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西悅城第二小學 張 瑞
2018 年4 月13 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指出,圍繞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新征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信息技術特別是智能技術的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堅持應用驅動和機制創新的基本方針,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機制,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實現更加開放、更加適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續的教育。
新時代賦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為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西悅城第二小學在信息化三年建設規劃中,搭建“互聯網+教育”的全鏈條(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全方位打造“高效教學、快樂學習、科學輔導”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建立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良性互動生態。
西悅城第二小學在建立信息化校本平臺前期,通過問卷了解本校教師課堂教學中最多的信息化方面的問題和教師對教學輔助軟件的期望,以及師生對現有APP 的使用感受,擬定了“優教通”和“釘釘”兩款應用和APP 以及“三個課堂”中的同步課堂技術。并對全體教師分項目分學科進行了詳細的應用培訓,以學生自主學習、教學課堂運用、課后反饋、家校互動為主要方面,初步擬訂了學校教學資源平臺整體建設方案。
1.智能錄播云系統
通過分布式部署多臺性能強大的錄播式主機在多間教室中形成智能錄播云,實現課堂實況自動拍攝的功能,真實完整還原教師講解、學生聽課、提問等各個環節的授課情況。錄播設備采用嵌入式架構,具有功能強大、操作簡單、性能穩定等特點,錄播云具有低帶寬占用、高質量錄制、節能環保等特點。
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及服務器資源部署視頻應用的統一管理平臺。以性能強大的錄播主機為基礎錄播云,通過云平臺的統一調度與管理,輕松實現對學校錄播設備、錄制視頻資源、視頻應用用戶(教師、學生、管理者)的集中管控及應用。
2.互動錄播系統
互動錄播系統能靈活開展“一班帶多班、一點帶多點”同步課堂教學模式。主講教室可通過交互控制面板任意選擇建立鏈接的教室進行互動討論。
3.微媒體發布系統
實現將音視頻節目通過網絡方式推送到各個課室終端,解決學校有線電視節目直播、學校活動直播、校園文化視頻及校園通知公告等各種媒體流信息推送到各個教室的需求。主要應用于需要在全校范圍統一觀看或學習的內容。目前,已通過微媒體發布系統,開展了多次安全教育課程、家長會等。
4.同步課堂系統
閱讀能力已經成為學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學生閱讀名家名作,不但可以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在閱讀中積累到的名言佳句,更是讓他們的心靈在閱讀中得到啟迪和思考。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利用“同步課堂”直播技術,在同年級開展“課前5 分鐘閱讀小講堂”活動。由同年級組語文老師結合課本內容,集體精選課外閱讀內容,每天由一名主講教師,通過同步課堂直播系統,在全年級的語文課堂上,進行5 分鐘的閱讀小講堂,有效地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同時也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鑒于學校全新,教師隊伍全新,缺乏教育和教學經驗。教師們對教育教學熱情很高,但對教材和教師用書的理解不深刻,對教學方法沒有經驗,對學生主體地位不自信,導致教學效果不好,教師進步慢,學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目前面臨學校要快速發展、向班級管理要效益、向課堂要質量的迫切局面,特提出以集中備課提升教師素養、依托同步課堂加強課堂管理的雙師教學模式,促使課堂教學的實效和教師對課堂主體地位的落實。
校本平臺中已按照各年級和學科進行了分類管理,便于教師隨時點播。同時,直播和點播過程中可實現實時PC 端、iPad 移動端進行視頻、語音、文字評論,方便授課教師汲取建議,依次改進授課技能。教師通過校本平臺隨時隨地回放課堂實錄,還原教學環節,積極開展全新的評課形式。
目前,學校主要使用“釘釘”軟件進行智能化辦公和家校合作事宜,并根據學校自身情況,對“釘釘”工作臺中的應用進行了定制,大大方便了教師的日常辦公以及家校溝通。
學校現有430 名學生,35 名教師,目前已全部加入釘釘的組織架構中。同時還在“釘釘”工作臺中定制了適合我校的小程序,如:
1.校本課選課系統
家長在釘釘客戶端中通過選課系統,直接選擇想要報名的校本課,課程可以設置開課時間、開課老師、開課地點,限定年級和班級人數,并且可以上傳課程介紹,家長選擇完畢后,后臺自動統計各課程的人員名單,一鍵發送課程提醒,使原本煩瑣的校本課選課工作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2.班級相冊系統
學校日常學習和活動的過程中,各班老師會捕捉到很多學生難忘的瞬間,學校為每個班級開通了班級相冊功能,本班的老師可以把拍到的圖片或短視頻上傳到班級相冊中,班級里的每一個老師和同學都可以實現共享,無須再一一發送,同時也避免了圖片丟失的困擾。
1.利用“優教通”平臺,創建師生賬號,在各學科全面應用
學校管理員為每位教師及學生和家長申請了“優教通”賬號,實現了“班班通”“人人通”。“優教通”在我校各個學科中,以課堂教學為核心,貫穿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教學資源與教學應用完全同步的教育信息化產品,為教師和學生打造“高效教學、快樂學習”的網絡學習空間。
2.利用“優教通”平臺,創建學校校本空間
使用“優教通”資源只是“優教通”平臺的基本運用,我校充分利用“優教通”創建校本資源空間,并建立校本專題目錄以及微課目錄。各科老師錄制的微課、優質課,制作的優質教學資源均可以上傳到平臺上,并且對上傳課程實行“個人上傳—校級審核”的上傳流程,讓優質的自制教學微課及資源進入校本平臺中,真正實現學校的校本資源共享,同時方便進行集體教研,集體備課等工作。
3.創新“雙師課堂”課堂模式促進教育教學提升,助力新教師快速成長
目前“雙師課堂”教學模式已在我校各學科全面展開,語文、數學、科學學科均積極開展了“雙師課堂”的教學實踐。課前,組內教師進行集體備課集體教案,共同出謀劃策同備一節課,針對“雙師課堂”的全新模式,制定專屬的教學設計。課后,組內再利用校本平臺,回放還原教學環節積極展開評課,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全面的反饋,包括主講教師的教學反思、聽課教師的反饋、助教教師的教學感悟等。“雙師課堂”下的課堂教學效果有明顯提升,教師反應良好。
4.智能辦公為教師減負
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有電子簽到、在線會議、班級電子相冊、設備報修、家訪、辦公物品采購和領用、代課調課申請、家校通知、任務打卡、智能會議室、企業釘盤、釘郵、校本選課系統等。智能辦公幫助實現老師在校辦公智能化網絡化,大大提高老師辦公效率,簡化辦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