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鑫
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時代主題。職業教育發展要走到創新之路,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是實施創新教育,加強學生創業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本文是從專業課教學創新是時代的召喚,教學創新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以及教學創新對教師的要求三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關鍵字:思想教育、結構更新、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創新
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以新的思維方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提高未來職業變化的應變能力,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創新型人才。
一、專業課教學創新是時代的召喚
創新是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基本驅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事實證明,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越來越體現在國家的創新能力上。科學的發展和創新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社會,也改變著我們的教育,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這個問題應引起我們的深思和重視,職業技工學校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是民族進步的需要,是國家振興的需要,也是個人發展的需要。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服務一線的技術型人才的重任,專業課教學必須與時代相適應,專業課教學創新是時代的召喚。
二、教學創新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1、教學思路的創新
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突出對學生工程應用素質的培養。針對學生能力和需求的差異,將教學內容分為基礎知識掌握、應用能力提升和創新培養三個漸進層次,其中最低層次教學滿足就業需要,后兩個層次則以滿足職業發展需求和培養創新能力為目標。通過課堂教學內容的改革,體現課程綜合化趨勢,結合先進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打好扎實理論基礎,設計貼合實際應用的實驗特別是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保證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獲得全面提高。
2、教學內容上要實現結構更新
現用的職高教材是不適用我校職高生,我校自動化專業的學生,由于其文化課基礎本身就比較差,對于專業課的學習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對于教材必須做出適當的處理。一方面針對現在的中職學生文化素質低,理解能力弱,以及中職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操作性工作的客觀實際,在組織教學時,弱化對教材中過于復雜電路的理論分析和公式推導,突出對實際電路應用和設計的分析。
3、教學方式上要進行創新
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是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點之一。所以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而應采用各種形式的啟發式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提倡學生多提問,以利于開動學生思維并激發其創造性,并能靈活應用所學專業知識提高其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應注重培養他們的思維分析能力,即能根據不同場合、不同條件對同一問題應有相應較優的解決問題方案,這樣有利于培養自學能力。自學能力對于每個同學來說都非常重要,因為在學校所學知識畢竟有限,學生離開學校后主要依靠自學來獲取知識,在碰到新情況時才不會茫然不知所措,才能舉一反三,開拓思維。
4、教學手段的創新
現代化的信息傳播媒體,具有易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特點,使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更快,在課堂上采用計算機多媒體、投影、自己動手檢驗等是一種嘗試,同樣還可以采用借助生活中實物系統教學,以及利用專業仿真軟件等,這樣可以改變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越來越多的被采用,多媒體教學還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的特點,因此根據電力電子技術教學內容特點,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制作課件為教學服務,讓枯燥的內容變得色彩繽紛、賦予動感、更加情趣,以調動學生各個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聽,將視覺、聽覺等多個通道全都集中到課堂上,可以加強學生記憶,也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創新對教師的要求
作為承擔學校教育的主體,實施教學創新,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首先要學習新的教育理論,不斷提高自身的認識能力,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樹立“不拘一格育人才”的現代教育理念,從突出個性,重視潛能開始,培養創新人才,勇于探索,勇于展現自己鮮明的教學個性,使自己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開放式的教學、研究式的學習,營造積極的思維狀態和寬松的思維氛圍,鼓勵學生“標新立異”,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是我們每個教師應有的素質。
總之,面對社會對技校學生多層次的要求,迫切需要對高職教育教學進行新的探索與研究。在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是實施創新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更好的適應新時代下就業、創業的環境。
參考文獻
[1]中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編、《20年回眸:高等職業教育的探索與創新(1985-2005)》,2006
[2]董瑜.淺論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J].世界職業技術教育
[3]陶學忠、創新創造能力訓練,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