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剛 王兆軒 王博
摘要:大學生自身的素質發展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可名狀的關系,這是一種相互促進發展相互影響深遠的一種微妙關系。大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過程之中,要想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必須要有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導。因此,對于高校而言,要切實落實好正確培養學生的根本目標與任務,切實發揮好高校思政課堂育人的主要功能,與此同時,不斷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增強課堂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課堂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堂之中。
關鍵詞:大學生全面素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全國高校思政教師座談會對課程改革創新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這主要包括,切實落實好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與根本任務,切實發揮好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與關鍵作用,全面推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等等。更好地實現課程的改革,完成新的部署,這中間存在著許多矛盾與問題,主要包括技術與課堂的融合力度遠遠達不到要求,實際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教師的教學能力也達不到指定的要求,因此,必須根據現有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不斷的提高高校思政課堂的效率,從而達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全面素質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具有正確導向的作用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之中,對于人才的培養有著特別的關注,而努力發展大學生的全面素質,對于人才的培養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其重中之重。在大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過程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其發展過程中的主要表現為價值導向,目標導向和行為導向,這三個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價值導向方面最應該思考的問題是,為何要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全面素質?大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價值取向應該是什么?什么樣的素質才應當符合當下大學生應該具有的素質?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正確引導大學生培養正確的素質,要求具有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念,正確理解三個代表和三個有利于。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目標導向上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把大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到什么水平,如何更好地激勵大學生?而對于行為導向方面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對大學生全面發展素質做有效的保障,要經常開展一些有利于社會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的一些活動或者交流。
(二)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高等院校通過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讓他們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以及正確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念有了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導向就能夠正確的認識到周圍的事物以及社會的發展狀態,就能夠更加科學客觀的分析周圍的事物以及發生的一切事物,從而幫助其養成健康的心態。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主要根據改善學生的價值觀以及主觀世界為根本目的而展開的一系列活動,這其中的大部分內容都非常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對于大學生日后的發展,也有著許多積極的作用。
二、思想課程建設的一些優化方法
(一)教學方式上要貼近學生喜好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大量使用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語言,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課堂之中。與此同時,教學所用到的語言是教學風格的外在體現與主要體現,將直接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掛鉤,因此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必須要對現有的教學內容,活學活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將一些枯燥乏味的內容生動起來,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課堂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就實際的教學情況而言,傳統的一對多的教學方式往往不能很好地實現這一點,教師往往通常只是完成上面指派的任務和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而對學生的表現不會投入過多的時間,他們通常只是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生搬硬套的灌輸給學生,講課的語言和方式也非常的呆滯,古板,從而讓學生對于課堂提不起興趣。這樣的教學風格往往過于陳舊,教師只是將書本上的知識讀一遍給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教師有非常強硬的教學能力,非常厚實的知識儲備,但是在這樣的教學風格之下,那學生也很難真正的聽進去,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之中,要常常選用貼近大學生日常生活的一些教學語言,意思就是只將大學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容易接受的一些語言體系,運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將那些非常難以理解,專業性非常強的語言轉化為大學生通俗易懂的語言,利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語言,從而能夠讓大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課堂之中。
(一)內容上要時刻與大學生的現實利益相關
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要想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以及更好的吸引學生的眼球,需要切實的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讓課堂教學更加有趣的問題,二是如何讓學生覺得所學的內容非常有用的問題。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應當與學生的現實利益的關系要更加密切。而大學生的現實利益通常比較多樣,他們騎關心當下天下的十局,又關心自己祖國民族的前途,關心時代發展的潮流,又關心自己當下學習日常工作的方向。大學生作為一批有理想信念,求知欲強,責任感強具有較強的國家情懷以及人文情懷,的隊伍,對人類社會以及國家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思政課上要時刻了解學生所關心注意的內容,注意對學生思想的引導。
(三)要切實處理好管理與互動的關系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包含了教學管理以及教學互動,教學管理主要是課堂秩序,學生到課情況,而課堂互動主要包括師生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但是無論是教學管理還是教學互動,都不可掉以輕心,因此,必須要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既要注重教學管理,也不能把課堂氛圍搞得過于僵硬,要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發言,讓他們能夠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
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課不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一門藝術,要講的正確,講的精彩。因此,思政課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因材施教。每種教學方式都有其缺點以及優點,關鍵是用在什么樣的場合,以及怎么用。
參考文獻
[1]李慧穎.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創新路徑[J].科教導刊(下旬). 2019(09)
[2]于鑫.與時俱進的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改革方案分析[J].科教導刊(下旬).2018(07)
項目來源:長安大學機關黨史學習教育與管理服務育人研究課題,項目名稱:黨史學習教育助推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研究,項目編號:JGDW2021 24,
作者簡介:
【1】韓剛,男,漢族,1990年10月,甘肅省張掖市,長安大學教務處,高等教育管理及研究,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2】王兆軒,男,漢族,1991年2月,陜西西安,長安大學教務處,高等教育管理及研究,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3】王博,男,漢族,1991年12月,陜西戶縣,長安大學教務處,高等教育管理及研究,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