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獻智/最高人民檢察院案件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很榮幸有機會來到這個論壇,向在座的各位學習。剛才聽了各位檢察長圍繞四個主題所作的發言,受益良多,讓我對實務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我也簡單談談個人感想。
總的體會是,論壇主題和檢察長們的發言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法工作、檢察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學習研討。為什么這樣說,大家知道,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政法機關要更加注重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切實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我們論壇的四個主題,分別圍繞基層院建設、辦案履職、培育案例、運用指標促進工作等設置,表面上各自獨立,而內在則是有機統一,很好地體現了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和強基導向的要求。
首先,依法辦案、履行法律監督職責,并通過辦案履職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檢察機關的基本任務。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都對推進市域社會治理作出部署。檢察機關必須講政治、顧大局,自覺將檢察工作納入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來謀劃和推進,自覺通過辦案履職參與市域社會治理,這是系統觀念對檢察工作的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這體現的是法治思維。
其次,檢察機關辦案履職,必須加強組織保障、隊伍保障。基層檢察院占全國檢察院的80%以上,抓好基層組織、基層隊伍建設,就抓住了根本,這就要求更加注重強基導向。分州市級檢察院在四級檢察院中承上啟下,層級關鍵、作用獨特、資源更多,在強基固本工作中發揮著特別的作用,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這也是運用系統觀念開展工作的應有之義。
再次,檢察機關辦案履職,需要采取各種措施提高辦案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能力,而運用好指導性案例是一項行之有效的重要舉措。這項工作涉及面廣,涉及環節多,需要全系統上下共同努力。我覺得這次論壇主題找的點非常準,不是籠統地說案例學習、案例運用,而是強調“培育”指導性案例,關鍵詞“培育”。大家都理解,案例能否發揮作用,根本上還在于它的質量。而這個質量,很多時候單靠事后的總結提煉是不行的。張軍檢察長多次強調,各級檢察院、辦案檢察官都要有培育案例的意識,對于具有典型性、引領性、指導性的案件,在最開始辦理的時候就要作為指導性案例去辦,各個環節、各個程序都要努力辦成精品。張軍檢察長近日要求高檢院選編指導性案例時,必須閱卷。這對各地總結報送案例的辦理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必須重視加強檢務管理。張軍檢察長對有效運用“案-件比”指標、業績考評指標等推動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高度重視,要求各級院、各部門都要通過業績考評區分出“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通過靈活設置和調整考評指標以及分值,將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依法辦案情況等納入考評,以此推動和加強各級院、各業務部門的政治建設、業務建設和隊伍建設,促進每一名檢察人員主動履職、重視自我提高,這其實是從另一個角度對注重系統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要求的貫徹落實。各位檢察長在發言中對進一步完善“案-件比”指標、業績考評指標、案件質量評價指標以及相關工作機制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建議,作為高檢院案件管理辦公室的一員,我會將所有與案管工作相關的內容都帶回去,與同事們共同研究,改進完善,服務好各項檢察業務高質量發展。有些問題其實我們已經作了調整,比如在對各地檢察機關去年的案件質量評價指標進行通報時,對12個指標設定了通報值,高于(或者低于)這個值的,不再通報指標的具體數值,避免各地攀比數據排名而無限制地追求指標數值的極高或者極低。在通報中,我們具體闡述了這次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的調整目的和理念,檢察日報也刊載了高檢院領導的相關文章,建議大家可以去學習把握。謝謝大家。
朱麗欣/國家檢察官學院教授
非常感謝大家的發言,論壇在短暫的培訓時間內準備得這么充分,發言有高度有深度,對我本人而言,是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下面我就指導性案例的學習與應用談點兒個人看法,供大家參考。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第15條規定:“各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參照指導性案例辦理類似案件,可以引述指導性案例進行釋法說理……”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恐怕也很難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案件,因此,是辦理“類似案件”時參照,用于釋法說理。指導性案例要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需要用起來,活起來。指導性案例的指導意義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事實認定、證據運用、法律適用、政策把握、辦案方法等,其中只要有一個方面對正在辦理的類似案件有啟發、有指導意義,就值得參照適用。另外,可以與典型案例結合起來學習、思考,以促進指導性案例的適用,比如,辦理非法集資類案件時,可以將指導性案例與典型案例結合起來學習,最高檢先后頒布了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的指導性案例,最高法2019年曾經發布過一起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無罪的典型案例,涉及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認定問題,結合起來學習,有利于檢察辦案中準確認定犯罪。但是適用時需要注意指導性案例與典型案例的區別。
關于指導性案例的業務培訓,《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第17條也明確提出要求:“各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指導性案例納入業務培訓,加強對指導性案例的學習應用。”首先,關于業務培訓的內容,對檢察官來講,應當對“兩高”的指導性案例都要予以重視,都要認真學習。第二,關于業務培訓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可以分專題進行培訓學習、分批次進行培訓學習;也可以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市級院在組織本院培訓學習的時候,用這種方式帶領基層檢察院共同培訓學習。第三,要注重培訓的及時性。近年來最高檢密集發布多批次指導性案例,及時組織培訓學習是非常必要的,這是應用的一個基本前提。
邵世星/國家檢察官學院教授
各位檢察長的發言都非常精彩,充滿真知灼見,我感到收獲良多。下面我結合各位檢察長的發言就四個主題再談點個人的意見。
第一,關于分州市院對于基層院建設所負的責任,除了工作引領、人財物的幫助之外,還必須強化監督責任。檢察機關上下級是領導關系,對于較容易發生問題的基層院,分州市院應承擔起監督責任,幫助基層院提高政治站位、落實工作職責、抓實黨風廉政建設,厚實檢察事業的基礎。
第二,關于檢察機關參與市域治理,在保持積極參與的政治自覺和勇于探索的工作精神的同時,要嚴格從法律監督機關的職責定位出發去履行職責。市域治理是系統工程,檢察機關只有從自身職責出發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才能找到有效的參與路徑和切實的方法。
第三,關于培育“三效合一”的指導性案例,需要具有穿透性思維。指導性案例要實現三個效果的統一,基礎是法律效果,也就是說案件的法律適用要最大限度地做到準確。一般來說,具備了法律適用的準確,案件的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是能夠保障的。但社會是動態的,案件的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有時候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此時案件的法律適用不能簡單地就案論案,要放到社會全局中去考量、去駕馭。必要的情況下,可以用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對法律適用予以矯正。這項工作充滿價值考量,需要檢察人員具有政治智慧,具有嫻熟的法律素養。
第四,關于“案-件比”等績效考核指標,要有一定的實驗過程。“案-件比”整體上是科學的考核設計,但它是新生事物,對于合理的比值區間需要有一個實驗的過程。案件辦理是司法工作,本身也有規律,案件比值的合理區間,一定程度上講就是規律所在。但它需要通過一定案件量的辦理探索出來,這個過程中辦案人員既要積極地以求極致的精神降低“案-件比”,又不能置必要的案件環節于不顧而專注于“案-件比”的無限降低。“案-件比”確定在合理區間內,才能保障績效考核工作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