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胤銘
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普外科,北京 102300
乳腺癌是發病于乳腺上皮組織的一種惡性腫瘤,當乳腺癌細胞失去正常細胞特性后,容易松散脫落,發生轉移,從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乳腺癌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危害女性的健康,其已經成為社會公共的衛生問題。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與篩查工作的開展,乳腺癌的死亡率出現了下降趨勢。臨床治療乳腺癌常用的手法有根治手術、改良根治手術、全切除手術、保乳手術等[2]。乳腺癌的治療中會破壞女性的第二特征,加之化療產生的脫發、 消瘦、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導致患者易產生自卑、沮喪等應激反應,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生活質量及價值感。有研究顯示,保乳手術有美容效果,能保護患者身體特征,并發癥較少,可以提升療效[3]。本研究選取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研究,探討保乳與改良根治手術的療效。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收治的100 例乳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50 例)與干預組(50例)。對照組中,年齡20~57 歲,平均(37.59±7.85)歲;其中16 例未婚,34 例已婚;病程6 個月~11年,平均(4.86±1.67)年;小學學歷13 例,初中及以上學歷37 例。干預組中,年齡21~59 歲,平均(38.16±7.64)歲;其中18 例未婚,32 例已婚;病程7 個月~11年,平均(5.05±1.73)年;小學學歷11 例,初中及以上學歷39 例。兩組的年齡、婚姻狀況、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進行。納入標準:①經過相關檢查確診為乳腺癌者[4],單一腫瘤大小≤5 cm,腫瘤位于周圍象限,腫瘤邊緣與乳暈邊緣的距離≥2 cm;②年齡為18~60歲;③具有獨立填寫調查問卷的能力;④臨床病歷資料完整;⑤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排除標準:①有手術禁忌證者;②并發其他腫瘤者;③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全者;④精神疾病者;⑤智力障礙者。
對照組行改良根治手術治療,即切除患側的乳腺連同腫瘤周圍3 cm 寬的皮膚、乳腺周圍脂肪組織,清掃同側腋窩的淋巴結,術后進行放化療及內分泌治療。
干預組行保乳手術治療,即局部切除腫瘤組織與腫塊周圍1~2cm 的正常乳腺組織,并標記好各個切緣,快速冰凍,然后進行病理學組織檢查,保證切緣均為陰性[5-6];再活檢腋窩的前哨淋巴結,若為陽性則行清掃術,若為陰性則可免除清掃術,術后進行放化療及內分泌治療。
兩組術后對患者隨訪1年。
比較兩組的手術指標、美容效果、術后生存率、復發率以及生活質量情況。①手術指標:包括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手術時間、住院時間。②美容效果:以乳房的外形為評價指標,雙乳的外觀對稱且正常,兩側乳頭水平高低差<2 cm,則視為優;雙乳的外形比較對稱、正常,兩側乳頭水平高低差2~<3 cm,則視為良;雙乳縮小明顯且不對稱,兩側乳頭水平高低差≥3 cm,則視為差[7]。③生活質量:使用健康調查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8]從8 個維度36 個小條目評價患者術后1年的生活質量,滿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的切口長度、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指標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切口長度(cm)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對照組干預組t 值P 值50 50 13.57±2.06 4.28±1.24 27.32<0.05 13.57±2.06 4.28±1.24 27.32<0.05 87.42±10.69 50.13±8.84 19.01<0.05 17.52±1.34 10.71±1.33 25.51<0.05
干預組手術美容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手術美容優良情況的比較[n(%)]
兩組術前的SF-36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1年的生活質量SF-36 評分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術后1年的SF-36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兩組患者隨訪1年,均未復發,且所有患者生存。
表3 兩組術前與術后1年SF-36 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術前與術后1年SF-36 評分的比較(分,±s)
與本組術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生理功能術前 術后1年生理職能術前 術后1年情感職能術前 術后1年精神健康術前 術后1年社會功能術前 術后1年活力術前 術后1年對照組干預組t 值P 值50 50 61.43±5.56 60.94±5.37 0.45 0.66 70.54±6.38a 83.82±6.74a 10.12<0.05 62.17±5.05 62.03±5.22 0.14 0.89 71.65±6.63a 81.14±6.12a 7.44<0.05 65.74±5.86 64.96±5.74 0.67 0.50 74.59±6.34a 85.25±7.08a 7.93<0.05 64.55±5.59 65.07±5.43 0.47 0.64 73.08±6.49a 79.43±6.55a 4.87<0.05 66.21±5.64 66.09±5.19 0.11 0.91 75.94±6.87a 84.37±7.51a 5.86<0.05 59.76±5.88 59.15±5.47 0.54 0.59 75.27±6.49a 85.01±7.46a 6.97<0.05
近年來,乳腺癌的患病率越來越高。調查顯示,全世界乳腺癌發病率正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遞增[9]。隨著醫學的更新與轉變,人們逐漸意識到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對其治療、預后有重要意義。
隨著乳腺癌生物學方面行為研究的深入,發現局部原發腫瘤不會對生存率造成不良影響[10],區域淋巴結發生轉移也不是決定生存率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臨床針對中早期乳腺癌時更趨向縮小手術的治療范圍,盡最大可能保留正常的乳腺組織。相關研究顯示,對中早期乳腺癌患者應用保乳手術所取得的局部控制效率、 生存率與改良根治手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兩種手術方法的遠處轉移、復發率及死亡率等方面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11]。有臨床研究[12]顯示,乳腺癌女性患者經過手術、放化療等治療之后,若乳房出形體改變、殘缺等,會損害其自尊心,導致其回避社會各種社交場合,同時也降低了對性生活方面的興趣,甚至在性欲激起、達到高潮等方面存在障礙。因此,在保證乳腺癌治療效果的前提之下,討論手術方法對患者性功能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有重大意義。
目前認為,根治手術、改良根治手術、保乳手術等治療早期乳腺癌患者后的生存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3]。本研究中,應用改良根治手術的對照組與保乳手術的干預組術后1年的生存率與復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也證實了這一點。保乳手術的優勢在于切口小、創傷小、術后恢復較快,能夠保留更加完好的乳房,利于乳房的美容效果,更好地滿足患者對人體美學的需求,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與生理自信,從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的手術切口長度、 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與張騰華[14]研究中保乳手術能改善手術指標的結果相符;干預組手術美容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干預組術后的生理功能、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活力等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與姜書勇[15]研究中保乳手術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中早期乳腺癌應用保乳手術進行治療不僅能改善手術指標,利于患者術后恢復,還能提升乳房美容的優良率,改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綜合治療效果更加明顯,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