中國和東方。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必須文化自信,也最有理由文化自信。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最重要著力點是文化自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3]文化自信本質上是價值觀自信,新時代文化自信本質上是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和中國精神自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需要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才能堅定價值觀自信。在當今國際社會文化廣泛交流交融交鋒的情形下,務必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保持定力,民族文化才能不為外來文化所消解、解構,從而才能堅定價值觀自信。在當今世界,西方社會以其自由、民主等價值觀念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同社會階層,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有的人道德滑坡、誠信失范,這就更需要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堅定價值觀自信。在高校這個特殊的文化場域和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出現在社會上的思想、生活方式很快傳遞到學生。大學生的可塑性強,要增強大學生辨別大是大非的能力,要增強大學生的定力,務必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的教育,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打牢大學生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基礎。當今歷史虛無主義、西方普世價值等思潮此起彼伏,必然在大學生價值觀場域對大學生產生極大的沖擊,尤其在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是使用網絡的主力軍,網絡空間是各種價值觀斗爭的主陣地,沒有價值觀自信,就很容易落到西方民主、自由等構成的價值觀的陷阱。發揮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和更持久力量的功能,就能更好地引領大學生堅定價值觀自信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基于文化自信對堅定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重要作用,必須培育和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
(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牢大學生文化自信和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根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根基,也是核心價值觀認同的根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綿綿水源,是大學生賴以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基礎。離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自信就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沒有文化自信,作為文化核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就失去了認同根基。很早以前西方人就深刻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的非同尋常的作用,如尼克松在《1999,不戰而勝》這本書中寫道:“當有一天,中國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相信他們老祖宗的教導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我們美國人就不戰而勝了。”只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基因,并且大力弘揚、發展中華優秀傳統,大學生才有文化自信的底氣和根基。新時代大學生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實基石。大學生應當遵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發揚革命文化,增進大學生文化自信和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動力。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活動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繼承并發展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這是毛澤東為革命老區的題詞,這里突出“傳統”二字,足以說明革命文化已成為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是社會進步的直接動力,相應地革命文化是當今文化自信的動力,核心價值觀的傳承民族優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因,革命文化也是認同核心價值觀的動力。改革是我國的第二次革命,以革命文化的精神豐富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完全契合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大學生將是改革的主力軍,應當傳承紅色基因、紅色傳統和紅色精神,為自己在改革開放中提供精神動力。
(三)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夯實大學生文化自信和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現實基礎。大學生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發揚革命文化,其目標都是為了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人們的理想信念、道德觀念、價值理念等深層一致,形成強大的凝聚力與引領力,從而把全國人民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習近平指出:“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應當看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革命文化的核心基因,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階段都有發展、豐富和創新,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新時代同樣要有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持續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增強大學生的精神力量,從而夯實大學生文化自信和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現實基礎。
(四)堅定文化自信,吸取世界人民有益的文化資源。全世界人民都創造了自己豐富多樣的文化,善于學習、發掘和利用其他民族人民的所有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充分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社會。但是我們吸收世界文明的必要前提就是務必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意識形態決定文化的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大學生務必在堅定“四個自信”的基礎上,才能在借鑒、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中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方向,并在同外來文化的入侵較量和交流交融交鋒中,站穩自己的腳跟,才能不懼外來文化,才不會被外來文化所消解和解構,從而真正吸收、借鑒外來優秀文化,真正做到洋為中用和文化共生。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大學生在比較、吸收與借鑒世界人民一切有益的文化中,就能更好地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