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銀宇
摘要:語文閱讀是新課標語文課程中一大重點,而散文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體在其中自然占據了許多篇幅。教好初中語文課上的散文閱讀,既是難點,也是重點,是無法回避的。因此,教師就要針對當前教學實踐中散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步步為營,時刻觀察學生的掌握程度,以學生為主體,對散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逐個擊破。
關鍵詞:初中語文;散文教學;教學策略;教學分析
引言
語文新課標中對散文的教學目標做出了規定:“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1]從而我們可以得知,語文閱讀應該重點從分析文本、聯系實際、賞析語句等幾個角度出發,立足于文章本身,對文章內容進行剖析,小說如是,散文亦如是。矛盾的內部也包含著矛盾,散文自有其特殊所在。因散文以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語言優美、清新雋永的特點而廣受喜愛,但也因此產生了許多實際的教學問題。所以,本文將在深度剖析初中語文散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并且探討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以此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當前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中難點所在
1、散文的文本性質難
散文散文,散漫成文。散文經常洋洋灑灑,相當自由。可無論是抒情散文、敘事散文還是說理散文,其中都蘊含著一條線索,文章就順著這條線索伸出枝蔓,逐漸茁壯。在實際的教學中,難就難在線索不好找。如何撥開文章的外形探其元神呢?學生痛苦,老師也痛苦。學生苦于對文章把握不充分,教師苦于教學方法不到位。
2、學生個體差異大
每個學生都有其特殊性和獨立性,無論是學習方法、思維習慣還是智力程度,雖然說沒有太大的區別,但總歸是存在區別的。就拿抒情散文來說,一篇散文中蘊含的情感肯定是十分豐富的,也許會有的學生理解發生偏差,對文章情感把握不到位、不充分,也不能很好地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讓語文走進生活。但是也有的學生情感豐富,思維廣泛,把語文和生活融合得很好,對文章的情感體驗得很到位。這種差距是一定存在的,并且一時很難改變。這就造成了語文教學中的又一難點。
3、對散文描寫對象的意境感知難
有時候,在沒有親身經歷的體驗時很難對一個場景或事物產生真正具體的想象,這就造成了散文中形象感知的難點。有時候是對于文章描繪場景或許生疏,有時候是對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不到位。例如楊絳在《老王》一文的結尾所說的那樣,總有著幸運的人對不幸者存在愧怍,對于老王這個人物,學生在初期也僅僅是把他當做一個過去的可憐人,然而對于作者來說,她們的可憐正是對于老王的愧怍,我們沒有經歷那樣的日子,表達出的同情難免落不到實處,這是散文教學中十分顯眼的難點。然而,只要學生們能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作者的心情,和文章人物產生共情,也算是達到了學習目標,觸碰到文章核心主題了。
二、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中難點對策分析
1、牢牢把握散文特點,有的放矢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要首先明確散文的文章性質,敘事散文找準人物或事件的線索[2],再以點帶面進行總體——局部的分析;抒情散文則要對作者的情感表達做出定位,瞄準好總體方向,再分條縷析地進行分解;說理散文就要對文章進行總結了,通過文章的通讀和細讀,以及關鍵詞句的出現,明確作者想要說明的道理,再回到文中進行驗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就要我們找準元神,梳理形態,構建整體的文章框架。
2、了解學生狀態,因材施教
素質教育要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并且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性,統一的教學框架肯定不能適用于所有的學生,這樣一來,學生之間難免出現差距。差距有時候固然也是進步的動力,可若是差距過大,那么就是教學方式出了問題。教師在進行散文的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日常生活,抒情散文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共鳴;敘事散文可以鼓勵學生講述自己的生活經歷;說理散文可以讓學生分享一個日常生活哲理……這樣一來,既可以讓散文和生活走得更近,也可以讓生活充滿散文的詩意。
3、創設意境,身臨其境感知散文
從美學角度來說,閱讀散文也是一個審美體驗的過程。散文中的美言、美景都是作者通過意境描繪出來的,學生要想真正地走進散文就要有豐富的聯想能力。就拿《濟南的冬天》來說,這一幅四季風景圖描繪了濟南春夏秋冬景色的轉換變化,春之生韻、夏之蟬鳴、秋之靜美、冬之肅殺,這是怎樣的畫面呢[3]?如果學生并沒有在濟南的生活經歷,那么又該如何想象這樣的情景呢?這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如電子課件、濟南風景的音視頻等,讓遙不可及的城市展現在學生的眼前,進一步體會文章意境,感知散文的美。
結語
綜上所述,散文閱讀教學是存在著不可回避的難點與重點的,教師不能輕視它、也不能聽之色變,要盡力分析教學中存在的難點疑點,同學生多些互動,上課過程中共同探討,教學相長,讓散文的教學成為學生和老師都愉悅的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年版[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宋麗穎. 淺談初中散文閱讀教學難點的確定與突破[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14):1.
[3]杜利平. 品味語言·感受情感·體會意境——試述初中語文散文教學之"法"[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4, 027(00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