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楠江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1)
在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把創新和創業融入學校教育中,這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戰略和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重點需求,同時還是促進我國教育綜合改革,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保障,是以創新指導創業、創業促進就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而在培養技能型和素質型的高職院校中,培養新媒體領域中的高素質和高技能人才是實現新媒體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我國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和新媒體進行有效融合的重要部署。而把創新和創業能力融入數字媒體教學中,是高職院校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新目標和新課題,需要對其實施的有效性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索。
現階段,我國很多高職院校的數字媒體專業教學,大多采用的是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如課程設置靈活性不足,多樣性匱乏等等。數字媒體專業有著很強的藝術性和數字化特點,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把這些特點進行有效地利用和充分地發揮,也根據現階段的課程要求和課程目標來進行有效地結合,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更新存在著很明顯的不足,這樣就造成數字媒體教學質量無法提高。此外,還有一些高職數字媒體專業教學中,因為過于重視相關的理論知識,在教學中側重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而忽視了學生們的實踐操作[1]。這種教學方式并不利于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學生們進入到社會之后,無法滿足于社會的需求,出現人才培養和社會人才需求脫節的問題。對于企業來說,高職院校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無法滿足于企業的發展需求。而在萬眾創新和大眾創業的背景之下,高職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對學生們的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進行保障,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滿足于社會和企業的需求。
在萬眾創新和大眾創業的發展背景之下,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和社會的需求之間有著很大的缺口,數字媒體人才培養明顯無法滿足于社會的需求,市場中的人才非常緊缺,并且現階段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的綜合素養并不高,降低了高職院校數字媒體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質量。而要想扭轉這種局面,需要對專業人才進行重新的定位,并及時對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向進行合理地調整和規劃。例如,一些高職院校在進行數字媒體專業教學定位的時候,需要以數字媒體專業的教學特點來進行目標的制定,從數字媒體專業的整體性出發,對數字媒體專業的人才培養進行重新定位,結合數字媒體專業中的交互設計、動畫設計以及數字藝術設計等,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2]。此外,在制定人才培養和人才輸出方案的過程中,還需要高職院校效仿高等院校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把藝術和數字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制定出人才培養和輸出方案,如設計合理的針對性的教學目標,以教學特點為基礎,制定出符合社會需求和企業發展需求的教學加護,把培養數字媒體專業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作為重點;另外,還需要加強高職院校的教材建設,提高教材自身的實踐性和創新性,把創新人才培養作為數字媒體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提高教學內容的實效性,發揮教學材料的實用性,構建起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形成一套完善和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模式。
在雙創和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中,加強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對學校和企業的共同資源進行有效地結合和利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體現出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
第一,建立學校和企業公制、共施、共評價的培養體系。在我國2019年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地指出了職業院校在其發展過程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特點等來進行專業人才的培養,并和具有一定能力的企業進行聯合教學,培養可以為社會提供服務、具有技術創新能力、文化傳承發展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的人才。高職院校為企業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培養課程、師資力量和教學材料;企業需要根據相關的法律需要來向學校提供教育的義務,向學校提供技術、資金、設備設施和管理等資源,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實現人力資源的充分開發和利用。此外,企業還需要承擔起高職教育的責任環境,幫助高職院校在數字媒體專業教學中,構建起一個可供學生們進行行業實踐的環境,把企業和數字媒體學校教育進行有效結合,建立起一個共同體[3]。在數字媒體專業教學中,高職院校需要和社會中的數字媒體企業和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加強和其的溝通交流,為學生們建立起實踐學習基地,為學生們提供真實地學習和實踐的環境,建立起學校和企業、課程和任務,教師和師傅、學生和員工、科技和創新、就業和創業的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社會所需的數字媒體專業人才提供重要的保障。
第二,建立學校和企業共建、共營和共同管理的雙創基地。為了更好地實現國家雙創發展戰略的實施,高職院校在進行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創立以新媒體為基礎的雙創空間建設平臺,對學校的現有資源來重新進行整合,提高學校和企業的聯系性和合作性,建起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平臺。數字媒體專業的學生通過參與到這個基地,來接受數字媒體相關專業和現代教學技術的教學。在這個基地中,學校和企業可以把影視后期、電商網站運維,以及動畫設計、視頻制作等進行融入其中,以市場化的運營方式和數字媒體文化創意產業平臺為主,實現電商運營、商業影視制作、微課制作和商業設計等新媒體信息化的服務訓練。此外,還需要對學校數字媒體專業的師資力量情況與企業中可以提供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建立起數字媒體實訓室,以產學結合的校園眾創實訓平臺來實現高職院校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
首先,在數字媒體人才培養課程體重融入雙創課程。在數字媒體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方面,高職院校需要把培養技術型人才作為目標,進行合理的時間規劃;要設置和數字媒體能力相契合的課程體系,同時還需要把素養課程、實踐實訓課程引入其中,在重視培養學生們專業能力的同時還需要把培養學生們的社會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引入其中,以社會需求為基礎,建立起公共平臺和四層次課程體系;例如,四層次課程可以分為基礎技能課程、核心技能課程、綜合拓展課程以及雙創課程(包括了第二課堂)而在每個課程模式中可以進行詳細的劃分。再比如,在基礎技能課程中,可以融入網頁制作技術、設計素描和色彩知識、三大設計構成、高等數學、JAYA程序設計、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和處理技術等等;而在核心技能課程中可以融入UI設計、影視特效合成、三維動畫制作、數字攝影攝像、影視策劃以及非線性編輯和二維動畫設計與制作;綜合拓展課程中可以把創新學分、畢業設計、畢業實現以及電子商務和網絡營銷、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融合;雙創課程中,可以以專業風采展、講座學習、技能大賽、創新學分、創新工作室、專業技能綜合實訓、新媒體創空間項目,以及參與導師項目作為主要內容[4]。此外,公共平臺課程則包括了人文素養課程和相關的新媒體領域中的其他課程。
其次,在數字媒體人才培養中把課內課外雙創能力引入其中。高職院校的數字媒體人才培養要以校企合作、產教結合為基礎,在進行課程體系設計的時候,要把雙創課程融入其中,鼓勵學生們參與到一些社會組織的相關數字媒體技能活動和比賽中;同時學校和企業之間要加強合作,為學生們組織一些相關的培訓課程和專題講座,提高學生們對雙創的認識和理解,形成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在這個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們自身數字媒體專業技能的綜合體現,重點培養學生們的實踐能力,構建起以項目、導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課程模式,提高學生們參與實踐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內和課外實踐操作中來實現雙創課程教學,鞏固學生們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們的專業技能。在專業技能提升的過程中,可以把第二課堂作為重點內容;在課外實踐方面,通過第二課堂聯合創新工作和暑期實踐的方式來實施。而課內實踐可以通過教學一體化聯合專業技能綜合實訓和畢業上崗實習的方式來實施。借助于課內實踐和第二課堂相結合的方式來培養數字媒體專業學生們的雙創能力。
在高職院校數字媒體人才培養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需要讓學生們在實際的創業過程中來學習和掌握,因此鼓勵學生們組建創業團隊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高職院校可以借鑒春雷綻放—女大學生創業計劃項目來進行數字媒體專業和相關企業進行合作,為學生們的構建創業就業渠道和平臺,形成學習和創業、學生和企業、數字媒體專業和社會新媒體領域結合發展,共同傳承的發展平臺。而在這個平臺中,要以實際的項目來鼓勵學生們以創業團隊參與其中,提高學生們的專業綜合素養和創新創業能力[5]。
總而言之,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萬眾創新和大眾創業已經成為新時代下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指導性參考。而高職院校數字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也需要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進行改革和創新,為社會培養更多地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數字媒體藝術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提供豐富的高素養的應用型、創新人才。