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寧
摘要::初中生信息獲取渠道的多樣化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其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本文基于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分析基礎上,具體分析了開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豐富心理健康咨詢途徑、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同時,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學校要注重良好校園文化建設,通過正向的校園文化,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良好品質。
一、引言
信息的透明化一方面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便利,使學生能夠以更快捷的速度獲取到學習方面信息。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更容易受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尤其是對中學生這一特殊的年齡階段,他們正處于青春期發育階段,容易對父母和老師的教導產生逆反心理,再加上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很容易對其性格、未來人生觀與價值觀樹立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老師要注重對學生心理的正確教育,通過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意義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
初中生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觀念和價值觀念。隨著初中生信息獲取渠道的多樣化,學生們很容易被網絡上的信息所迷惑,不能有效地辨別信息。通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幫助其有效地辨別信息,能夠獲取到正向、積極的信息,從而更好地幫助初中生健康成長。
(二)引導學生正確應對青春期變化
初中學生的年齡階段決定了其會經歷青春期所帶來的身體和心理變化,在身體上,女學生會出現第二性征發育、來月經等生理期表現,男同學則會經歷變嗓期。如果不能對學生的第二性征發育時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其認識到生理變化是正常的,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性格與異性之間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
另外,在心理上初中階段的學生開始有自我觀念與意識,常常希望父母和老師能夠將其當作獨立的個體對待,希望能夠得到父母和老師的尊重,能夠有自我獨立的空間,能夠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決定權,這就致使在父母和老師對學生進行說教時,由于方式方法不對而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優化策略
(一)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初中階段學生學生內心極為敏感,老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創新。一方面,要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切實結合,借助于社會新聞案例對課堂內容進行講解,深化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注重差異化教學,由于每一個初中生的心理狀態都有所不同,老師在課堂上要注重結合自己班級情況進行教學,同時要注重隱私保護,尊重初中生。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立
學校是除了家庭外,學生接觸最多的環境。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態。例如,整個學校比較重視學生的體育教學,注重體育精神灌輸,就容易養成學生積極樂觀、堅強果敢的性格。如果學生整體學習氛圍不強,老師也不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只注重攀比,則容易使初中生養成攀比、物質、虛榮的性格,致使其在生活中不能正確地處理遇到的問題。
因此,為了更好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整個校園良好校園文化建設,通過老師們的言行舉止、學校宣傳欄的宣傳內容、教學設施等多方面的共同引導幫助建立良好、和諧、積極的校園文化。
(三)豐富心理健康咨詢途徑
心理咨詢是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渠道。在咨詢過程中應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讓他們內心的情感得到有效的釋放與發泄,運用熱情、積極關注、共情等心理學手段和方法,使學生認真反思自己,并從中吸取教訓,提高生活智慧,能夠合理地處理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具體辦法:一是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將固定的電子信箱通知學生;二是設立專業心理咨詢室。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小組心理咨詢活動,可以為學生進行心理疏解、將一些潛在的問題扼殺在搖籃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四)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
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為了讓學生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要注重借助于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通過網絡信息拓展教學內容,借助于微課資源等新型教育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更具有活力。老師要注重在網絡上搜集相關教學案例,通過真實的案例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麻煩。
四、總結
初中生的年齡階段和社會信息的多樣化致使初中階段學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老師要通過不斷優化教學方式,真正走進學生內心,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學生家長的參與,通過家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良性溝通,灌輸家校合作教育理念,多方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借助于家長的反饋,可以更好地幫助老師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正向引導學生思想,使學生在面對社會紛雜的信息時能夠正確地篩選和處理,能夠正確地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具備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趙春曉.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研究[D].揚州大學,2016.
[2]李玲淋. 留守初中生友誼質量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心理資本和應對方式的鏈式中介作用[D].四川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