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詹焱秋
摘要:中職生作為技能型人才,是社會生產關系中不可或缺的群體,但是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一定情況下容易忽視思想政治教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通過在中等職業數學教學過程中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提高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有效加強每位同學的思想發展。
關鍵字:中職;教學;思想教育;思考;
引言:
數學是中職學校重要的文化基礎課。本課程包括許多知識點 如何才能有效地使得學生學好數學內容,使之與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結合”,這對每位老師提出了一定的挑戰。在學生面前實行“正能量策略”,使中職學生對于學習數學不再枯燥和難以理解,進一步改變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傳統印象,同時每位老師應該探討和設計如何提高職業中學德育的質量,如何自然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現在老師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方向。
一、數學概論與人文精神的培養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少年正處在思想發展時期。在職教師應該積極關注學生的思想政治取向。現如今,數學一直被視為純粹的理論基礎學科,特別是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學領域,一些教師普遍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進一步發展。如何讓每一位同學正確地融入在一些現有的數學史或學科中,是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老師通過生動有趣的語言將政治思想介紹給學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道德修養的培養。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很好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一些中職的學生無法很好地掌握教學的重點。當老師講解學習內容時,可以通過引入相關人物,描述文章人物是怎樣埋頭思考,并且快速解決問題,讓學生們看到一個敢于嘗試新思想、質疑權威的主人公。并且老師可以結合課本知識點,在上課過程中給同學們講一些感興趣的數學故事。關于華羅庚如何成為著名數學家,老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法,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融入故事的方法,不僅可以增加教師的經驗,而且有助于緩解課堂壓力。同時,通過將故事融入課堂,還可以感染學生,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學生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
在傳統觀念中,大多數人認為數學知識只要有一定的基礎就可以解決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就會有一些數學作用不大的觀念。究其原因,是因為課堂上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是分離的,因此,職中數學教育的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使數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老師在講解過程中,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集合的概念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使他們能夠用扎實的知識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分類。除了教導學生通過理論上來證明學習的重要性,教師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定期事件,例如:季節的變化和潮汐的漲落,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加強數學理論與生活實際應用的聯系應是教師的教學方向,通過數學教育,讓學生形成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進一步使得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積極的用數學角度去思考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問題。
三、培養合作精神
中等水平的學生需要在下學后完成許多學習的任務。因此,職業中學數學教育教師應在相關方面為學生提供指導教學幫助。在中職學校,團隊合作的教學往往局限于語言的發展,缺乏必要的實踐過程,而數學的教學則缺乏適當的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務。這就是為什么教師需要教導學生相互信任和容忍的習慣。在實際的教學關系中,教師可以建立相互支持的小組,將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和成績平均的學生組合在一個學習小組中。老師可以不時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留出一些時間讓團隊成員相互交流,最后,老師可以將不同的課程留給不同的小組,以加強小組學生之間的溝通。一段時間后,小組中的學生將形成一個固定的溝通系統,可以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培養快速適應環境的能力,并很快融入集體。另一個例子是教師可以在教室里舉行“圓桌會議”,即,允許學生輪班發言,提出他們不理解的問題,其他學生競爭回答和解釋他們的觀點。這樣,學生不僅可以相互交流想法,還可以認識到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的重要性,讓學生養成團結的習慣,使他們能夠善于接受別人的意見,共同做好今后的工作。將思想政治教育引入中等職業教育,將對促進高職學生素質的多樣化起到積極作用。中職教師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教育,借助數學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善于舉例取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創建小組學習模式,教育學生形成合作意識;讓中學生以各種方式發展技能、思想和政治,以滿足社會需求。
事實上,享受學校生活的學生對社會各階層的工作、社會實踐領域的熱門政策和活動充滿好奇和興趣。如果教師能夠合理利用這些熱點話題作為課堂知識學習的動力,利用新媒體技術增強吸引力,并將職業學校的道德教育融入到知識教育中,那么教師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通過教學知識點與近年來社會增長的熱點相結合,通過融入真實情況,使得每個故事都可以讓學生獨立構建知識體系,形成一個系統并深入理解知識點。并且真實情況的視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觀地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重要性。讓每位同學認識到,有堅強的意志和足夠的努力,他們就會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總結:
數學課程的內容、理念和方法可以在中國文化中“頻頻呼應”,我們應該重視其德育的文化價值,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尋找職業高中數學課程內容的基本來源,使數學更廣泛地融入到現代的教學過程中。在思想上,老師要解放每位同學的思想品德,進一步加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回顧我國數學的發展歷程,老師通過講述數學的勵志故事,探討數學思維方法和數學美育的價值,進一步精心設計課堂德育要素,充分發揮數學美育的藝術作用,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青建.論數學精神與數學教育[J].數學教育學報,2004,13 (2) : 7-10.
[2]郭元祥。教師的課程意識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 (6) : 34-38.
[3]鄧瑤.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01 ):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