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湘寧
辦案監督履職與參與市域治理
檢察機關是黨領導下的司法機關,服務社會治理現代化始終是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首要任務,而依法辦案是檢察機關服務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各級檢察機關應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聚焦主責主業,加大辦案力度,切實找準檢察工作參與市域社會治理的切入點、著力點和發力點,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檢察力量。
一、凝聚強大合力,以政治建設統領全局
實現國家治理方式現代化,要求我們把政治引領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一要結合黨史教育堅持不懈推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思想武器;二要結合檢察工作實際堅持不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使之成為人民群眾的行動指南,引導廣大人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三要堅持人民立場,要接受人民監督,務必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國家治理成效的根本標準,讓人民群眾成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最終評判者。
二、堅持依法治國,以法治建設規范秩序
實踐充分證明,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既是國家治理的有效方式,也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有力保障。一要在科學立法上求主動。將當前立法的重點放在那些反映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法律法規上,以良法保障善治;二要在監督執法上求合力。既要建立黨組領導、上下聯動、部門協作的內部機制,又要建立分工負責、合作共贏、一體推進的外部機制;三要在監督司法上求公正。既要注重辦案的質效,通過降低“案-件比”來推動深化訴訟制度改革,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又要抓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加快構建權責一致的司法權運行新機制;四要在履職盡責上求極致。要聚焦食品藥品等民生領域、環境污染和破壞等生態環境領域這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加大執法力度,規范執法行為,提升執法質效。
三、夯實基層基礎,以自治建設激發活力
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群眾自治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最直接形式。一要要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重點抓好特困地區和特困群眾脫貧,提高自我發展、持續發展能力;二要強化網格管理?!熬W格+檢察”工作既是助推市域治理現代化行之有效的新模式、新載體,也是推動檢察工作轉型發展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深刻變革。網格中有政治、網格中有大局,依托網格平臺開展法律監督的過程,就是化解矛盾糾紛、減少社會戾氣,加強訴源治理的過程,是檢察機關參與市域治理的前沿陣地,也是檢察機關司法為民的“最后一公里”。
四、堅持多元推進,以智治建設增強動能
當前,以綠色、智能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現代科技正在為“中國之治”引入新范式、創造新工具、構建新模式。一要通過打破數據壁壘,有效發揮部門數字化協同的整體效能,破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渠道不暢、途徑狹隘等難題;二要加強數據研判。檢察機關應當用好大數據這個“顯微鏡”“透視鏡”“望遠鏡”,感知社會態勢、暢通信息溝通渠道。以平臺數據為支撐,加強對類案和系統性問題的排查整治和風險防范,努力做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三要抓好智治應用。推進“掌上辦、網上辦”,深化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在檢察工作領域的應用,例如在綜治平臺嵌入“檢察監督”模塊,加強檢察工作與全科網格、縣鄉綜合指揮平臺深度融合和無縫對接。通過“信息技術+檢察監督”,依法高效處理網格事件,進一步推進檢力下沉、重心下移,努力將檢察監督觸角延伸到群眾需要的每個角落,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