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婷
摘要:鋼琴是音樂演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教學中又可以讓學生體會鋼琴獨特的魅力,感受音樂的美感。隨著社會的發展,鋼琴教育越來越受關注。觸鍵作為重要的技巧元素,在鋼琴藝術的演奏與教學中十分關鍵。基于此,本文從演奏與教學的角度出發,對鋼琴觸鍵技巧進行深入研究,希望為學琴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鋼琴藝術;鋼琴演奏;觸鍵技巧
前文
在鋼琴的演奏體系下有很多技巧,其中觸鍵技巧是鋼琴各種技巧的核心與基礎,不論是演奏還是教學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科學合理地鍛煉鋼琴觸鍵技巧極具必要性。
一、鋼琴演奏與教學中正確觸鍵的重要性
鋼琴是一個對技巧要求很高的樂器,且其實際演奏方式會隨著不同音樂風格、演奏場景而發生改變。所以,無論是對于演奏者還是學習者而言,都需要對各類技巧的訓練和運用提起重視,且尤以觸鍵技巧最為重要。如果演奏者在鋼琴演奏中觸鍵沒有錯誤,那么能更加規范地奏出樂曲、飽滿地抒發情感,進而完成一個成功的演奏作品。
鋼琴有很長的歷史,也有很多著名的表演藝術家,如巴赫、莫扎特、貝多芬等,各個時代作曲家的觀念、目標與技法都有區別,因此其演奏作品也各有各的特點。但是,無論在何種時期,鋼琴演奏者都有一項共識,即觸鍵方式與演奏效果存在密切關聯,若觸鍵技巧運用得不合理,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鋼琴演奏的實際質量。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曲目被創作出來,對鋼琴手技巧的要求也在提高。同時,鋼琴藝術的持續發展,也對現代鋼琴演奏者、學習者在觸鍵技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論是演奏還是教學,每首曲目都被要求需要特定的觸鍵方法,觸鍵的正確與否決定了一次教學或是演奏得成功與否,所以觸鍵對演奏和教學有著極高的重要性。
二、鋼琴演奏與教學中觸鍵技巧的問題
(一)掌關節塌陷
在實際的鋼琴演奏中,演奏者手部觸鍵的正確與否,與鋼琴樂曲的輸出質量存在極大關聯。所以,絕大多數鋼琴教師一直將觸鍵問題視為培訓教學的重點所在。從根源上講,鋼琴作品中音色、音量、節奏、流暢度等方面的不合理問題,都來自于演奏者觸鍵技巧的運用不當。
作為手掌和手指的連接處,掌關節在鋼琴演奏中的活動變化是最為頻繁的。因此,要想保證鋼琴演奏的質量,掌關節務必要運用得當,以此實現手掌對手指的靈活控制,并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鋼琴演奏者在彈奏中改變樂音強度時,通常需要將手掌作為穩固的“支架”,若手掌不能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將很容易出現手掌塌陷的情況,使得音色變得混沌、不清晰。但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很多人并未注意到這個問題,在演奏時手掌存在向下塌陷的情況,以至于造成演奏失利。究其原因,主要是手掌塌陷時,演奏者會下意識地將手拱起,以此滿足手指觸鍵的角度需求,進而導致演奏者肩關節發緊,對彈奏的力道、音色產生負面影響[1]。
(二)指關節問題
除了掌關節,手指也要有相應的支撐力,手指的三個關節在承受重力時要穩定,很多塌陷的原因都出現在第一關節上。
大拇指天生有力量,但缺乏靈活性,再加上緊張因素,大拇指時常充當手掌的第二關節,彈奏或抬手時大指也幾乎不動,只是靠著手掌上下翻動。鋼琴彈奏中,小指也充當著很大的作用,因為最低音與最高音都需要雙手的小指,往往還要予以加強,很多人小指沒有訓練,出現低音與高音過輕、聽不到的問題。
關節的支撐不力還會影響手腕,彈奏過程中許多觸鍵的起伏與移動都是依靠手腕完成的,演奏者需要將手腕保持在平穩狀態中,但如果關節支撐不到位,手腕長期處于緊張和勞累狀態下就會影響整個手的運動,產生疲勞,讓音色有瑕疵,不能飽滿,效果欠缺,不利于長時間的演奏與教學。
三、正確觸鍵的技巧探究
(一)掌關節
掌關節的練習可以先從非連奏開始,訓練手指的支撐力。練習初期,掌關節的力量較小,穩定性也不高,教師在教學生進行手地抬起與落下時,過程開始需要用手指來完成支撐,同時放松手腕、手臂與肩膀,在放松時自然下垂,慢慢感受掌關節的受力感覺并加以習慣,也可以用另一只手,輕輕按揉處于訓練中的手指。
在訓練結束后,可以檢查手腕、手臂和肩膀,看其是否處在放松的狀態。整個訓練過程要講究耐心,適當鍛煉,不能急于求成,用力過度,讓手指過于疲累,進行均勻的訓練才能有效達到鍛煉的目的,讓手指關節支撐更加穩定。
(二)手指第一關節
手指的支撐主要要求三個手指都能均勻穩定地承受一定重力,并且保持一個平衡的狀態。在練習初期,第一關節能承受的力量很小,穩定性較差,很難保持一個平穩的狀態。所以在訓練初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放松第一關節,用較小的力量去彈奏,在指型穩定之后再練習,經過積累就可以承受越來越大的力量。
此外,也可以將手腕抬起,手指離開鍵面,手腕以下放松,自然下垂,手指做觸摸琴鍵的準備,在即將要觸摸到時,手腕放平,讓手指第一關節掛在琴鍵上,并下沉腕關節。由慢到快多次重復這個動作,鞏固練習也可以起到鍛煉目的。此外學生在練習時也要加強對第一關節的注意力,盯住第一關節。對于年齡較低的鋼琴學習者,教師或家長可以與其玩“拉勾游戲”,勾住第一關節,既有助于強化學習者的關節力量與關節控制力,也能激發其練習鋼琴觸鍵技巧的樂趣[2]。
(三)大指與小指
在進行大指鍛煉時,可以在手掌與手腕不參與的情況下進行抬起和落下,發展大指第二關節的肌肉運動能力,讓大拇指變得更加靈活。大指指型應該垂直于掌心的弧線,在這個形態上練習大指可以有效達成訓練目的。可以沿用聯系其他手指的方法,讓大指進行鉤住動作,練習大指的支撐力。也可以在彈奏過程中讓拇指與食指指尖捏住,呈現O型,用捏點進行彈奏,增加大指獨立性,等穩定后再慢慢分開。
不同的人小拇指發育不一樣,各有長短,但在彈奏時,手要向小指一側傾斜,小指在做抬起與彈下動作時,手型要舒緩,加強對小指的注意,讓小指獨立于手掌的翻動,訓練小指的靈活性。
在小指觸鍵前應讓小指豎起,用指頭外側與手指頂端觸摸按鍵。只有結實的手指指尖與靈活且穩定的指關節,才能讓肩膀、手臂等力量通過指尖抵達按鍵,發出洪亮、清脆、爆發力強的聲音。
結語
總而言之,鋼琴是復雜又精細的樂器,而演奏者的觸鍵將直接影響鋼琴的演奏效果,所以對觸鍵方法有著極高的要求。對此,科學合理地鍛煉觸鍵,可以讓鋼琴的彈奏效果更好,更加促進鋼琴學習者、演奏者專業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小殊.解讀鋼琴演奏中觸鍵方法與音色效果[J].藝術品鑒,2021(27): 168-169.
[2]雷婷婷.鋼琴演奏中觸鍵技巧的應用與音色效果的完美體現[J].戲劇之家,2021(2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